楚舞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77
更新于

楚舞:chǔ w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楚 地之舞。《史记·留侯世家》:“ 戚夫人 泣,上曰:‘为我 楚 舞,我为若 楚 歌。’”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 楚 舞醉碧云, 吴 歌断清猿。”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词:“何人为我 楚 舞,听我 楚 狂声?” 清 彭而述 《卫藩旧邸遇酒南将军》诗:“若能为 楚 舞?何处得 秦 声?”★舞名。先秦时代乐舞。楚舞产生于楚国,楚国为春秋时代南方蛮夷之国。春秋时代中期,楚国与北方诸夏之国接触频繁,在频繁的交往之中,南北方文化出现双向交流的现象。春秋末期,鲁国乐人亚饭干适楚,是中原古代音乐传入楚国的明证。楚兼并吴、越之后。吸收了吴、越的新乐和新舞,充实了楚舞表现风格。屈原把楚地的民间歌舞加工整理,成为文学名着《楚辞》。其中《九歌》实为大型神话舞剧。如在《九歌.东皇太乙》中说:「杨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这里说表演的女巫有着美丽动人的舞姿。同书《东君》中说:「緪瑟兮交鼓,箫钟兮瑶 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会,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这是个典型楚舞,描写了一位面容姣好、身段优美的女巫,随着音乐的节拍,作精巧的舞蹈动作,翾然若飞,翠鸟之举。楚人的舞蹈有着缓慢而曲折、凄切而激昂的特点。--作者:金千秋

1、楚音和楚舞,以屈原的《九歌》为代表。

2、吴歌楚舞玳筵排,有猩唇豹胎。

3、远睇慈元称寿处,不妨连臂,大家重与,楚舞更吴歌。

4、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5、十多段多姿多采的舞乐随之逐一登场,包括:传统舞蹈小品女巫展示维拉克鲁斯文化的神秘氛围节奏从夏洛楚舞蹈出发,敲击乐手与舞者互相激化,节奏越演越烈古巴之夜以萨尔萨作引子,以强劲节拍和奔放舞姿展现古巴文化的影响夏洛楚集各种舞乐品种之大成,将现场气氛带至顶峰

6、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现在我就准备为大王唱‘吴歌’。

7、既会跳当时流行、刘邦又极喜爱的「楚舞」,又擅长「翘袖折腰之舞」。

8、创作者紧紧抓住楚舞翘袖折腰的形态特点,突出女子舞蹈腰部的动态、美感,将历史与现实、形态与意境这两对相生相对的虚实关系渗透到舞蹈作品中,舞台上栩栩如生的楚舞,让人不知到底身在何处,仿佛漫长的历史的文化苦旅,在这一刻已是苦尽甘来,那不是文明的浮华,而是升华。

9、吴歌楚舞欢未毕,西山欲衔半边日①。

10、荆艳楚舞,吴愉越吟,翕习容裔,靡靡??。

11、《江南乐》诗:“翡翠冠高罗袖阔,楚舞吴歌劝郎酌。

12、此“翘袖折腰”之舞姿,便是张衡在其《南都赋》中所言“怨荆西之折盘”的“楚舞”之风采,此舞以柔软的腰功而尽显舞蹈之魅力。大葆台2号墓(广阳王刘建王后墓)出土的玉舞人,是两汉时盛行一种人像佩饰,所表现的舞蹈是秦汉时比较盛行的“翘袖折腰”舞。

13、吴?越吟,荆艳楚舞[37]。

14、史载,刘邦素喜爱“楚舞”,其本人尤擅长“翘袖折腰之舞”。

15、此外,还有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交媾图,西王母“服药求仙”的《山海经》故事,长袖交横、腰如束丝的楚舞,“吞刀吐火”、水人弄蛇的杂技……人间天上,千姿百态无不维妙维肖,栩栩如生,令人如身临其境,赏心悦目留连忘返

16、既会跳当时流行、刘邦又极喜爱的“楚舞”,又擅长“翘袖折腰之舞”。

17、荆艳楚舞,吴愉越吟。

18、左思《吴都赋》云:“荆艳、楚舞、吴愉、越吟,此皆南方之乐歌,为《诗三百篇》所未收者也。

19、’西荆即楚舞也。

20、左思《吴都赋》:“荆艳楚舞,吴?越吟。

21、宋苏轼《九日黄楼作》诗:“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

22、李善注:“《西荆》,即楚舞也。

23、据《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由于留侯张良设谋维护太子,此事只好作罢,戚夫人因向刘邦哭泣,刘邦对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24、良以一代之兴,有铭钟勒鼎者,黼黻庙堂,以成郅隆之化;即有秦歌楚舞者,点缀川野,以昭升平之休,如湘兰小宛,今燕白门辈,洵足辉映卷册,称播士夫。祭文:唐代《开元礼》规定,皇帝在向上帝(包括五方帝)恭读祭文:维某年多次目朔日,

25、《文选?左思<吴都赋>》:“荆艳楚舞,吴愉越吟,翕习容裔,靡靡??。

26、各地著名的歌舞有:《东歌》、《东舞》、《赵讴》、《赵舞》、《荆艳》《楚舞》吴《越吟》《郑声》《郑舞》。

27、酒酣为楚舞,开我东西厢。

28、苏轼《九日黄楼作》诗说:“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客人中有文有武,宴会上有舞有歌,可为此句作注脚。

29、唐杜?《灞桥赋》:“钟鼓既列,丝竹亦繁,秦声呕哇,楚舞丛杂

30、吴?越吟,荆艳楚舞。

image.png

31、醉伴楚舞,流连于青楼之迹,徜徉于娃馆之间。

32、到战国时代,宫廷乐舞吸收了不少民间乐舞成分,产生了郑声、楚舞、楚音、宋音、卫音、齐音等等,这些带有浓厚民间乐舞色彩的宫廷乐舞,是历史前进不可避免的现象,曾引起一些守旧人士的恐慌和反对,但乐舞的变革同历史进步一样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标签: 楚舞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楚舞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6878.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