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三君:sānjū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明杨慎《季文子三思》:“季文子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左氏侈然称之。”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窦武、刘淑、陈蕃。《后汉书·党锢传序》:“竇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彊於犯上,李元礼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清王晫《今世说·德行》:“时论其(严顥亭)名,在三君八俊之间。”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后汉书·陈纪传》:“弟諶,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唐张说《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韦嗣立)考侍中,为国元辅,兄承庆,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扶阳二相,陈氏三君,復追美矣。”4.指明末东林党的赵南星、邹元标和顾宪成。见《明史·赵南星传》。5.指三茅君。唐陆龟蒙《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茅洞三君食,欠买桐江一朵山。”详“三茅君”。★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后汉书.陈纪传》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着高名,时号三君。★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窦武﹑刘淑﹑陈蕃。《后汉书.党锢传序》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1、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无名的星》、《月是故乡明》、《芳草天涯》、《竹叶三君》等。1、“芳草天涯”在古诗词中出现较为频繁,是一组能很好烘托意境、描写景物的意象。
2、卷十九“又按三君书有全卷者,唯道授,二许写。
3、【出处】唐?杜牧《呈道一大尹存之学士庭美学士三君子》诗:“九金神鼎重邱山,五玉诸侯杂佩环。
4、若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嫉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汉书?刘歆传》)。
5、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犹古之「八元」、「八凯」也。郭泰,字林宗,人称有道先生,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太学生首领,位居“八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人的八个名士)之首。
6、勋标王府;三君誉薄遐方。
7、独吾乡少安,二三君子尚得优游文学,曲折以求合桐城之辙。
8、然二三君子,或同业艰难,或荷恩罔极,以此退挠,亦何以见相公旗鼓耶!
9、刘歆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10、《宋书?自序传》:“然二三君子,或同业艰难,或荷恩罔极,以此退挠,亦何以见相公旗鼓耶?
11、天下士人皆钦羡党人,抨击朝廷,遂其相标榜党人,以窦武、陈蕃、刘淑为“三君”,言其可为一世之所宗;以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为“八俊”,言其为人中英杰;郭泰、范滂、尹勋、巴肃、宗慈、夏馥、蔡衍、羊陟为“八顾”,言其能以德行引人;张俭、翟超、岑?、苑康、刘表、陈翔、孔昱、檀敷为“八及”,言其能使人仰慕而向其看齐;度尚、张邈、王孝、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厨”,言其能以财救人。
12、为弘扬祖国优秀文学遗产,促进词学研究,马兴荣、吴熊和、曹济平三君,通力协作,博征明辨,共同主编《中国词学大辞典》。
13、二三君子其极言无讳,吾将览焉。
14、三君子感慨深谈,……盖无日不共以振刷相勖”。
15、党同门,嫉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汉书?刘歆传》)。
16、也有一些像东汉的“三君”、“三俊”、“八顾”、“八厨”(《资治通鉴》1 81 8页)等一时“名士”,“互相标榜,为之称号”以成名的。
17、《梅兰竹图》以墨彩写竹、梅、兰三君子。
18、③左宗棠写好这份奏折的第三天,被清廷于二十多日前任命的帮办团练大臣曾国藩由湘乡赶至长沙,他“日与张石卿中丞、江岷樵、左季高三君子感慨深谈,……盖无日不共以振刷相勖”。良以日本佛教徒,颇有对支那布教权获得之野心,我中华佛教徒,若无巩固之团体,互相联络研究,切实修行,诚恐无以御外侮,故亟宜劝告中华佛教徒,速速奋励振刷精神,以扬国光,以宏道化,实为主要之图。
19、太学生把敢于同宦官进行斗争的知名人物,冠以“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称号。
20、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旨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21、’”乃集诸如士而谋曰:“二三君子相与处于险,将以安保亲尊,全妻孥也。
22、夙夜反侧,所虑如此,故聊疏愚言,以达二三君子之末。
23、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薛伟》:“诸公莫不大惊,心生爱忍……於是三君并投?,终身不食。
24、九头纪始于人皇氏,人皇氏即姓九氏,自人皇氏至叙命纪,凡八十三君,历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叙命纪。
25、三君已禄仕,雅意在林壑。
26、(李素伯《追悼王万陈三君子》)“至死犹有兰气息,他生应有玉精神”,(李素伯《挽庄弟》)这些对其同时代人的赞语,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写照呢。
27、林纾《译<孝女耐儿传>序》:“予不审西文,其勉强厕身於译界者,恃二三君子为余口述其词,余耳受而手追之……得文字六千言,其间疵谬百出。
28、嘉靖之盛,二三君子振起于时风众势之中,而臣子哓哓之口舌,适足以为华阳之赤土。
29、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
30、一百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对很多小人来说,似乎两三天都度日如年太过漫长。
31、若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忌道真,违明昭,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
32、一百三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33、若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违明诏,失圣意,以陷于文吏之议,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
34、二三君子,能查其意,是亦幸甚。
35、才生没法在黄棠身上查出杀死萧强的证据,而他只承认在萧强死后到殓房剖尸泄愤。《左传?文公十年》:“初,楚范巫?似谓成王与子玉、子西曰:‘三君皆将强死。
36、园内分为三大展区:武安文史馆、武安近代史馆、武安三君馆。
37、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
38、’公时有望于王涯、李建、李程三君之引援,故为三君陈此义也。
39、倪公司马今三君,并坐一语开青?。
40、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41、及卧疾家园,门可罗雀,三君每岁时常鸣驺枉道,以相存问,置酒叙生平,极欢而去。
42、稍后,唐庚贬惠州,作《斗茶记》,说:“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
43、二年(1112年)三月壬戍,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
44、《汉书?刘歆传》:“若必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甚为二三君子不取也。
45、余每造其宅,与三君子商榷古今,匪朝伊夕。
46、一百三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
47、《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序》:“已而游往中二三君子,以余称许之不至也,恚而私訾之……余不明时时有之,然乌可以恚訾力迫而夺也。
48、斯二三君子,皆次补处人也。
49、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50、闵公二年》:“庄公死,子般弑,闵公弑,比三君死,旷年无君。
51、恨水行踪无定,过了一年,又复回到北京,拙著《逸梅小品》问世,蒙他惠下一序,犹述及在沪相叙事,兹摘录一段如下:“二十二年春,予小居沪上,寓《金钢钻报》社后楼之一角,乃得与《钻报》同人朝夕相共,而施济群、陆澹安、郑逸梅三君,尤为友好。
52、三君子要身藏利器,等待时机来加以施展,建立一番事业,本该积蓄知识修养德行以充实内在的美,散发文采以显示外在的美,做到像楩木、楠木那样质地坚硬,像豫树、樟树那样高大的才干。
53、存之毕,因三呼三君名字,叩齿九通,则千妖伏息,万鬼灭形也。
54、天中君子还有八使、八峻、三君、五处士。
55、《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月是故乡明》、《厦门人》、《南方的曼陀林》、《生命的田园》、《芳草天涯》、《神奇的绿岛》、《春水伊人寄相思》、《此情此心》、《竹叶三君》、《随缘》、《归来的啼鹃》、《陈慧瑛散文选》等17部,发表诗文3000余篇,600余万字。
56、《国语?周语中》:“王叔子誉温季,以为必相晋国,相晋国,必大得诸侯,劝二三君子必先导焉,可以树。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