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北狄:běidí 基本解释:[Dinationality]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唯北狄(此指北魏)野心,掘(同“倔”)强(jiàng)沙塞之间。——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详细解释:原指古代的狄族。因其主要居住于北方,故称。后用为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孟子·梁惠王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二引宋欧阳修《归田录》:“其后,北狄讲和,西戎纳款。”马君武《从军行》:“北狄寇边郡,飞电羽书急。”★◎北狄běidí[Dinationality]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唯北狄(此指北魏)野心,掘(同“倔”)强(jiàng)沙塞之间。——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

1、宋书当今北狄露?,南寇埃扫,朝风载韪,庶绩其凝,康哉之歌日熙,比屋之隆可咏。
2、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3、独臂刀神后来逃到北狄虽然没有再做恶事,可也与仗义追杀的五岳仙侠总掌门‘之难道长’和义盟盟主甄情大战,死不悔改。
4、婆苡、室韦,皆北狄别种名。
5、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6、仁声惠於北狄,武谊动於南邻。
7、在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北戎,就是春秋中叶出现的北狄。
8、汉以后?狄?北狄成为中原人对北方各族的一种泛称。

9、今京师空匮,资用不足,未能服近而先事边外;且渔阳之地,逼接北狄,黠虏困迫,必求其助。
10、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11、北狄、西戎久为仇敌,今回鹘思叛,脱相连约,数道并进,何以遏之?
12、北狄系指以狩猎为生的游牧部落林胡、楼烦。
13、墓志铭记载:“君时逢北狄南下,奉敕遄征,一以当千,独扫蜂飞之众。
14、《旧唐书?音乐志二》:“北狄乐,其可知者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皆马上乐也……北周隋世,与西凉乐杂奏。
15、这时?楚国也兴起于南方?形成“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的严酷局面。
16、与北狄大战于荥泽,卫军惨败,懿公被活捉后杀死吃掉。
17、‘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
18、初欲召卿计事,但以遐远,兼怀北狄之忧耳。
19、【释义】:宁静:谧静的夜晚|北狄惧威,关塞谧静。
20、也兴起于南方?形成“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的严酷局面。
21、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北狄则弓硬马肥,转难擒制,中国则民疲师老,应误指挥。
22、论隋至清北狄裔族的地位及其历史贡献
23、《新唐书》也载有北狄“资重酪以食”。
24、据唐朝房玄龄等所著《晋书》中记载:“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北狄以部落为类,其入居塞者有屠各种、鲜支种、寇头种、乌谭种、赤勒种、捍蛭种、黑狼种、赤沙种、郁?种、萎莎种、秃童种、勃蔑种、羌渠种、贺赖种、钟?种、大楼种、雍屈种、真树种、力羯种,凡十九种,皆有部落,不相杂错。
25、今北狄孔炽,南虏未灭,狡焉之志,窥伺边境,是吾忧也。
26、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27、《隋书?北狄传?突厥》:“仇敌怨偶,泣血拊心。
28、岱宗历历青扑面,黄河西来净如练,七十二君等飞电。。”马君武《从军行》:“北狄寇边群,飞电羽书急。
29、《后汉书?和帝纪》:“?永元三年?诏曰:‘北狄破灭,名王仍降,西域诸国,纳质内附。
30、《春秋公羊传》说:“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31、春秋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皆叛不朝;众暴寡,强劫弱,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之不绝若线。
32、当时台下30多万部队,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在一片欢呼万岁声中,魏王曹丕及公卿将军王侯挟汉献帝步入受禅台台顶,还有请来的匈奴、南单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王侯君长前来朝贺,数万人陪位。献帝之初心,不甘以大好江山,双手奉送,奈势蹙时窘,不得不允其请,曹丕因名誉起见,再三推让,华歆又为划策,令献帝筑受禅台,亲奉玉玺与曹丕,藉以遮掩天下耳目,免滋物议,从此汉灭魏兴,而曹丕遂有魏文帝之徽号矣。
33、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34、却说北狄自周太王之时,獯鬻已强盛,逼大王迁都于岐。
35、是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狂狡贪悍,世为寇雠者,皆感义怀惠,款塞内附,或委命纳贡,或求置官司。
36、后为北狄所据,至春秋中期复为晋有。
37、②鼓吹曲辞,又称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当时主要用作军乐。
38、诏曰:“北狄破灭,名王仍降,西域诸国,纳质内附,岂非祖宗迪哲重光之鸿烈欤?
39、春秋时期山西境内北狄的华夏化及其对华夏族的影响
40、《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八方肃靖,东夷西戎仰化,南蛮北狄归降,贡麟凤献瑞呈祥,产禾苗丰年稔岁。
41、北狄命名的人类学阐释
42、丘迟<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倔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
43、因为北戎与北狄一样,主要进攻目标都是燕国以南的中原诸侯。
44、史书上所谓的“南夷北狄,往来不绝如线”,就是这种“华夷”分野观念的反映。
45、当春秋时,义渠、大荔居秦、晋之域,陆浑、阴戎处伊、洛之间,?瞒之属害及济东,侵入齐、宋,陵虐邢、卫,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若线。
46、宋王禹?《北狄来朝颂》:“而后歌咏皇风,沐浴天泽如登春台,如跻寿域,游游熙熙,乐不知?。
47、《淮南子?本径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48、又宠藩妾,使比长信,叙昭穆于前殿,并四位于东宫,僭差无度,人神弗佑,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承父爵仕齐莱为城父,齐昭公十七年(公元前616年)秋,北狄?瞒国(兄弟四人侨如、简如、荣如、焚如)率众侵宋国,被宋军败于长丘。
49、据史籍《姓氏考略》中的记载,北姓当为北人氏、北门氏、北官氏、北殷氏、北郭氏、北野氏、北方氏、北狄氏、北海氏、北土氏、北唐氏、北山氏等复姓省文简化所改。
50、《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51、又称“天门岭”,据丁谦《唐书北狄传考证》载:“天门岭为今嵩岭,俗呼张广才岭”。
52、诏曰:「北狄破灭,名王仍降,西域诸国,纳质内附,岂非祖宗迪哲重光之鸿烈欤?
53、出处《汉书?匈奴传下》:“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54、齐昭公姜潘十七年(公元前616年)秋,北狄?瞒国(今山东高青,国主为兄弟四人:侨如、简如、荣如、焚如)率众侵犯宋国,被宋军败于长丘(今河南封丘)。
55、北狄是先秦时期重要的一支部族,分为赤狄、白狄二支。
56、后来北狄攻伐卫国,懿公召兵授甲,准备应战,众兵士都不服从,而且背叛地说:“君王只要
57、又以讨北狄之功,封颍川郡公。
58、世惟多难,事属雕弊,四维?扰,边氓未安,国家费广,府藏须备,北狄侵边,忧虞交切。
59、当为北人氏、北门氏、北官氏、北殷氏、北郭氏、北野氏、北方氏、北狄氏、北海氏、北土氏、北唐氏、北山氏等复姓省文简化所改。
60、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北狄则弓硬马肥,转难擒制,中国则民疲师老,应误指挥。
61、《隋书?北狄传?突厥》:“臣既蒙竖立,复改官名,昔日奸心,今悉除去,奉事至尊,不敢违法。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