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同化:tóng huà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同受教化。 清 陈鳣 《对策·巡守》:“道德太平,恐远近不同化,幽隐不得其所者,故必亲自行之。”2. 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成相近或相同。 闻一多 《文学的历史动向》:“它(诗)同化了绘画,又装饰了建筑(如楹联、春帖等)和许多工艺美术品。”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学校应该抱一种大愿,要同化社会,作到这一层,才是学校的成功。”3. 语音学上指一个音变得与邻近的音相同或相似。如:“面包”(miànbāo)在口语中读miàmbāo,“面”字的韵尾n受后面的“包”字声母b的影响而变成m。★ 在文化方面,「同化」一词,源自拉丁字assimulare(意思为促成相似),后来之人类学者与社会学者即以「同化」指「族群相遇后,一族群逐渐变成与另一族群相似的过程和结果」。 同化是一种原素改变、合并于其他元素而成的过程。以社会学而言,所要研究的原素是文化,所要研究的过程是一种文化为另一种文化所吸收及合并。同化亦可说是个人或团体习得其他团体的文化的过程,个人生活于原属的团体之中,接受团体的态度和价值观、思想和行为模式,而同化于所属的团体。一个团体接受另一团体的生活方式,而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是团体的同化。 同化之前,有一相似的过程,称为「涵化」(acculturation)有些学者认为这二个名词为相似词,有些则认为二者之过程重叠但仍有分别。涵化是同化的初步,同化是涵化的最后阶段。涵化之发生系当一文化团体与另一文化团体相接触时,窃来或借入某些文化原素而并入本文化,并将本文化加以改变。两个团体相接触,其影响往往是双向的。文化上的弱势团体常向强势团体采借,可是强者亦会有向弱者借入之情形,如文明的白人接触原始的土人时,同时表现「授」与「受」双重身分,双方互相采借对方之文化特质。 优势文化的某些特质为另一文化团体所采用,犹如铺好一条路,等着劣势文化去吸收。某些文化特质,只要两个团体接触,即能传播。美洲印第安人很快地从白人学会饮酒和开枪,而美洲早期移民也效法印第安人吃马铃薯、玉蜀黍和其他食物。同理,美国的新移民,几乎一登陆就穿美式服装。借用文化特质是涵化而非同化,不过涵化是走向同化的必经之路。同化是人类不同族群团体(ethnic groups)接触的结果,其过程由初始接触,到竞争和衡突,然后调适,最后同化。完成整个同化过程,可能要经过几个世代之久。 达成同化的快慢与接触的性质有关,发生于初级接触的同化,如在家庭或亲密团体的同化,最自然而迅速。共同的语言为初级接触所必需,因为同化有赖于沟通,而沟通需要共同的语言。文化的交流有助于两个族群团体相互了解对方的态度、价值和情操,乃至于形成共识。另一方面,次级相触,即间接的和外表的接触,只能产生顺应,不能产生同化。 一个团体被同化到何种地步,由多种因素而定,如文化遗产的性质、人数的多寡、与主体文化的接触、经济的适应、隔离的程度等。波肯(R.E. Porkand)和米勒(H.A. Miller)在〔旧世界特质的移植〕(Old World Traits Transplanted)一书中主张,在美国的外来移民终久要被同化的,因为他们不能永远保存自己的文化。 同化是自然的,不需要助力的过程,迟缓而渐进,主要是一种调适过程,为顺应之一种,如两个族群团体,各有其文化遗产,一优一劣,劣者在优者影响之下,不知不觉地舍己从人,于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获得解决。优势团体允许劣势团体加入,并采用某些文化特质,可能产生文化的新生命力,对于优势文化的发展亦有助益。 某些因素会促进同化,某些因素则会阻碍同化。有利于同化的因素,至少有下列六种:(1)容忍; (2)平等的经济机会; (3)优势团体以同情态度对待弱势团体; (4)接受优势文化的影响; (5)少数族群和多数族群的文化有相似性; (6)混合或通婚。阻碍同化的因素,也有下列四种:(1)生活的孤立情况; (2)优势团体的优越态度; (3)两个团体间种族和文化的差异太大; (4)多数族群迫害少数族群。 戴维(M.R. Davie)在〔世界移民〕(World Immigration)一书中指出,美国公立学校是促进移民同化的一大因素;移民所生子女的美国化及移民本身的间接美国化,公立学校的功绩不容抹煞。戴维认为另一种同化的力量是「外观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externals),外来移民一入境美国就在外表上模仿当地人民,用同样的家俱、用具、汽车、穿同样款式的服装。但根据戴维的看法,人数众多、缺少教育、封闭的心态等则是同化的阻碍因素。 至于少数族群同化的层次,高登(Milton M. Gordon)在〔美国生活中的同化〕(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一书中,把少数族群同化入主流社会的过程,分为七个阶段: 1.文化或行为的同化:意指少数族群以主流社会的方式为导向,以改变自己的文化模式; 2.结构的同化:意指少数族群大规模地进入主流社会的派系、俱乐部及各类机构等初级团体中; 3.婚姻的同化:即弱势族群与强势族群之间大规模地通婚; 4.认同的同化:意指弱势族群发展出对强势族群的认同; 5.态度上接受的同化:指偏见消失; 6.行为上接受的同化:意指差别待遇消除; 7.公民的同化:意指价值和权力的衡突终能消除。 在发展心理学方面同化是皮亚杰(J. Piaget)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之一,指个体将外在的刺激或讯息,纳入既有的认知结构或相关的基模中,形成认知结构的一部分。个体透过不断「同化」与「调适」(参见「调适」)以维持个体的平衡,两者是认知结构与环境适应的主要历程。「同化」与「调适」的结果会拓展认知结构,即促使认知结构的发展。 依皮亚杰的观点,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认知结构亦不断的改变。当外在的刺激或讯息与内在认知结构相一致时,亦即相平衡时,会把外在讯息加以吸收,同化而纳入现有认知结构之中。但是当外在的讯息刺激与内在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便会失去平衡。此时即使使用既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讯息,也无法同化,所以必须改变或调适既有的认知结构去顺应新的刺激。故认知结构具有动力性与改变性,透过一再的「同化」与「调适」,使认知结构不平衡趋于平衡,所以认知结构由简单、粗略变得更复杂、更精致。经过这样的历程,个体的认知便一再的扩展与成长。--作者:张秀雄 ★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成相近或相同。 【造句】在长期受到汉族文明同化中,如何去保存原住民特有的文明是重要课题。 ★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成相近或相同。民族传统不同的个人或文化体系,在接触后,被溶入社会上占支配地位的文化,而改变其原有的习惯与观念,且接受了新环境与新观念融化的社会过程。语音上两个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连在一起,而变为相同或相似的音,此语音变化称为「同化」。
1、论文列举了一些造成语言消亡的原因,包括政府的压制政策、同化作用、经济压力、移民风潮、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等等。
2、不少汉族人将自己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看成监护与被监护关系,并准备将其同化。
3、这就是皮亚杰的“同化吸收”与“适应调节” ,即人是通过已掌握的知识来同化吸收新的信息,并通过改变自己的感知来适应新的知识。
4、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分析
5、蔡元培《释“仇满”》:“彼其语言文字,起居行习,早失其从前朴?之气,而为北方稗士莠民之所同化。
6、美国已将成千上万的移民同化了。
7、这部分吐谷浑人便臣役于契丹,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
8、鉴于水银对胎儿的潜在性伤害,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儿科学系联同化学病理学系及妇产科学系,在过去两年曾在1 , 057名出生于沙田威尔斯亲皇医院的足月儿,进行了一项详尽的研究。
9、一百七除了蒙族和藏族以外,满族和回族人大部份已经跟汉族人同化。
10、质量好,尤其是蛋白质含量高,这是在强光照、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植物新陈代谢的同化作用强于异化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却可以降低细胞,对蛋白质的合成,增加既存蛋白质的异化作
11、这个同化过程在畅通无阻地继续下去
12、客家先民来到此一区域以后,先是与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各百越族土著民错居杂处,南宋后便主要是与畲族人民错居杂处,互相矛盾斗争,互相融合同化。
13、二百零缅甸内战始于1960年,当时军事强人奈温夺取政权,建立军事*裁政府,否决少数民族的自决权,开始缅甸化同化政策。
14、关于多数穆斯林同化的发现不仅仅是一点顺手拈来的信息或者是向美国包容性的鞠躬。
15、而晚期大乘佛教被印度教同化蜕变为密教,密教美术也倾向于巴洛克的繁缛绚烂。
16、学习成绩能证明什么呢?什么也证明不了,它仅仅是一个与你被现行教育制度压迫同化的程度成正比的参数而已。
17、在具体措施上实施地方自治、创设总督府评议会、公布日台共学制度及共婚法、撤废笞刑、奖励日语等,对于促进同化、减少差别的工作颇有作为,也改变了过去后藤新平的“以无方针为方针”,“只管铁路、预防针与自来水”的内政方向与统治政策,故此时期可称之为与始政时期施政方式完全南辕北辙的同化政策时期。
18、唐找到本用了四个不同化名的支票簿。
19、本论文建立了基于sasaki增广lagrange算子算法并和mm5中尺度模式相结合的二维变分同化系统。
20、遗传同化将进化的离合器提速了一个档级
21、中英小说大团圆模式的趋同化特征
22、颖果绿色层细胞的高光合效率不仅保证了同化物的即时输出,而且还可以淀粉形式暂贮在叶绿体内。
23、二百八圣地反同化组织号召犹太民众扰乱婚礼现场。
24、高大庭院,印尼风情,绿竹与鲜花布满整个院落,扑鼻迩来薰衣草的醉人香味,黄雀与蝉鸣声引我随曲畅想,暖暖婀娜泉水任我尽情挥沙,任身体每一个部位被自然给包围、被同化…现SPA美容区有10间印尼风格的庭院式SPA房,在花草与泉水中见证肌肤的亮度。
25、小儿风热痰壅,睡卧不安,上窜断齿,每服半丸,如急惊风,涎潮搐搦,眼目戴上,牙关紧急,用腻粉1.5克,生姜自然汁三五点,薄荷水同化下1丸。②治卒中急风,眩运僵仆,痰涎壅塞,心神迷闷,牙关紧急,目睛上视,及五种痫病,涎潮搐搦:石绿(研九度飞)十两,附子尖、乌头尖、蝎梢各七十个。
26、概念转变理论的提出是以科学哲学观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27、这一个建筑“同化环境”的概念
28、因不同生育阶段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对旱稻品种总干重的影响不同。
29、本文正是从这一理解出发,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原则,考察我国本科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现状,评价国外本科法学教育的目标模式,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法律趋同化、人才国际化为背景,构建当代中国新型本科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0、13~17世纪波斯细密画的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伊朗民族伟大的同化力,它吸取外来影响,并赋予朝气蓬勃的民族生命力。
31、核桃楸叶煎剂对大鼠有加速体内糖的同化,或降低血糖的作-。
32、聂斯脱利派的教义也传至印度、中国、埃及和中亚一带,某些地方的民族甚至被完全同化。
33、除了蒙族和藏族以外,满族和回族人大部份已经跟汉族人同化。
34、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181全亲水嵌段聚合物是由不同化学性质的两嵌段或者是多嵌段组成的,且每一嵌段都有一定的水溶性。
35、上周,对美国穆斯林的首次大范围调查显示惊人的同化。
36、润志人已经渐渐被她同化。
37、东北话中之“嗯哪”,可以认为是口语中首音节重读元音I受其后的辅音N之影响而发生逆同化增音的结果。
38、东西相较,说不上孰优孰劣,不过现代人的实际行为中传统的已所剩不多,更西化,被同化了。
39、首先,认知观可集成情报科学的相关领域,从而为形成统一、有效的情报科学提供体系结构;第二,情报学认知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它的核心观念,提出情报系统设计的任务是要设计出增强和放大“人”的存在价值、能力和特长的系统,使提供给用户的情报系统是一种积极自然,而不是要求他们花力气去适应的系统;第三,从认知角度来看,情报查寻和利用从根本上说是一项认知行为;第四,认知风格将是未来情报检索系统的发展趋势,这样可以揭示联机检索过程中的用户思维过程,以便有助于用户知识的发展;第五,知识的进化与认知活动有密切关系,人的知识结构对外来信息的吸附、同化、选择、建构和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的进化;第六, “知识结构”将成为情报学认知观研究的重点。
40、皇帝迅速派人到仁道王府查探,但?平静无事,只是在天城公主的住处「见国峻在焉」。不过此时莱茵河上已平静无事,野蛮人都开始被罗马人同化,愿意和平相处,双方建立了市场。
41、但是如果推到了无标记地石头旁边,就会被同化成为石头堵住去路。
42、他还结识了中共党员胡伦、同化南、曹元庆等人,经常同他们一起讨论救国救民的真理。
43、黑人美国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托马斯?索维尔还指出美国南方的前黑人奴隶人群在相当程度上被他们的苏格兰-爱尔兰“乡下佬”邻居们同化了。
44、我们认为:仅仅认识到这一事实,就应该可以引导敏捷的同化过程。
45、《花腔》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这些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李洱和约瑟夫·海勒的“经验同化”。
46、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在台风移动与登陆预报中应用
47、春季不太干旱夏季比较凉爽,果实熟期的日平均气温二十度左右,并有较低夜间温度,年日照时数1800小时以上的地区蛇果坐率高着色早色调,浓含糖量高,风味好,采前落果轻,耐贮运因为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既有利于白天同化作用的进行,又可闰弱夜间呼吸的消耗,增加同化物质的净积累和花青天甙的形成。
48、因此,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雷同化,形式化,发展缓慢等问题。
49、也意味着,同化过程是作为一种摸平手段来帮助我们完成阅读阐释的。
50、本课程以这些技能为中心,著重培养学生对视听效果的敏锐感觉,并强调其它影视因素,如戏剧性、对话、方言土语和速度。我们感激他们因为这些语言中的某些已经消失了,由于说这些话的人过世了或者被同化了而失去了他们的本土语言。
51、早晚弱光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光合碳同化酶活性差异的研究
52、当我们在不停地想要寻找真实的情感的同时,我们就在被身旁所有平凡但却并不符合我们愿望的人与事物所同化,与此同时,那些错过的陷入轮回再也无法重来。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