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役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302
更新于

差役:chāiyì 基本解释:(1)[corvée]∶旧时强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2)[bailiffinafeudalyamen]∶旧称在官府中当差的人●详细解释:1.封建时代派民户轮流供官府驱使的徭役。宋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天下皆思僱役而厌差役,今五年矣。”《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八八年无锡免秀才杂泛差役诏碑》:“今后在籍秀才,做买卖纳商税,种田纳地税,其餘一切杂泛差役,并行蠲免。”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七:“差役则民劳而财日匱,僱役则民逸而业可常。”2.旧时在衙门中当差的人。《红楼梦》第九三回:“再者,也整治整治这些无法无天的差役才好。”巴金《忆·最初的回忆》:“于是差役又一五一十地下着板子,一直打到犯人招出实话为止。”★◎差役chāiyì(1)[corvée]∶旧时强迫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2)[bailiffinafeudalyamen]∶旧称在官府中当差的人★旧时官府分派给人民的劳役。《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官健有庄田户籍者,仰州县放免差役。」《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子丕继业,差役甚重,东西驱驰,未有宁岁。」原指衙门中的公差。后亦泛指供差遣的人。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四出》:「小生扮差役上。」《红楼梦.第六○回》:「可巧这柳家的是梨香院的差役,他最小意殷勤,伏侍得芳官一干人比别的乾娘还好。」

1、成语“三班六房”中的“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

2、枢密使仆散忽土家中有一名绦结工,在街市上牟取私利,又不肯服有市籍者应服的差役,被刘焕捉住。

3、约7 : 46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像他这样说话的。

4、像“免役法”,过去实行“差役法”时,士大夫家根本不服劳役,筑城筑路以及地方供应任何劳役,征调民夫时,全部由平民承当。

5、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他说,你这样回答大祭司麽。

6、差役追比,如豺狼咆哮,粮书入乡,如蝗虫遍野。

7、朝廷命官由考试出身,都有品级,乃是当然的士大夫;吏胥则招雇而来,下则为差役,上则做书吏,在官面前都只能垂手侍立,站着回话。

8、司马光秉政,复差役法,为期五日,同列病太迫,京独如约,悉改畿县雇役,无一违者。

9、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

10、元刊本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第三折,出现“拔和”一角,此人被质问为什么不应召当差?他回答:“俺龙门积祖德当差役,力寡丁微。

11、清末赋税繁重,农民无力交纳,凡过期不交者,官府便派差役催逼,这些差役趁机敲榨勒索,捕人夺物,乡民只好行贿送礼,以解燃眉之急。

12、天很冷,仆人和差役就生了一堆炭火.

13、以上所言徭役均指杂泛差役。

14、隋炀帝三征高丽,实施全国征兵,又大兴土木与差役,因缘肆虏,死者相枕。

15、左右有二排厢房南北拉开,那是昔日三班六房,差役办公的地方。

16、佃户的职责是“专一耕种,办纳籽粒,以供本庙祭祀等项支用”,免其“一应杂泛差役”。

17、田亩差役,承事官府,必诚必信。

18、【示例】:《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三一四年曲阜文庙免差役赋税碑(二)》:“孟氏子孙合该税石,於丁酉年间奉圣旨,依僧道例将各家合该地税除免了。

19、在差役方面?北宋前期和中期?第一?二等户任耆长?户长?里正?衙前?第三等户充弓手?第四?五等户充壮丁?也体现了户等愈低?差役愈轻的精神。

20、首章怨恨繁重的公差加在自己身上,给父母带来忧愁;次章说同为王臣,却劳逸不均,自己差事特别繁重;第三章自我庆幸年轻力壮,还能应付四方奔走的差役;第四、五、六章连

21、15所以他的差役,若装作仁义的差役,也不算希奇。他们的结局必然照著他们的行为。

22、而且,实行通检推排,使地多财富的豪强之家,多少要多负担一些赋税和差役,而地少财薄的农民,也多少减轻了一点负担。

23、同时,又在各坝农民中,一一收取挽输差役费用,从中渔利。

2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有一天差役拿了个地棍来回他,他连忙升了公座,那地棍还没有带上来,他就‘混帐羔子’‘忘八蛋’的一顿臭骂。

25、米汝成让王连升处理此事,王连升逼着差役们吃沙子,包括在给王连升办差的小麻子。

26、阿尔帕特奇的“朝臣”们行政长官,事务员,厨娘一黑一白的两个老太太,哥萨克小孩,马车夫以及各种农奴都出来为他送行。农奴被强制进行繁重的劳动,负担着沉重的差役租税,遭受着超经济的盘剥,终年挣扎在贫困、饥饿的死亡线上。

27、宋太祖赵匡胤至宋真宗赵恒时期?差役法逐渐确立。

28、天曹判是天上的判官,递送夫是押解犯人的差役,他们簇拥在皇帝的前后,可见皇帝一行是怎样令人畏怖、令人厌恶的货色!接下去写众人迎候施礼。

29、终宋之世,由差役(各户轮流应役)改为募役(各户出钱雇人应役),募役又改为差役或差役、募役兼行,或行助役(以钱津贴应役者)、义役(各户出钱买田以供应役者),改来改去,负担无法减轻。

30、45差役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他们对差役说,你们为什么没有带他来呢。

31、那不是什么苦差役,没准学会很有趣呢。

32、他为求自保,不惜嫁祸给黎继祥仁义社的老大老爷遂默许消灭祥,并委派不知就15所以他的差役,若装作仁义的差役,也不算希奇。他们的结局,必然照着他们的行为。

33、为此,你们也该完粮,因为他们是天主的差役,是专为尽这义务的。

34、巡视的差役见状急了,挥动手中静鞭朝过线之人击去,待鞭梢甩到人头之上时迅即回手,让鞭梢在人头上发出极为明亮的脆响。

35、约七32法利赛人听见群众唧咕议论这些关于耶稣的事,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就打发差役去捉拿他。

36、看到县官满脸得意的样子,胖差役吹捧说“真像,跟真老虎一模一样。

37、三衙管辖全国的禁军,侍卫马、步军司还在名义上管辖各地的厢军。有州府“都监”,掌管本城厢军的屯驻、训练、军器和差役等事务。

38、此外,在萧照《中兴帧应图》中差役头上戴一种近似介帻与宋式巾子的幞头,名为曲翅幞头。

39、店小二更是眉飞色舞的用胳膊捣了捣身旁的差役,挤着一双溜溜转的黑眼珠。

40、元代前期?杂泛差役的承担者是汉人和南人中的民户?还有一部分色目人民户。

41、八家将人数不一,有少至两位的官将,也有加上差役,提解的十数位。

42、诸愿弃俗出家为僧道,若本户丁多,差役不阙,及有兄弟足以侍养父母者,于本籍有司陈请,保勘申路,给据簪剃,违者断罪归俗。

43、田的下书差役,恰好投宿在被革书吏宋士杰店中,宋偷看信文,发现与义女杨素贞事有关。

44、出巡县邑,让差役鸣锣喝道,以便察听织布声。

45、那班里长和差役吓得浑身哆嗦,跪在西门豹跟前直磕响头,苦苦哀求别把他们扔下河去。

46、祭司长和差役看见他、就喊著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

47、《元典章?礼部四?儒学》:“有儒户李澜等,状告州县管民官司,将在籍儒户差充里正主首等项差役消沮,咨请照详准此呈奉。

48、但所有享受优免的人户,包括朝廷大臣之家,都不免里甲正役,只免杂泛差役。

49、但德为门竟蔑视公堂,仗势越权,蛮横喝令西捕抢夺,挥舞警棍大打出手,撕破官员朝服,殴伤公堂差役,顿时公堂乱作一团,公堂大门关闭,西捕竟破门而出,将黎黄氏等强押西牢。

50、官就命差役把官盖铺上去,正式大小长短恰配,官再离了案,跑下来俯身细细儿一看,忽然厉声向着李志先道:“本县知道你不是个好东西,现在果真被本县瞧到你的破绽了,你好,你自己来看。

51、彼得远远的跟著耶稣、一直进入大祭司的院里、和差役一同坐在火光里烤火。

52、在官饷方面,福建台湾巡抚年薪约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而当时工人差役一年薪饷则约为二十至三十两。

53、明朝大臣吕坤说:“优免差役之法,免杂泛不免正办。

54、吴押狱买棺葬了华佗,辞了差役回家,想拿出《青囊书》学习,却见他的妻子正在那里焚烧那本医书。

55、《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今后除色目人外,自愿出家,若本户丁力数多,差役不阙,及有昆仲养父母者,赴元籍官陈告,勘当是实申覆各路给据,方许簪剃。

56、“令六部、都察院、应天府并两院判禄司、仪礼司、行人司随朝官员除本户合纳税粮外,其余一应杂泛差役尽免。”《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八八年无锡免秀才杂泛差役诏碑》:“今后在籍秀才,做买卖纳商税,种田纳地税,其余一切杂泛差役,并行蠲免。

57、差役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

58、斡脱户常常不当差役?与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等神职人员享受同等或类似的优待。

59、徒16 : 35到了天亮、官长打发差役来说、释放那两个人罢。

60、你们纳粮、也为这个缘故因他们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这事。

61、明代徭役原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

62、由于“募役法”取消了一部分人户的免役特权,使原来主要承担差役的自耕农和小地主的负担相对减轻,对农业生产的恢复起了一定作用。

63、里长和差役带着大巫来见西门豹。

64、一百三天聪八年(1634),德格类动辄得咎:他身为管户部的贝勒,把一些汉官所提出的差役繁重问题向皇太极反映时,被斥之为“诳言”。

65、罗13 : 6你们纳粮、也为这个缘故因他们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这事。

标签: 差役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差役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7843.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