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蕺菜:jí cài 基本解释:[heartleaf houttuynia] 俗称“鱼腥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Houttuynia cordata ),茎上有节,叶子互生,心脏形。茎和叶有鱼腥气。全草入中药●详细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叶对生,卵形。初夏开花,淡黄色。茎、叶皆有腥味,故又称“鱼腥草”。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治肺、止咳等功用。茎、叶之稚嫩者可供食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蕺》﹝集解﹞引 苏恭 曰:“蕺菜生溼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似蕎麦而肥,茎紫赤色。山南、 江 左人好生食之。 关中 谓之菹菜。”★◎ 蕺菜 jícài[heartleaf houttuynia] 俗称“鱼腥草”,多年生草本植物 (Houttuynia cordata ),茎上有节,叶子互生,心脏形。茎和叶有鱼腥气。全草入中药★1.6 参考书目 蕺菜 houttuynia 基本资料科别:三白草科别名:臭腥草、鱼腥草类型:多年生草本植株大小:约15至30公分高生育环境:低海拔林缘路旁潮湿处群体生长花期:5至7月茎的特徵:略带红紫色叶的特徵:阔卵状心型,叶柄多为红色花朵着生位置:顶生,穗状花序苞片:总苞片4枚,白色倒卵形类型:雌雄同株颜色与大小:浅黄色,花穗1至3公分长花茎:总花梗2至3公分长,小花无柄雄蕊及子房:花药浅黄色,雄蕊3枚;3裂果实型态:球型蒴果<注1> 可爱的花常有人说臭腥草虽然有令人害怕的味道,但他的花还满可爱的嘛!白色的花瓣与黄绿的花蕊比起很多只能开出细小花朵的野草强多了。但其实那白白的并不是花瓣,而是位于花序下方的总苞片,那像花蕊的东西根本就是他的一朵朵小花、有雄蕊也有雌蕊;这正确的知识没仔细观察可还真容易让人误会。 又臭又有药效的蕺菜有匍匐性根茎的蕺菜,只要轻碰它一下,它立刻就会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腥臭味来保护自己。整株蕺菜都可以拿来当解毒剂及利尿剂,对水肿、疮癣及妇科疾病等均有卓效,乡间很多人家的屋角都有种他来以被不时之需。<注2> 食用全株可食,嫩叶烫食,煮汤尤佳;新采根茎或乾品均可熬汁,煮沸后以小火滚十来分钟即可去腥臭味,离火前加点野薄荷增味,滤清后加入冰糖作为健康饮料,健肾利尿、去肿解毒、美容肌肤,日本人甚至取新叶揉搓后绞出新汁,加入活性维他命E油或小麦胚芽油即可作成天然化妆水,冷藏于冰箱长期使用可美白肌肤、消除褐斑,在日本是雀斑妇女的天然圣品。<注3> 关键字中文关键字:蕺菜英文关键字:houttuynia 参考书目注1:台湾野花365天春夏篇109页,张碧员及张蕙芬着,大树文化1997年8月出版。注2:台湾自然大系珍藏版,台湾的常见野花第一辑115页,郑元春着,渡假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注3:台湾野菜图谱,食野之苹150至155页,凌拂着,时报文化1995年出版。相关教学资源(教育部数位教学资源入口网):【教育Wiki】 ★植物名。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茎白色有节,叶子互生。初夏开花,花小而密集,结蒴果。全株有强烈的鱼腥味。可入药,有散热、消肿等功效。多产于中国、日本及喜马拉雅山区等地。也称为「鱼腥草」。 目录
1、经许多胚胎学特征的比较,认为在三白草科中,三白草属最原始,蕺菜属最进化,裸蒴属和假银莲花属居于二者之间。
2、猪皮公:又名鱼腥草,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3、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嫩茎叶,又名蕺儿菜、折耳菜,多年生草本植物。
4、三白草根又名三白根、地藕、百节藕等,是三白草的根茎。鱼腹草(herbahouttuyniae)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5、本文中还讨论了蕺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
6、栽培蕺菜类群遗传多样性略高于野生类群。
7、【按语】鱼腥草即三白草科植物蕺菜。
8、一百三经许多胚胎学特征的比较,认为在三白草科中,三白草属最原始,蕺菜属最进化,裸蒴属和假银莲花属居于二者之间。
9、鱼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
10、蕺菜中,除染色体数目为54的细胞型外,其余细胞型的类间GS值几乎均是与染色体数目为36的细胞型间最小。
11、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12、忌同脚弱,特忌食瓠子蕺菜。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