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06
更新于

谶纬:chènwěi 基本解释:[divinationcombinedwithmysticalconfucianistbelief]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谶纬之学●详细解释:汉代流行的神学迷信。“讖”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纬”指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后汉书·方术传上·廖扶》:“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讖纬、风角、推步之术。”《隋书·经籍志一》:“煬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讖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一节:“谶纬里包含着一部分天文、历法和地理的知识,还有很多古代的神话传说,但大部分充满着神学迷信的内容。”★◎谶纬chèn-wěi[divinationcombinedwithmysticalconfucianistbelief]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谶纬之学★谶录和图纬,都是古代占验符命的书。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为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谶录》和《图纬》,皆为占验符命的书。《后汉书.卷八一.方术传上.廖扶传》:「绝志世外,专精经典,尤明天文、谶纬,风角、推步之术。」

1、谶纬大多是一种挂名古圣先贤所作记录有关未来的预言书。

2、作者对谶纬中的五天帝系统及按五行排列的人间圣统等一一做了分析

3、然固其与阴阳行说相结合,并与谶纬神学合流,降低了齐诗的学术价值。

4、作者自读硕士研究生时,就开始以纬书为研究题目,其博士论文《论谶纬文献中的天道圣统》在当时即受到较高的评价

5、他们的主要理据是,五运之说不见于六经,乃阴阳家不经之谈,就其本质而言,可以说是与谶纬一路的东西,所以根本就不值得信奉。

6、成果认为,历史上关于谶纬起源于上古、先秦或西汉哀、平时代看法以及谶纬有别的观点是一种静态的文献考察角度,指出谶纬文献中的《河图》、《洛书》起于战国秦汉间,七经纬及《论语谶》、《杂谶》等起于宣、元之际经学影响扩大、章句之学兴起之后,以比附六经和《孝经》的面目出现。

7、符图谶纬的统称,泛指各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8、辨析疑异”,尤其反对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他曾在光武皇帝面前冒着杀头的危险非议谶纬神学,对俗儒的鄙俗见解更是深恶痛绝,常常调笔讥讽,“由是多见排抵”。

9、何休为人质朴多智,精研六经,对“三坟五典,阴阳算术,河洛谶纬,莫不成诵”。他名字的来源是“目不识丁的丁,三坟五典的典”,他本是荆门一个武林世家的子弟。

10、木讷多智,三坟五典、阴阳算术、河洛谶纬及远年古谚、历代图籍,莫不成诵也……京师谓康成为‘经神’、何休为‘学海’。

11、最大缺点是所辑谶纬文字均不注出处,使人难于稽考核实:其次是对纬书的概念及纬书的范围不太明确,因此把讲五行灾异的《洪范五行伟》也辑入《尚书纬》中。

12、谶纬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13、其词略云:“从来左道妖言,如谶纬图记?祥祸福之属,皆足以惑世诬民,为人心风俗之大患。

14、稽度为赤制”,谶纬不经,不待论而可知。

15、齐地的方士文化与汉代的谶纬之学

16、纬以配经,故称“经纬”;谶以附经,称为“经谶”;谶纬往往有图,故又叫“图谶”、“图录”、“图纬”;以其有符验,又叫“符谶”;以其是神灵的书,又叫“灵篇”。

17、《三朝北盟会编》,称鄂王夫人再适,王遣韩良臣以钱遣之,读者笑其妄诞。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且又与谶纬结合,流于妄诞,西汉后期见衰。

18、谶纬文献正是天道圣统集大成的表述形式。

19、一般来讲,解经时,今文学派注重阐述经文中的“微言大义”,而古文学派则注重文字训诂;今文学派竭力把经书和神学迷信相联系,特别在西汉,今文经学家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解经时喜欢掺杂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

20、论两汉章句之学的谶纬化

21、谶纬学说,并在谶纬学说的帮助下取得天下;东汉建立后,鉴于谶纬学说的神奇效果,刘秀决心光大这门学问,使其成为东汉王朝的主导思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老儿既然推崇谶纬学说,那些正拿着或即将要拿国家俸禄的儒生必然趋之若鹜,谶纬之学由此如日中天,盛极一时,以至于检验一个人的忠诚度和学识力,也要看其对谶纬学说的态度是否虔诚

22、何休为人质朴多智,精研六经,对“三坟五典,阴阳算术,河洛谶纬,莫不成诵”。你当你是谁,颜真卿转世还是柳公元投胎呀,练新字体,你就一个牢役,莫不成你还想读书考秀才!

23、齐治平注:“象纬,象数谶纬。

24、谶纬之学是汉代的一种具有浓重神秘主义色彩的学术思想。

25、②陈盘的代表作有《古谶纬研讨及其书录解题》;安居香山的代表作有《纬书之基础的研究》、《纬书与中国神秘思想》等。

26、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

27、它起源于占星术,后世的占星、谶纬诸家及佛、道二教都对它有所发展。

28、无论是恪守德行,还是排斥异己,以至使用谶纬、自造《自本》 ,都是其权谋术中的一环。

29、是《经世》一书,虽明天道而实责成于人事,洵粹然儒者之言,固非谶纬数家所可同年而语也。

30、其一,分析了明清小说中出现的谶纬现象与传达正统观、天命观、宿命观之间的有机联系;

31、』现下我主孙权亲贤贵士,纳才举能,更何况我曾听闻先哲的谶纬(先哲秘论就是谶纬。

32、尧、舜之世,以德相尚,故无谶纬术数之可言。

33、《左氏春秋义例辨(重订本.套装上下册)(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春秋左传研究造诣尤深,着有左氏春秋义例辨;早年研治古谶纬之学,撰成古谶纬研讨及其书录解题;继而又从事两周史地研究,遂有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赞异、不见于春秋大事表之春秋方国稿二书。

34、另外邹衍、《月令》等为谶纬的天道圣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35、古文经学斥责今文经学附会谶纬的妖妄,强调文字训诂对于治经的重要性。

36、今文学派好阐发“微言大义”,讲谶纬之学,注释往往繁琐冗杂

37、从而打破了原来的血缘圣统,这种理论至谶纬而大成,成为汉帝国的国家神话。

38、惑志谶纬大帝始,石印朱书喜泐铭,孙绳祖武独此尔。

39、的观点,对天人感应论和谶纬之学进行了批判。

40、谶纬是两汉时期独特的社会思潮。

41、援引谶纬进行创作已经成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手段,体现出明清时代谶纬文化兴盛的状态。

42、作者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谶纬与章句之学并出,在形式上皆有齐学迂诞发挥的解经风格,至东汉被人们目为一类”。

43、帝王陵墓建筑的文化解释谶纬中的帝王世系及受命

44、至《隋志》,遂严分谶纬文献为《河图》、《洛书》类、《七经纬》类、《论语谶》与《杂谶》类,以《河图》、《洛书》为六经的先天形式,《七经纬》是孔子推衍的圣人之道,《论语谶》、《杂谶》记载孔子等圣贤对天道的阐述。

45、作《洪范五行传论》皆参以谶纬、天人感应之说。

46、协办大学士孙家鼐揭露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第八卷中《孔子制法称王》一篇:“杂引谶纬之书,影响附会,必证实孔子改制称王而后已,言春秋即作,周统遂亡,此时王者即是孔子。

47、西汉后期出现的经学谶纬化思潮是汉代思想发展史上一种重要的现象。

标签: 谶纬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谶纬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7986.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