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直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72
更新于

抗直:kàng zhí 基本解释:[unyielding] 刚直不屈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北史·柳庆传》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明史》●详细解释:1. 刚强正直。《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论》:“ 邹阳 辞虽不逊,然其比物连类,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挠矣。”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 翟公巽 虽为 蔡京 所汲引,然抗直不为屈。” 清 孙枝蔚 《题二颜公祠》诗:“名震三朝太抗直,年过七十但蹣跚。”2. 直言抗争。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八月》:“出令允符於公议,屡抗直以邀留。” 明 宋濂 《北麓处士李府君墓碣》:“亡赖男子学弄兵於村疃,暮夜击人门,钞掠其貲财以去,稍与抗直,剚以刃,处士能自卫,卒免其患。”★◎ 抗直 kàngzhí[unyielding] 刚直不屈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北史·柳庆传》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明史》★抗直,汉语词语, 拼音:kàngzhí, 释义:1、刚直不屈。2、直言抗争。

1、天性抗直,无所回避,为当时少有的直臣。议论无所回避,左右纵恣之徒,必加禁约。

2、利家归顺羽柴秀吉(丰臣秀吉)後的1584年时(天正12年)越中国主佐佐成政率1万5千的兵力围攻末森城、虽然城池的二之丸已经沦陷、永福仍带领少数的兵力顽强抵抗直到利家的援军到来,而成功击退敌军。

3、弋仲越自金方,言归石氏,抗直词于暴主,阐忠训于危朝,贻厥之谋,在乎归顺,鸣哀之义,有足称焉。

4、《唐中散大夫沛国公武公神道碑铭》:“公即考功府君第三子也,肃而宽,简而廉,忠方抗直,纯厚?固,博洽文谊,周通宪法。

image.png

5、郑崇为人抗直敢言,曾数求见哀帝诤谏,这即铸成本文开始那“郑履”的典实。

6、旧志称其“官抗直,有裁断”,且不谋身家,不讨好他人。

7、汉应劭《风俗通?十反?巴郡太守太山但望》:“周孟玉欲作抗直,不恤其亲,我何能枉宪乎?

8、若使鉴从容台闼,出内王命,必能尽抗直之规,补衮职之阙。

9、天性抗直,无所回避。

10、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

11、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谋夫之话,辨士之端,冰释泉涌,金相玉振,所谓坐狙丘,议稷下,仲连之却秦军,食其之下齐国,留侯之发八难,曲逆之吐六奇,盖乃事美一时,语流千载,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12、若使鉴从容台闼,出内王命,必能尽抗直之规,补衮职之阙。”宋洪迈《容斋随笔?京师老吏》:“容台之职,唯当秉礼。

13、乃辟扶风鲍恢为都官从事,恢亦抗直不避强御。

14、何其阙尔,鲜能抗直。

15、太素抗直不屈,屡濒于罪,帝时宥之。

标签: 抗直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抗直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8137.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