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发扬:fā yáng 基本解释:[develop;carry on;enhance] 发展和提倡 [优良作风、传统等]发扬正气●详细解释:1. 奋发,奋起。参见“ 发扬蹈厉 ”。2. 焕发。《礼记·礼器》:“德发扬,詡万物。”《吕氏春秋·过理》:“容貌充满,颜色发扬。”《北史·齐纪中·显祖文宣帝》:“ 神武 以帝貌陋,神彩不甚发扬,曾问以时事,帝略有所辨,儻语一事,必得事衷。” 章炳麟 《文学总略》:“凡文理、文字、文辞,皆言文。言其采色发扬谓之彣;以作乐有闋,施之笔札谓之章。”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披心而噭,其声昭明,精神发扬,渐不为强暴之力,譎诈之术之所克制,而 中国 独何依然寂漠而无声也?”3. 宣布;宣扬。《汉书·薛宣传》:“﹝ 王莽 ﹞发扬其罪,使使者以太皇太后詔赐主药。”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乃以新秋首序,令月吉辰,发扬鸿休,膺受显册。”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 王氏 之善庆,既当为之发扬,而参谋君孝德始终,尤不可不纪。” 明 唐顺之 《与华郎中补庵》:“虽两君不以余諉,而余固乐为之役也……但笔力凡駑,不能发扬盛事以风厉世人,是可愧耳。”4. 揭发;揭露。《汉书·王嘉传》:“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察过悉劾,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后汉书·孔融传》:“《春秋》 鲁 叔孙得臣 卒,以不发扬 襄仲 之罪,贬不书日。”《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四年》:“ 象贤 临刑,极口駡太后,发扬宫中隐慝,夺市人柴以击刑者。”5. 引荐;起用。《后汉书·樊準传》:“臣愚以为宜下明詔,博求幽隐,发扬巖穴,宠进儒雅。” 唐 王建 《送张籍归江东》诗:“所念俱贫贱,安得相发扬。” 唐 黄滔 《赵起居启》:“ 滔 二纪飘零,三朝困辱,若不仰投门馆,虔佇发扬,则永携疑玉以汍澜,长伴哑鐘而泯默。”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皂隶虽役於官,然力抑其进上之途,则彼愈无发扬之望。”6. 散播。 晋 成公绥 《啸赋》:“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 唐 欧阳詹 《律和声赋》:“可谓我咏斯畅,我律斯藏,发扬六气,孕育羣方。”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尖巧新颖,病在轻薄;发扬暴露,病在浅尽。”7. 犹抒发。 宋 欧阳修 《鸣蝉赋》:“或吟哦其穷愁,或发扬其志意。”8. 指阐发。 金 王若虚 《<道学发源>后序》:“自 宋 儒发扬祕奥,使千古之絶学一朝后续,开其致知格物之端,而力明乎天理人欲之辨。” 明 胡应麟 《诗薮·宋》:“﹝ 朱元晦 ﹞於骚则注释 灵均 ,於赋则发扬 司马 。”9. 发展;提高。 宋 曾巩 《代人祭李白文》:“意气飘然,发扬儔伟,飞黄駃騠,軼群絶类。” 鲁迅 《伪自由书·“多难之月”》:“但‘五四’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扬,‘五五’是革命政府成立的佳日。” 周恩来 《我的修养要则》:“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秦牧 《艺海拾贝·鲜花百态和艺术风格》:“从历史上的这些例子,可见某个人的写作特点发扬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必然形成风格。”10. 高昂;激扬。《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后 武王 伐 紂 ,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 武 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平、上、去、入四声,惟上声一音最别。……填词者每用此声,最宜斟酌。此声利於幽静之词,不利於发扬之曲。”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11. 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太平广记》卷二六○引 唐 胡璩 《谭宾录·崔损》:“ 唐 崔损 性极谨慎,每奏对不敢有所发扬。”12. 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毛泽东 《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今秋如能检查减租政策的实施程度,并实行彻底减租,就能发扬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明年的对敌斗争,推动明年的生产运动。” 毛泽东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希望各地同志根据这里所说的原则方针自己去用心思索,发扬自己的创造力。”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章:“那里,既能够发扬火力射杀敌人,又有利于出击冲锋,还可以急速撤退转移。”13. 犹言悠扬地吹奏。《太平广记》卷二○四引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笛﹞凡发扬一声,出入九息……其已夭之竹,遇至音必破。”《宋史·乐志八》:“黝牲纯洁,丝竹发扬。”14. 犹发达。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室内陈设,都是极精致极名贵的,一望即知是个世禄之家;而且正在发扬的时候。”参见“ 发达 ”。★◎ 发扬 fāyáng[develop;carry on;enhance] 发展和提倡 [优良作风、传统等]发扬正气★宣扬、提倡。 【造句】教师节前夕,校长在朝会上致辞,勉励大家发扬尊师重道的精神。 ★宣扬、提倡。《礼记.礼器》:「德发扬,诩万物。」焕发、飞扬的样子。《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容貌充满,颜色发扬。」引荐而登用之。《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发扬岩穴,宠进儒雅。」
1、在开辟中国第一条天路时,建设者们发扬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使新疆与外界的联系便捷了许多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发扬自已的优点,克服自已的缺点。
4、时至今日,风笛及军鼓音乐及风笛乐队已普及成为世界性之艺术表演并于民间广泛流传,每年更有世界风笛队公开比赛于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参赛队伍来自世界各地,共同以鼓笛声会友,发扬风笛乐队文化
5、学校开创者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发扬踔厉,振我中华”的办学宗旨,奠定了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石。
6、继承并发扬了佛教续佛慧命的传统文化。
7、这种处于双重文化夹缝中的民族乡少数民族文化,为了使自己更具生存竞争力,除了利用现实条件发扬固有的东西,就是吸收、借鉴各地、各民族的可取之物。
10、在上海昆剧团呆了15年后,他在去年成立了一家民营的昆曲艺术中心,以期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扬与探索昆剧。
11、由于公司发扬了“以诚为本、做事先做人”的为人之道,坚持了“优质产品、优惠价格、优质服务”的市场方针,因而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
12、我要坚决发扬革命部队里的优良传统,向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等英雄们学习,头可断,血可流,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我一定要做毛*席的好战士,我要把我最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
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秋高气爽,菊花怒放的季节迎来了今年10月19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也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节。在这一天是让老人们登高休闲更是为了让人们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14、上弘长老有监于佛教须发扬光大,故在圆寂前鼓励定光长老日後若有机缘的话,希望他再建佛寺,以作为龟山福清古寺之下院。
15、在学习中,会遇到无数困难,我们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直到最后的胜利。
16、我们会继续发扬俱乐部的全球风采,同时也会继承已有的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
17、我想这里表达了两个问题:其一,中国能否在富强的过程中发扬民主;
18、抗战时期任弼时在党建理论上的卓著建树和在党建实践方面的辉煌成就,不仅有着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今天我们党的建设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有教育启迪功能。
20、历经50年的披坚执锐,发扬蹈厉,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胜利,揭开了防空导弹发展新的序幕。师生员工,全校同志;发扬蹈厉,合舟共济;忠诚为国,泽被后世;造福桑梓,惠及百姓。
21、祁阳祁剧是古老的地方剧种,为了发扬光大这一传统剧种,祁阳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大力扶持。
22、八一八,发一发,送你八个发:发财致富财滚滚,发愤图强人人夸;发号施令众人随,发展扩大为大家;发迹变泰好运来,发科打趣笑哈哈;发人深思勤总结,发扬光大永远发!
23、徐雄标最后呼吁,只要所有人都发扬互帮互助精神,社会就会洒满爱的阳光。
24、在高科技时代,我们更要吸取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
25、发扬“三苦”精神,提高“三风”水平。
26、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化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1教育是没有代用品的,每一世代都对自已,及对后世负有保护、发扬、传递其文化的责任。人类为了这个目的所研究出来的制度,便是所谓的教育制度。
27、每当清明扫墓,远近族人,少长咸集,瞻仰先贤业迹,缅怀先祖功德,以示继承和发扬颜氏传统家风。
28、这些思想都是渝西廉政文化中的精华性思想,值得传承和发扬光大。
29、要发扬认真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防止徒陈空文、等待观望、急功近利。
30、其间幸赖学界人士悉心襄助,钱理群、王得后、吴福辉、凌宇、陈平原、陈子善、沈绍镛、蓝棣之、吴方、傅光明诸位费力尤旨在发扬蹈厉,补苴整合,更新改善,为今时读书人提供一套更具普适性的经典读本。
31、人生要有意义只有发扬生命,快乐就是发扬生命的最好方法。
32、同时教育全体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先人后己的共产主义风格,在住房上和粮油供应上优先照顾讲师以上的老教员,保证每周4/5以上时间用于教学和科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周恩来同志曾精辟地把雷锋精神概括为四句话:“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