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曲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64
更新于

谄曲:chǎn q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讇曲”。曲意逢迎。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下·求那跋摩》:“浊世多諂曲,虚伪无诚信。”《礼记·玉藻》“立容辨卑,毋讇” 唐 孔颖达 疏:“毋讇者,军中尚威武,虽自贬退,当有威可畏,无得过为讇曲,以屈下於人。”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夫上媚天子,下媚庶人,不以抗犯为能而以顺悦为得,此岂有諂曲之意存乎其间哉?” 章炳麟 《箴新党论》:“諂曲者,末胡椒以堕泪,怀橄欖以解酲,其实虽具,必济以文。”

1、传》:“太子左庶子唐令则……谄曲取容,音技自进,躬执乐器,亲教内人,赞成骄侈,导引非法。

2、居士既遣妻去,语跋难陀言:“我今明见女人谄曲,多诸过咎,不净充满,心生厌离,欲于佛法出家为道。

3、故感今生心常谄曲也。

4、谄曲之情不实之语。

5、大意是说,“质”为正的意思,“质直”就是正直而没有谄曲的心。

6、当知谄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

7、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8、好行斗诤,而谄曲诈慢,故多诸苦趣。

9、其妻名为盖采?卓吉,也是一位性情贤良、心地调寂、悲心广大、信心坚定、毫不谄曲、淑雅端庄的瑜伽弟子。

10、佛告诉我们,忏悔要去除切断憎、爱、嫉妒、谄曲这些心理,把内心洗刷干净,这才是忏悔。

11、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

12、尽管魔女“解脱衣裳,或舞或歌,或动腰身”,搬出种种媚惑谄曲之事,释迦依然故我,心只向佛,表现出超人的坚强意志。

13、二其心谄曲其心谄曲者。

14、;或一语之乖谬,或一行之谄曲,虽其人之骨已朽,必绳以《春秋》之法,读之使人汗出。

15、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

16、所谓不杀、不盗、不淫、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远离贪嫉、欺诈、谄曲、嗔恚、邪见。

17、但依真理而行,心念贤直,没有谄曲心、分别心、虚妄颠倒的心。

18、如是,渐次度木?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俱舍论》卷十五谓(大正29?83b)?‘依谄生身语意业名为曲业,谄曲类故;若依嗔生身语意业名为秽业,嗔秽类故;若依贪生身语意业名为浊业,贪浊类故。

19、多怀嫉恚轻薄谄曲。

20、若诸比丘”其“心如直弦”,无在谄曲虚假,其三业“一切真实”无伪,是人则能“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来障;“我印”可“是人”当“成就菩萨”所证“无上知觉”圆通之本。

21、【质直】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质直】质者正也,正直之心,无谄曲也。

22、贪图小智,无德无义,谄曲轻慢者,不能受持。

23、当知谄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

24、汝等比丘,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

25、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26、(文一)在日前闭幕的“喜奎杯”中国北方鼓曲业余演员大奖赛中,天津市机械施工公司职工赵秀茹演唱的联珠快书《蜈蚣岭》显示出深厚的功力。《俱舍论》卷十五谓(大正29?83b)?‘依谄生身语意业名为曲业,谄曲类故;若依嗔生身语意业名为秽业,嗔秽类故;若依贪生身语意业名为浊业,贪浊类故。

27、吾患其谄曲,抑而不许,从此怨怼,意用不平。

28、谄曲还是其中之一,因为贪著别人的财富地位,就去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29、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

30、二者其心谄曲。

31、章炳麟《箴新党论》:“新党虽多谄曲,而品覆公卿,裁量执政,犹其所优为者。

32、尼夜摩亦五?(一)不杀,(二)不盗,(三)实语,(四)梵行,(五)无谄曲。

33、或谄曲烦恼魔,以直心法的对治。

34、如是渐次,乃至千万,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除谄曲,舍命得生炎摩天,若满百万遍,当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

35、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36、(中略)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

37、无五欲,其中众生无有谄曲虚伪之心,亦无欲行及以女人。《佛遗教经》说:‘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心。

38、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

39、据木患子经载,若念诵佛陀(佛)、达磨(法)、僧伽(僧)之名,满二十万遍,而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则命终之后,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而得,常安乐行。

40、谓正直无谄曲之心,为万行之本。

41、直心,即正直而无谄曲之心,乃是修习佛法的根本。

42、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入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43、慢谄曲,无所了知,触壁无底,不从诃谏,好说无益。

44、不识谄曲及欺骗,不作预筹乃真乐。

45、舍一切嗔恚我慢谄曲调戏。

46、又于生活当中常能“少欲知足”,心中不行谄曲求取,不为眼等诸根所牵,安隐淡泊,即可除破五欲的过患。

47、不敬师长,不正知住,欺诳谄曲,言词粗犷,如?荼罗(12)。

标签: 谄曲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谄曲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8544.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