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监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23
更新于

三监:sānjiā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周武王灭商后,以商旧都封给纣子武庚,并以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由武王弟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由武王弟霍叔监之;总称三监。见汉郑玄《诗·邶鄘卫谱》。一说指武庚、管叔、蔡叔。见《汉书·地理志下》、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三监》。汉代儒家依托周初三监的事,把三监作为周朝的通制。《礼记·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於方伯之国,国三人。”参阅明杨慎《升庵经说》卷九、清孙希旦《礼记集解》卷十二。2.唐代官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的合称。《旧唐书·职官志一》:“贞观元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分将作为少府监,通将作为三监。”★  三监主要系就监生的来源而加以区别。一般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通称之为监生。宋代国子监下设各学,监生包店国子监及各学之学生。明代改学为监,监生即专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由于资格与来源不一,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目。根据〔明史.选举志〕,监生包括举监、贡监、廕监、例监;前三者是监生的原始来源,称为「三监」。举监起于明成祖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在会试落第的举人中挑选优秀者入监,准备下次科考,给予教谕(即地方学官)的俸禄。当时会试设有副榜,副榜举人多分发为教官,举监即比照其例食禄。宣宗宣德人年(1433),礼部还副榜举人二十四人送监进学,三个月考核一次,比照翰林院庶吉士,颇为优待;其后听任登会试副旁之举人入监,而未作硬性规定。故举监的素质很高,待遇也颇优。然因入监读书者多分发冷门的教职,举人多不愿入监。世宗嘉靖年间,虽有祭酒奏请设重罚以使举人限期进监,但未严格执行。  贡监指由府、州、县学中选取优秀人才上贡于朝廷之监生,分为岁、选、恩、纳四种。岁贡是地方学校每年选择生员充贡,人数迭有变更。洪武二十五年(1392)定府学岁二人,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至弘治、嘉靖间又沿用之,遂为定制。后来孔、孟、颜三氏,及京学、卫学、都司、土官,川、云、贵等偏远诸省也实行岁贡,间有增减。实施岁贡之始,必挑选学行端庄、文理优长者,然而后来只以年资深浅排序,使得岁贡生素质不一,分发教职时,言行文章不足为人师范,于是有了选贡来弥补岁贡「衰迟不振」之弊。办法是每三、五年另行考选地方生员一次,不分廪膳、增广生员,通行考选,务求学行兼优、年富力强、累试优等者充贡。恩贡是遇到国家庆典或颁布登极诏书时,加贡一次,第一次作为恩贡,第二次仍为岁贡。纳贡是地方生员纳资以进国子监肄业的学生,其地位比庶民纳资入监的监生稍优。  廕监为朝廷官员的子弟入学,分为官生及恩生。在京三品以上之官员得廕一子入监为官生。恩生则出自特恩,凡文武官员死于忠谏者,得廕一子入监为恩生。  例监始于景宗景泰元年(1450),由于边境军事紧张,即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初限千人;只行了四年而罢。然此制一开,其后每遇战事、岁荒、大兴工作时,即援例行之。而清代例监既不必在监就学,也能成为入仕为官的一条捷径。结果,不仅使国子监生素质趋滥,且使天下人以货为贤,士风日晒。举监、贡监、廕监合称为「三监」,而例监是其后朝廷为酬庸捐纳粮马者而开的例,不在原始的「三监」之列。--作者:方志华★周武王灭殷,封纣子武庚于商旧都,并分封管叔、蔡叔、霍叔于殷都之东、西、北,就近加以监视,称为「三监」。

1、武王灭商后,周武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来治理朝歌,武王又怕武庚叛周,分商都畿内地为邶、?、卫三国,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2、周成王幼年即位,周公全力辅政,三监之乱,周公引军东征。

3、《礼?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

4、一百三监管不力,且罚不当罪。治乱需用重典。。

5、《华严经音义》卷下:“护谓三护,亦曰三监。

6、建于明代,据传京剧《玉堂春》的苏三曾在此监禁过,俗称苏三监狱。

7、九寺三监(见卿监?则成为具体办事的职能机构?贯彻尚书诸司所传达之政令。

8、昔者武王没,成王幼,而三监叛。

9、他和管叔鲜、蔡叔度并称周初三监。

10、和三监作乱,被周公旦平定。

11、而吴、楚一家,方与七国俱反,管、蔡流言,又以三监作乱。

12、如《醉春风》中的女主人公顾大姐本心纯洁,且立志要做贞洁妇人,而一旦许配给张三监生就变得"不比起先老实了",作者解释说:"想是丈夫坏了黄花女儿名节,故其未婚的妻房也就变做不好的人了。

13、武王灭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商朝旧地,让他奉守商祀,统率殷遗民,又在周围地区分封了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使其就近监视,号称“三监”。 

14、十年动乱期间,苏三监狱被拆毁。

15、所摊项目有修衙署大门、臬宪盐规、府宪乐舞生衙门书役、府司狱修缮、司狱柴薪、学台衙署修缮、筹补无着银两、府经历司门子、省发审局修缮、军需、府宪招书阴阳学医学饭食衣帽、道府衙门更夫、藩宪会试津贴、驿马不敷、驻防兵水脚、省驻京提塘工食、司府县三监囚粮等等,多者近百两,少者几钱,还有六位前任交代未清之银两也要分摊。

16、汉室既能分四姓,周朝何用叛三监。

17、三监”的刺客欲刺杀周公,被采诗官尹丹芳等解救,终于化险为夷。

18、伐灭三监之后,周王朝的东征仍在继续东征如同疾风骤雨席卷了大河下游,搅动了原有民族部落的格局。

19、一百零周公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满于周公旦执政,便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三监之乱”。

image.png

20、九寺三监,寓天街之两廊,贡院就武成王庙,是岂太平之制度邪?

21、昔武王克殷,殷人思旧,以三监叛,周公讨之。

22、周公旦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旦谓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标签: 三监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三监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8563.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