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逆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67
更新于

呕逆:ǒu n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气逆而产生呕吐的感觉。《金史·方伎传·张元素》:“头痛脉紧,呕逆不食。”《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瑜(周瑜 )曰:‘心中呕逆,药不能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丙子九月,余患暑疟,早饮 吕 医药,至日昳,忽呕逆,头眩不止。”★气逆。《三国演义.第四九回》:「瑜曰:『心中呕逆,药不能下。』」

1、;脉弦长,呕逆胸满者,用柴葛平胃散;如属湿热,脉洪数者,用加味香薷饮。

2、④《日华子本草》:止呕逆。

3、治真气不足,元脏虚弱,头昏面肿,目暗耳鸣,四肢疲倦,百节酸疼,脚下隐痛,步履艰难,肌体羸瘦,面色黄黑,鬓发脱落,头皮肿痒,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胸痞闷,绕脐刺痛,膝胫酸疼,不能久立,腰背拘急,不得俯仰,两胁胀满,水谷不消,腹痛气刺,发歇无时,心悬噫醋,呕逆恶心,口苦咽乾,吃食无味,恍惚多忘,气促喘乏,夜梦惊恐,心忪盗汗,小便滑数,或水道涩痛,一切元脏虚冷之疾,并能治之。

4、清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木本》:“人皆畏冻而滴水不浇,是以枯死,此见噎废食之法,有避呕逆而经时绝粒,其人尚存者乎?

5、《证治要诀?大小腑门》:“若感暑气而成痢疾者,其人自汗发热,面垢呕逆,渴欲引饮,肠内攻刺,小便不通,瘀血频并。

6、⑥治翻胃吐食,十膈五噎,呕逆不止,心腹疼痛,粥药不下:附子一枚(重七钱者,剜脐作一窍,入细硇砂一分在内填满,将附子碎末塞口,用生面作饼裹之,如有剩着附子末,更以一饼裹之,』痨校?蠲娼够莆?龋?ッ娌挥茫?挥庙猩啊⒏阶游??,木香三钱,丁香三钱(二味同为末)。

7、卷一一四:“食不消化,恒常呕逆。

8、【功用主治-壁钱幕的功效】治烂喉痧,喉痹,乳蛾,牙痛,疔疮,创伤出血,呕逆,咳嗽。

9、证见胃脘痞塞满闷,伴有呕逆,大便秘结,甚则疼痛不能饮食。

10、有腹中绞痛,下痢赤白,发热,面垢,汗出,呕逆,烦渴多饮,小便不利等症。

11、为病,少气,胸、胁、腹背、面目、四肢填塞愤懑,时而呕逆,咽喉肿痛,口舌干苦,胃脘上下忽时作痛,或腹中暴痛,目赤头晕,心热烦闷,懊侬善暴死,汗濡皮毛,痰多稠浊,两颧红赤,身生痱疮。

12、此十三种丁,初起必先痒而后痛,先热而后寒,热定则寒,多四肢沉重,头痛心惊目花,严重者则出现呕逆,呕逆者难治。

13、《日华子本草》:治呕逆。

14、《证治要诀?诸伤门》:“伤酒,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

15、(Zingiberene)、没药烯……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呕家圣药”。

16、证见身发大热,神气昏沉,昼夜如卧炭火中,腰痛脚弱,大渴欲饮冷水,上脘痞闷,神昏妄语,头痛或不痛,或不呕逆,小便赤涩,或频数,或遗尿,大便或秘或利,舌黑面赤目红,或吐血衄血。

17、方以少量肉桂,其辛热温通之性,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可防呕逆拒药,属佐助兼反佐之用。

18、治心胸痞闷,噎醋吞酸,呕逆痰水,津夜不收,两胁刺痛,腹中坚满,口苦无味,不思饮食。

19、治痧秽呕逆,腹中冷痛,寒疝,痞满少食。

20、【主治】阴毒,身重背强,蛰蛰如被打,腹中痛,心下强,短气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冷,脉沉细而紧数。

21、《金匮》治产后虚烦呕逆,有竹皮大丸。

22、运八卦,除胸肚膨闷,呕逆气吼噫,饮食不进

23、治中风偏枯,手足拘挛;心胸结热,痞塞呕逆;疮痈、发脱不长。

24、食则呕逆,气短呃逆,不得安卧,时发昏愦。

25、适用于脾虚胃弱,呕逆泄泻,食欲不振,食积痞块,小儿疳积,消渴等。

26、如:桂枝汤中生姜用于助桂枝解肌散邪并能暖胃止呕;治“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用生姜配合豉子栀汤以治发汗太过致呕逆之证。

27、如水饮阻肺,肺气壅滞,宣降失职,可见胸满咳嗽,喘促不能平卧;水饮凌心,可见心悸心痛;饮停中焦,可见头昏困倦,脘腹胀满,纳呆,恶心呕吐;饮停四肢,可见肢体沉重胀满等症。【主治】真气不足,元脏虚弱,四肢倦怠,百节酸疼,头昏眩痛,目暗耳鸣,面色黄黑,鬓发脱落,头皮肿痒,精神昏困,手足多冷,心胸痞闷,绕脐切痛,膝胫酸疼,不能久立;或脚弱隐痛,步履艰难,腰背拘急,不能俯仰,腹痛气刺,两胁虚胀,水谷不消,大便不调,呕逆恶心,饮食减少,恍惚多忘;气促喘乏,夜多异梦,心忪盗汗,小便滑数,遗精白浊。

28、【主治】喜怒不节,肝气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胀满,连及两胁妨闷,头晕呕逆,脉来浮弦。

29、主治:1.治外感内伤,发热头痛,呕逆咳嗽,痰塞中焦,眩运嘈烦,伤风泄泻。

30、本方除黄连,名三物香薷饮,治伤暑呕逆泄泻。

31、《内台方议》:下利呕逆者,里受邪也。

32、【主治】卒大下痢热,唇干口燥,呕逆引饮。

33、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呕家圣药”。

34、补相火,抑阴助阳,养诸气,通天彻地,治吐泻,引龙雷之火下藏肾宫,安呕逆之气,上通于心脏,乃心肾交接之妙品。

35、②治胃冷呕逆,气厥不通:母丁香三粒(椎碎),陈橘皮一枚(全者,汤浸去白,焙)。

36、远年近日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攻刺腹胁,恶心呕逆,面黄肌瘦,四肢倦怠;及妇人血气刺痛,小腹连腰攻疰重痛。八发痈疽,一切恶疮,不问远年近日,已未成脓,蛇虎蝎犬、汤火刀斧所伤,发背,久远瘰疬,诸痿疮,诸般疥疮,腰膝疼痛,妇人血气,赤白带下,吐血,风赤眼,咳嗽咽喉肿,一切风劳病。

37、虫证:九江谢丘病胁下有积,大如杯,小腹亦坚,伏痛上下移,呕逆喜唾,心下常痛,欲食肉,服此药下虫无头足,赤身,有口尾二百余枚得愈;九江陈?病大腹烦满,常欲食生菜,服此药下白虫,大如臂,小者百余枚,立愈。

38、【方剂主治】风尸,及飞尸,鬼疰,风痹,身上痛如针所刺,呕逆痰癖。

39、治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寒冷之气留滞於内,使气积不散,胸胁支满,食即气噎,心腹膨胀,气刺气急(一本作气急刺痛),宿食不化,心腹引痛,噎气吞酸,停饮浸渍,恶心呕逆,癖块疼痛,脏腑不调,饮食不进,往来寒热,渐觉羸瘦,以致着床,面黄肌热,精神困顿。

40、【方剂主治】久痃癖气,心腹胀满,时时筑心背痛,宿食不消,呕逆,不思饮食;休息气痢,喘促黄瘦,面目虚肿。

41、故前古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呕逆泻利,虫积痞积,或肺气胀满,痰涎喘嗽,或胃气壅滞,水谷不行,用此消食化痰,去湿散胀,平土、金二脏,以致于中和也。

42、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

43、又治香港脚麻痹不仁,两脚缓弱,脚肿无力,重者少腹气满,胸中痞塞,见食即呕,或两手大拇指不遂,或两脚大拇指不遂,或小便涩,第一疗气满呕逆不下食,旋复饮子方。

标签: 呕逆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词语造句

本文标题: 呕逆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8647.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