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诳语:kuángyǔ 基本解释:[lies;falsehood]骗人的话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做真。——《西游记》●详细解释:1.说谎话。《参同契》卷下:“惟斯之妙术兮,审諦不誑语。”唐白居易《与济法师书》:“如来是真语,实语,不誑语,不异语者。”丁玲《韦护》第一章:“柯君露出一副欲哭的脸,握着他的手不放,非要他同去一遭不行,一分钟也好,他全为要证实他并没有诳语。”2.骗人的话。《西游记》第六七回:“倘或那妖精神通广大,你拿他不住,可不是我出家人打誑语么?”清王筠《菉友肊说》:“连篇累牘,尽是誑语。”茅盾《有志者》:“出家人不打诳语。先生,实在是你睡性好了点儿。”★◎诳语kuángyǔ[lies;falsehood]骗人的话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做真。——《西游记》★骗人的话。【造句】出家人不打诳语。★骗人的话。《西游记.第二五回》:「徒弟息怒。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个礼罢。何苦这般抵赖?」说谎。《三国演义.第五二回》:「道荣大笑曰:『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谋也,干汝何事,敢来诳语!』」
2、《与济法师书》:“如来是真语,实语,不诳语,不异语者。
3、可见其自言“千元百宋为吾有,眼倦灯昏搁笔时”非诳语。
6、邵氏出品,必属佳片”此话绝非诳语。
8、道荣大笑曰:“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谋也,干汝何事,敢来诳语!
9、由此看来,“百度,更懂中文”,决非什么妄言诳语。
10、王元度双眉一耸,道:“在下生平不打诳语,姑娘爱信不信,那是你的事,在下说过毫不稀罕此镜,这意思是可以把情镜给你,咱们就各行各路,互不侵犯。
11、《显扬圣教论》卷二说圣爱戒所摄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的四种语业,叫作正语。
12、请潘小姐你一定要相信我,本相师铁口推断、算命无数,生平从来不打诳语,在这灵隐寺外、西湖岸边,那是有口皆碑的!
13、《金瓶梅词话》第七八回:“正经我那?家,半个折针儿也迸不出来与我,我老身不打诳语。
14、倘或那妖精神通广大,你拿他不住,可不是我出家人打诳语么?
15、好为诳语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16、出家人不打诳语。
17、那老者摇手道:“和尚,出家人休打诳语。
18、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诳语。
19、作是说者无诳语。
20、凡沙弥尼,欲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应于二年间,先学六法,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等,过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21、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
22、陛下,你身为一国之君,理应明辨是非、洞若观火,分清什么人是忠臣良将,什么人是奸臣小人;分清什么话是逆耳忠言,什么话是谗言诳语。
23、《西游记》第六七回:“三藏闻言道:‘倘或那妖精神通广大,你拿他不住,可不是我出家人打诳语么?
24、钱锺书《管锥编?毛诗正义?河广》:“《红楼梦》第一回大书特书曰‘假语村言’,岂可同之于‘诳语村言’哉?
25、圆真,出家人不打诳语,你何以骗他?
26、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
27、道家黑言诳语,大率类此。
28、那和尚是个高僧,不打诳语,回答道:“法事求的是活人心安!
29、【出处】:明?李贽《复邓石阳书》:“苟一毫衷赤不尽,尚有纤芥为名作诳语之,青霄白日,照耀我心。
31、其中,十恶业道(das/a^kus/alakarma-ma^rga),即(1)断生命(pra^n!a^tipa^ta),(2)不与取(adatta^da^na),(3)欲邪行(ka^ma-mithya^ca^ra),(4)虚诳语(mr!s!a^va^da),(5)离间语(pa^rus!ya),(6)粗恶语(pais/unya),(7)杂秽语(sam!bhinna-prala^pa),(8)贪欲(abhidhya),(9)嗔恚(vya^pa^da),(10)邪见(mithya^-dr!s!t!I)。
32、不打诳语,即使实话实说会招来杀身之祸
33、一者杀生,二不与取,三非梵行,四虚诳语,五饮诸酒,六涂饰香?歌舞观听,七眠坐高广严丽床座,八食非时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