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通玄真经:tōng xuán zhēn jīng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文子》的别称。始于 唐 代。《新唐书·艺文志三》:“ 天宝 元年,詔号《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

1、《通玄真经》(即《文子》)认为“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
2、诏封其著为《通玄真经》。
3、现今流传的版本有:《正统道藏》十二卷本;《通玄真经赞义》十二卷本;《道藏》七卷本;《道藏辑要》本;《四部丛刊》缩印《通玄真经》十二卷本;《四部备要》本等。
4、《通玄真经》的养生思想,道学研究,2006年第2期。
5、《通玄真经(文子)释读》20万字,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出版。
6、对《文子》进行整理研究的,有《通玄真经》默希子注,十二卷;宋朱并注,七卷,(八卷以下已佚);元杜道坚《文子缵义》,十二卷;清钱熙祚《文子校勘记》,俞樾《俞楼杂纂读文子》。
7、现存唐徐灵府《通玄真经注》十二卷,宋朱弁《通玄真经注》七卷,元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十二卷,皆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8、沼封其著为《通玄真经》。
9、主要成果有:《春秋公羊传释读》(1992?南海出版公司)、《通玄真经释读》(1994?南海出版公司)、《三曹诗文全集译注》(1997?吉林文史出版社)、《刘子校释》(1998?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
10、唐玄宗崇道,於天宝元年(7 42)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称其书为《通玄真经》。
11、在《通玄真经》的注解中,朱弁解题称“得自任之理,则易也”。
12、诏封其著为《通玄真经》。年来拟效玄真子,弱水徒闻隔祖洲。
13、《通玄真经》即《文子》。
14、唐代默希子曾对《通玄真经?九守》作过题解:“九者,易之数终,明极则变,变则乖道。
15、《通玄真经》有《九守》篇,名为九守,实有十项,九系概数。
16、此法通玄传上古,清凉三部是良医。《通玄真经》即《文子》。
17、《通玄真经》卷八《自然》篇,唐代默希子题注称:“自然,盖道之绝称,不知而然,亦非不然,万物皆然,不得不然,然而自然,非有能然,无所因寄,故曰自然也。
18、在《通玄真经》的注解中,朱弁解题称“清而不挠,可鉴嗜欲之妄”。
19、武宗距玄宗时上百年,而徐灵府享年82岁,根本与唐玄宗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号其书为《通玄真经》无关。
20、《通玄真经缵义序》则据此得出结论:“文子,晋之公孙,姓辛氏,名钅开,字计然,文子某号,家睢葵丘,属宋地,一称宋钅开,师老子学,早闻大道,著书十有二篇,曰《文子》。如关于《通玄真经注》(十二卷,《正统道藏》壁字号收,题“默希子注”),《详注》云:“后唐玄宗时有征士徐灵府隐修衡岳,注文子之书上进,遂封通玄真人,号其书为《通玄经》。
21、如关于《通玄真经注》(十二卷,《正统道藏》壁字号收,题“默希子注”),《详注》云:“后唐玄宗时有征士徐灵府隐修衡岳,注文子之书上进,遂封通玄真人,号其书为《通玄经》。
22、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年)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
23、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
24、唐代尊崇道教,《文子》也得到重视,不断有人为之作注,并且被太宗诏改书名为《通玄真经》,可见其地位。
25、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序三》说:“文子,晋之公孙,姓辛氏,字计然,文子其号。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