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孔棘:kǒng j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很紧急;很急迫。《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玁狁 孔棘。” 郑玄 笺:“孔,甚也;棘,急也。”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边事孔棘,御史有疏云:‘虏虽强,而必亡之势已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亓韩》:“王事孔棘,且君命不宿於家,不可以弟故迟君命。” 章炳麟 《军政府讨满洲檄》:“我国民伯叔兄弟,亦既烛其奸慝弗为惑乱,以胡寇孔棘之故,惟奋起逐北,摧其巢穴,以为中华种族请命。”2. 艰危;困窘。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宋 叶适 《梁父吟》:“喟余生之孔棘兮,邈不及夫七十二君。” 明 李沂 《湾头虎》诗:“朝逐虎,暮逐虎,逐虎不得官长怒。穷民孔棘,匪惟伊虎之故。”
1、嘉靖五年(1256)十二月,“武定土舍凤朝文亦起,攻掠城堡,为患孔棘”。
2、南朝梁沉约《郊居赋》:“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3、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五》:“边事孔棘,御史有疏云:‘虏虽强,而必亡之势已见。
4、维曰予仕,孔棘且殆。
5、多我觏?,孔棘我圉。
6、第三,当时的清人著作中亦未言“奸人引洋兵”,如陈康祺《郎潜纪闻》:“咸丰庚申,西事孔棘,津门被兵,付之回祝。
7、《诗?小雅?采薇?序》说:“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采薇》有“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见戒,猃狁孔棘”等句,《孟子?梁惠王》下甚至说:“太王事熏鬻,文王事昆夷。
8、’”明王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公(袁可立)语夫人曰:‘孔棘矣,时方煽?,荐绅人之出处,智不如鱼耶,吾倦矣!
9、《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狁孔棘。
10、多我觏?(27),孔棘我圉(28)。
11、厥后事世孔棘,帝悔不
12、朕以寡昧,哀茕孔棘,生灵已尽,志不图全,??视阴,企承鸿绪。
13、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14、章炳麟《军政府讨满洲檄》:“我国民伯叔兄弟,亦既烛其奸慝弗为惑乱,以胡寇孔棘之故,惟奋起逐北,摧其巢穴,以为中华种族请命。
15、国步屯圯,时艰孔棘。
16、朕以寡昧,哀茕孔棘,生灵已尽,志不图全,??视阴,企承鸿绪。及正光之季,国步孔棘,丧乱不已,寇贼交侵,俾我生民,无所措手。
17、然国事方殷,疆圉孔棘。
18、而王度中蹇,天阶荐阻,嗣命多违,蕃衅孔棘,宏图景历,将坠诸渊。
19、维曰予仕(31),孔棘且殆(32)。
20、清王士?《池北偶谈?谈献二?亓韩》:“王事孔棘,且君命不宿於家,不可以弟故迟君命。
21、宋叶适《梁父吟》:“喟余生之孔棘兮,邈不及夫七十二君。
22、【诗?小雅】?狁孔棘。
23、明王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公(袁可立)语夫人曰:‘孔棘矣,时方煽?,荐绅人之出处,智不如鱼耶,吾倦矣!
24、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25、及膺封疆之任,值时事孔棘,又遭??。
26、明室中衰,边患孔棘,益无宁宇。
27、象弭鱼服;岂不日戎,猃狁孔棘;昔我往矣。
28、参知政事董槐上疏说:“蜀事孔棘,已犯临战易将之戒,此臣子见危致命之日也。
29、化,招纳勤王,虽时事孔棘,而卒有四海。
30、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六》:“景泰改元,?以边圉孔棘,凡生员纳粟上马者许入监,限千人而止,然不与??,人甚轻之。
31、是年春江南大营已破,浙江失陷,时事孔棘,而乘舆北狩,公忧备嗟叹,抑塞烦惋,心胸间常如痞块,舌色如墨,医治稍愈,而帐房暑湿蒸?,军务,饷事,吏治,日不暇给,宾客书疏,手自酬答,常漏下四鼓,始就寝。
32、猃狁孔棘: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33、史载亮于建安十二年出南阳草庐辅先主,正值军务孔棘,始募卒三千,以图兴修汉业。
34、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
35、又如《雨无正》,作者对“戎成不退,饥成不遂”,“周宗既灭,靡所止戾”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对“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的态度十分怨愤,但同时又畏惧地说:“维曰于仕,孔棘且殆。
36、穷民孔棘,匪惟伊虎之故。
37、时逢多难,委当尊极,辞不获免,恭己临朝,若涉大川,罔知所济,抚躬永叹,忧心孔棘。
38、时兵事孔棘,基命数建白,皆允行。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