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别裁:biécái 基本解释:[selected]鉴别裁定优劣,决定取舍(多用作诗歌选本的名称,如清·沈德潜编有《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详细解释:1.区别取舍。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钱谦益笺注:“别者,区别之谓;裁者,裁而去之也。果能别裁伪体,则近於风雅矣!”清宋荦《漫堂说诗》一:“顾篇什浩繁,别裁不易。”2.别出心裁。清梁章鉅《退庵随笔·读子》:“焦氏之书,亦具有别裁。”3.另一体裁。清吴沃尧《杂说》:“《水滸传》者,一部贪官污吏传之别裁也。”★◎别裁biécái[selected]鉴别裁定优劣,决定取舍(多用作诗歌选本的名称,如清·沈德潜编有《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 别裁即裁篇别出之意,是中国目录学中编目方法的一种。此辞创于清代章学诚,但运用此方法编目,在明末祁承编家藏〔淡生堂藏书目〕时就已有了。他名之曰「通」,在所着的〔庚申整书略例〕中说:「通者、流通于四部之内也。…古人解经,存者十一,如欧阳公之易童子问,王荆公之卦名解,曾南丰之洪范传,皆有别本,而今仅见于文集之中,唯各摘其目,列之本类,使穷经者知所考求,此皆因少以会多者也。又如靖康传信录、建炎时政记,此杂史也,而载于李忠定之奏议;宋朝祖宗事实及法制人物,此记传也,而收入朱晦翁之语录;如罗延平之集,而尊尧录则史也;张子韶之集,而传心录则子也。凡若此类,今皆悉为分载,特注明原在某书之类,以便检阅。」 章学诚将这种编目方法名曰别裁,想予以理论化,但解释却不如祁氏说之彰明显着,虽所创的名辞比较「通」字妥切,能顾名思义,为后代编目者所沿用。但他主张以篇为单位为裁别而出,这种方式对先秦古籍尚勉可,对宋代以后的书籍则有困难,盖如杂家之书与别总集动辄数百千篇,倘一一裁别而出,固便寻检资料,但有如索引,其详瞻则不如近代所编之各种索引,故不为后代目录学者所采用。 中国自南宋以来的出版家通行编全书,将一个人的着作编为大全集,凡卷帙不大的无论有关经学、史着或哲理的着作统与其诗文汇编为一集中,致使多数卷帙的经史着作佚而不传,仅见于全集之中。又自南宋以来,流行汇编丛书。此等书皆内容庞杂,经史子集无所不包,若仅编入集部、丛书、或子部类书类(如宋王应麟的〔玉海〕,本为类书,但传本皆将王氏所辑撰的13种非属类书的着作,皆附其后),则其他的内容在书目中无法显示出来,以致学者无从查检。 章氏以后,近代编目录者运用此法的较多,如日本京都东方文化研究所所编的〔汉籍分类目录〕、我国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所编的〔藏书目录〕,都将丛刻书的子目分别编入应入之类。近年大陆所编的〔中国丛书综录〕,将传世的汇刻书的子目分类编排,最便于研究者寻检。故宫所编〔善本旧籍总目〕之编目除运用互着法外,也使用了别裁法,这些别裁的编目方法,都是以卷为单位,所谓「裁卷别出」,而非章学诚所主张的「裁篇别出」。--作者:昌彼得★区别取舍。现多指诗歌的选本。如清沈德潜有《唐诗别裁》、《明诗别裁》、《五朝诗别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特别的体裁。如:「词有别裁,与诗不同。」别出心裁。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卷一七.读子》:「则焦氏之书,亦具有别裁。」

1、在此基础上,王炜阐明了《清诗别裁集》在清代前期众多选本中脱颖而出的内在原因,以及沈德潜的“格调说”成为清代四大诗说之一,其历史的、逻辑的合理性。
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3、编选《明诗别裁集》,四才子诗,只收录徐祯卿和文征明两人,文征明仅录两首,而徐祯卿诗竟辑录二十三首之多。
4、《明诗别裁》中在收录《山雨》的同时,并有“纯乎天颓”的评语。
5、何乔远谪广西时,翰林院检讨区大相题五言律《送何仪部稚孝谪桂林》一首(见于清?沈德潜、周准编《明诗别裁集》)持赠:“长沙非不远,南去更萧森。
6、沈德潜还以他的“格调说”为标准,选编了《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在清人编纂的诗歌总集《诗持二集》、《明诗综》、《明诗别裁》、《明四百家遗民诗》等诗集中,均选有龚诗。
7、在清人编纂的诗歌总集《诗持二集》、《明诗综》、《明诗别裁》、《明四百家遗民诗》等诗集中,均选有龚诗。
8、*弯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
9、(《明诗别裁集序》)他论诗主张从前后七子的文学论点中吸取内容,重新举起复古旗帜,以为“诗不学古,谓之野体”《说诗ㄧ语》,并且着眼格调,直接继承了前后七子复古的衣钵。
10、主要作品有:诗词评论《情真意切,朴实感人??读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湖北民革》1993.12)、《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绝唱??重读毛泽东(七律《长征)》(《蔡甸文艺》1995.6.30)、《情怀豪放,格调超逸??读曾巩(七绝?西楼)》(《武汉民进》1996.3)、七律《接台姨遥寄鹊梅图》(《湖海嘤鸣录》,吉林人民出版社)、《青春碧血献生灵》(《莲溪耋庆集锦》)、《加入省诗会谢王老》和《周末偕妻游东西湖》(《当代名家诗词大典》,华龄出版社)、《咏黄陂县木兰湖》(《揽胜别裁》,吉林人民出版社人另有七律《读刘雄威(莲池吟草)感赋》被东西湖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七律《礼赞抗日英烈杨靖宇》被《中国现代诗》编辑部评为三等奖。
11、清沉德潜《明诗别裁集?李梦阳》:“空同五言古宗法陈思、康乐,然过於雕刻,未极自然。
12、议论多有根柢,品题亦具有别裁。
13、有人也认为钱澄之“五言似陶公”(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七古拟张、王乐府,亦近香山”(陈田《明诗记事》)。
14、《明诗综》与《明诗别裁》均收其诗。
15、沈德潜、周准《明诗别裁集》中收有她的《死别离》、《出塞》和《旅秋闻寇》三首诗。
16、清代诗人钱谦益、沈德潜在《列朝诗集》和《明诗别裁集》中都选有尹耕的作品,钱谦益称其“作为歌诗,沉雄历落,《秋兴》、《上谷》诸篇,有河朔侠烈之风”。
17、本个案的申请人要求本局特别裁定, a公司是否在香港经营业务。
18、《千家诗》则篇章美富,虽乏别裁之功,颇见钞纂之广。
19、中国古代书目著录中的互著法和别裁法
20、到了沈德潜编选《明诗别裁集》仍偏袒七子,论诗亦与七子有同调之处。
21、清代另一位评诗权威沈德潜,在《明诗别裁集》中也说:“(王慎中)五言古诗亦窥颜、谢堂庑,无一浅语滑语。
22、平素诗酒豪情,奔放不羁,时人以怪诞目之,著有(《腊梅余芳别裁集》、《听雨楼诗稿》。
23、第十三条一人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裁决,合并执行。
24、(《唐诗别裁》)诗中“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二句,突出帝京长安一代关塞之险与宫阙之胜,气势宏伟,艺术效果极佳,堪称名句,历来脍炙人口。
25、《钝吟杂录》中乐府诸论,折衷群言,归于一是,果有别裁伪体者,将不河汉斯言也。
26、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27、曾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
28、《清诗别裁集》中录有吴嘉纪《内人生日》一诗:“潦倒丘园二十秋,亲炊葵藿慰余愁。
29、与人一心成大功”句,沈德潜认为“即‘真堪托死生’意”(《唐诗别裁集》卷六),可见它们都是杜甫颂马德的名句。
30、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31、沈德潜还以他的“格调说”为标准,选编了《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国朝诗别裁》。
32、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把第一句改为“呜呼战功今已无”。
33、周准合编之《明诗别裁集》,选明代340位作者1020余首诗,入选名婉者9人,陆娟此诗被收录;清朱梓、冷昌言合编之《宋元明诗合钞三百首》,仅选三代145位作者311首诗,其中入选闺秀仅二人,而陆娟此诗亦被收录。
34、作者通过考察沈德港《古诗源》《唐诗别裁集》《宋金三家诗选》《明诗别裁集》和《清诗别裁集》五部诗歌选本的版本流变、与前代诗选的继承关系、对各期重要诗人的品评、所体现的诗歌史观和选诗观念,相当清晰地呈现了沈德潜诗学思想的鲜活面貌。
35、(《明诗别裁集》)《阁鸦行》对阁鸦周围的少数民族习俗的描述,尤为逼真。
36、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评云:“秋色淮上来二十字,何减太白。
37、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38、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称其“为诗感激豪宕,不主故常,而所选唐诗,又兢兢规格,如出二人,议论不可一律拘也”。
39、景星记诵淹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赡,亦一时之霸才;而细大不捐,榛?勿翦,其後人收拾遗稿,又不甚别裁,傅毅之不能自休,陆机之才多为患,殆俱有焉。
40、沈天宝《公无渡河歌》(《清诗别裁》一八):一朝失足蹈危机,卵覆巢倾亦如此。
41、著有《梅花诗集》,诗作被选入《明诗别裁》及《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
42、在艺术上,他的诗”五言似陶公”(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七古拟张、王乐府,亦近香山,”陈田《明诗纪事》。
43、著者浸淫钱氏学术甚久,故深受其实事求是学风影响,为学讲求无征不信,竭力避免主观臆断和凿空立说,故常旁征博引、泛滥众家;然又绝不炫耀学识,夸新求奇,而是细心爬梳、精思别裁,要言不烦。
44、他的画面注重“思有别裁”,把风景、静物、人物融为一体,有一种朦胧之美。
4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46、作品今存小令【商调凉亭乐】《叹世》一首、【双调殿前欢】《懒云窝》三首,分别裁《词林摘艳》卷一、《太平乐府》卷一。
47、(《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48、《明诗别裁集》序:“洪武之初,刘伯温高格,并以高季迪、袁景文诸人各逞才情,连镳并轸。
49、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
50、(《清诗别裁集》卷十六)。
51、《龙眠风雅》录诗八十首,《明诗综》录诗六首,《桐旧集》录诗二十二首,《明诗别裁》录诗三首,《御选明诗》录诗十首,《正始集》录一首。
52、为最优,其七律以声调著称,意境雄浑,词采俊亮,七绝风调自然,“不著议论,而一切著议论者皆在其下”(《明诗别裁集》),深得世人称道。
53、就个别裁判官审理的法院案件编制定罪及裁定无罪的统计数据的做法
54、《词林纪事》卷十一引《词统》云:“去国离乡之感,触绪纷来,读之令人於邑”(於邑,通呜咽)。其诗词作品,在金、元之交有一定的代表性,后人所编《元诗别裁》、《词林纪事》都选有他的作品。
55、衽,边斜幅,既无旁属别裁直布而钩之,续之衽下,若今之贴边。
56、朕从前序沈德潜所选国朝诗别裁集,曾明斥钱谦益等之非,黜其诗不录,实为千古纲常名教之大关。
57、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在另一本《唐诗别裁集》的这首诗标题前,他
58、严羽说:“诗有别裁,非关理也。
59、(沈德潜《唐诗别裁》批注)就山水诗来说,诗人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融合了陶谢诗中的一些优点。
60、严羽说:"诗有别裁,非关理也。
61、确定兵额,分别裁留,以裁兵者强兵,且以裁兵促全国庶政入于正轨,此实千载一时之良机也。
62、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63、创作又被各界方家学者评编诸委选编辑入《中国专家学者名录》、《中国当代诗词选》、《中国吟坛》、《中华人物大典》、《20世纪中国人物大典》、《21世纪人才库》、《跨世纪梅园文学经典》、《全国诗社诗友作品选萃》、《全国名人库网络》、《当代诗词撷萃》、《当代诗文联集锦》、《当代诗坛》、《言志别裁》、《酬赠别裁》、《桂林诗词》、《晋江洄声》暨《韶阳唱和》、《九江残联》、《重庆新醅》、《陕西南山报》、《太姥诗文集》及美国洛杉矶《白香词笺》......等遍传海内外,不尽详述。
64、这首诗提醒读者,须从“荒唐”结局看女儿悲剧,须从“辛酸”泪眼看作者难言之隐,不与作者同“痴”,是解不得书中别裁之“味”的。
65、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66、《清诗别裁集》卷六有其诗3首。
67、多幅作品被收藏,有6首诗被编入《当代江苏千家诗》。有诗、词各二首发表于《千家诗》之“咏物别裁选”。
68、示例所最可惜者,本是通经著述之书,却言为举业而作,先之以标题举业,继之以别论经义,~,曲终奏雅,高明之士一见讲章面目,不待终卷已欠申恐卧矣。它自不经意写来,初似散缓,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无危苦之词;至曲终奏雅,韵味无穷,正是“不求深远,自足雅音”(《唐诗别裁》),堪称律诗中别具风格的妙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