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恶扬善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62
更新于

隐恶扬善:yǐnèyángshàn基本解释: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详细解释: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隐藏他人的过失,宣扬他人的善行。语本《礼记.中庸》。【造句】他为人厚道,待人处事总是隐恶扬善,深得众人的敬佩。★语本《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隐藏他人的过失,宣扬他人的善行。《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也作「掩恶扬善」。★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隐藏他人的过失,宣扬他人的善行。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亦作掩恶扬善。★05.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在疚记》:「隐恶扬善者,圣人也;好善恶恶者,贤人也。」★04.清.王夫之《读通监论.卷一二.晋愍帝》:「此致人使谏之难,君子之所虑,而隐恶扬善,乐取于人之所以圣与!」★03.《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我叫你去,不过权宜之计,如何却做出这般没天理事体!你若三朝便回,隐恶扬善,也不见得事败。」★02.《水浒传.第三三回》:「他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01.《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源)★释义隐藏他人的恶行,宣扬他人的善行。语出《礼记.中庸》。△「遏恶扬善」典源《礼记.中庸》子曰:「舜1>其大知2>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3>,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1)舜:上古帝王的称号。姓姚,名重华。因建国于虞,故称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尧用之,后受禅为天子,都于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县)。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于苍梧之野。传位于禹。亦称为「大舜」。(2)大知:大智。知,音ㄓˋ,同「智」,智慧。(3)迩言:浅近的言语。迩,音ㄦˇ。典故说明孔子在《礼记.中庸》中,称赞舜之所以能成为一国之君,是因为他乐于请教别人,并且能明辨浅近的言语,隐藏别人的恶行而宣扬别人的善行,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折衷运用在人民身上。后来「隐恶扬善」被用来指隐藏他人的过失,宣扬他人的善行。书证

1、旧指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四种关系的人,此四者相互隐恶扬善,故称四隐。

2、这《疏》既然由这家人代笔,自然是隐恶扬善,尽拣好话写了。

3、隐恶扬善这一处世方法,实际上助长了社会的恶劣风气

4、闲尝?其书,知其立言之宗旨,取在辩风正俗,观微察隐,於时流风轨,乡贤行谊,皆著为月旦,树之风声,於隐恶扬善之中,寓责备求全之义;故其考文议礼,率左右采获,期於至当,而不暖姝於一先生之言,至於人伦臧否之际,所以厚民风而正国俗者,尤兢兢焉。

5、隐恶扬善,执其两端。

6、隐恶扬善,也不见得事败。

7、虽然隐恶扬善是种美德,但因此而让许多人抱着侥倖的心态,以为可以得过且过,就适得其反了。

8、常须隐恶扬善,不可口是心非。

9、隐恶扬善,于他人且然,自己子弟,稍稍失欢,便逢人告诉,又加增饰,使子弟遂有不肖之名,于心忍乎?

10、希望你坦白告诉我事情的经过,不必隐恶扬善,我自会做出公平裁断

11、所以,你应注意常怀隐恶扬善的心情,对别人别过于苛刻,否则因此失去朋友,就得不赏失了。

12、抹煞个人观点;“隐恶扬善”,“执其两端”搞折中。

13、未闻夏周衰,中自诛褒妲”,“堂堂太宗业,树立甚宏达”,斯则隐恶扬善而春秋之义耳;“巡非瑶水远,迹是雕墙后”,“天下守太白,伫立更搔首”,斯则忧深思远而诗人之旨耳。

14、还是白居易在施展春秋笔法,隐恶扬善?

15、参见“隐恶扬善”。

16、袁了凡提倡以记“功过格”的方法,“隐恶扬善”、“迁善改过”,进行道德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修养、完善人生的目的。

17、袁了凡提倡记功过格,宣传“隐恶扬善”、“迁善改过”,达到自我修养、完善人生的目的。

18、隐恶扬善这一处世方法,实际上助长了社会的恶劣风气。

19、现今媒体不但不隐恶扬善,反而过度报导负面新闻,如此作为或多或少会影响社会的风气。

20、在编辑国泰故事和本书时,一直都抱两个宗旨:一尽量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基本上比较准确的资料二为作者们提供一个比较开放的园地,容纳不同类型的论述,而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对于研究的对象,当然也不会只是隐恶扬善,歌功颂德。

21、以后同参就要隐恶扬善,遇事随顺他们的意见。

22、既非欧化,也不是“隐恶扬善”,只不过“远害全身”。

23、就是“隐恶扬善”、“为亲者讳”两句话。

24、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扬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馀慧,而必以朴讷为耻。

25、秦重的细心呵护,使她的心动:“难得这好人,有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

image.png

26、这种糖之所以要做得粘和甜,是因为祭灶时人们要用它抹在画灶王爷的嘴上(还有的抹在灶门上方),意思是让他上天后“嘴甜”,多说几句“甜言蜜语”,多汇报所在之家的好处,而到说“坏话”时嘴就被糖粘住,张不开嘴,为供糖之家“隐恶扬善”。

27、君主专制政体中,臣下无条件服从帝王的意志,甚至为实现帝王的旨意不惜牺牲生命,被视为是一种美德,这就是所谓“春秋之义,国君死社稷,忠臣死王命”。“未闻夏周衰,中自诛褒妲”,“堂堂太宗业,树立甚宏达”,斯则隐恶扬善而春秋之义耳;“巡非瑶水远,迹是雕墙后”,“天下守太白,伫立更搔首”,斯则忧深思远而诗人之旨耳。

28、隐恶扬善,结果是贿赂公行,盗贼蜂起。

29、他为人厚道,待人处事总是隐恶扬善,所以人缘很好。

image.png

30、孔子称舜大知曰隐恶扬善,则知当时进言者不皆有善无恶,惟舜隐之扬之,所以嘉言罔攸伏,成执两用中之治。

31、用视而不见的态度抹去遮盖这些事实,就是不忠实于历史,对一个英雄人物隐恶扬善,也并不是真正的推崇。

32、她生性宽和,即使在夫家受了不少委屈,但总是隐恶扬善,绝对不在人前批评公婆。

33、在大佛寺神座前有匾额:“护国佑民”、“隐恶扬善”,大殿有对联,“大佛落难半世纪现在重修;寺庙荒凉数十年而今恢复”。

34、但是一定要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把新闻和广告严格分开,绝不能搞“有偿新闻”,绝不能谁给钱就为谁吹喇叭、抬轿子,甚至笔下生花、隐恶扬善、无限夸大、蒙骗视听。

35、性至孝;胸无宿物,与人肝胆相交,代谋必忠,隐恶扬善,善察情伪,晓事机而能持大体,不为锱铢小黠。

36、既非欧化,也不是‘隐恶扬善’,只不过‘远害全身’。

37、近臣怀宠,称善而隐恶,史官曲笔,掩瑕而录美。譬如发愿对同参互相亲爱,便隐恶扬善,遇事恒顺。

38、【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

标签: 隐恶扬善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隐恶扬善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3941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