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80
更新于

戴望舒:dài wàng shū 基本解释:诗人。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余杭)人。20年代和苏汶编辑《璎珞》、《无轨电车》等杂志。抗日战争期间在香港为多家报纸编副刊。日军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1949年后在北平华北大学任职。诗歌《雨巷》为其代表作。著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详细解释:诗人。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今余杭)人。20年代和苏汶编辑《璎珞》、《无轨电车》等杂志。抗日战争期间在香港为多家报纸编副刊。日军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1949年后在北平华北大学任职。诗歌《雨巷》为其代表作。著有诗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1、戴望舒诗歌的特质情思与传达策略

2、戴望舒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的领袖。

3、论戴望舒的情感生活与诗歌创作

4、在新诗发展中,戴望舒是以最少的作品而领袖一个艺术流派的著名诗人,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

5、论戴望舒诗歌现代性品格的建构与缺失

6、玄霄:这么想要回望舒剑吗?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

7、那一天,下着戴望舒的雨。

8、戴望舒不成功的爱情成就了他的爱情诗,他的自卑、忧郁的心理气质决定了他爱情诗哀怨悲愁的情感内涵和旷男诉爱的抒情模式。

9、1936年在苏州创办《诗志》杂志,和吴奔星在北平创办的《小雅》诗刊及戴望舒在上海创办的《新诗》月刊相互呼应,使现代主义诗歌蔚为大观。

10、香港时期的戴望舒/段怀清2006-11-14。

11、1935年4月,戴望舒被中法大学开除回国。

12、主编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稿》和陈丙莹撰写的《戴望舒评传》曾辟有专节进行论述。

13、雨巷诗人”戴望舒/段怀清2006-11-1。

14、戴望舒诗歌的美学特征

15、在二十世纪灿烂的星空中,有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层面,有以刘半农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层面,有汪静之等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湖畔”层面,有冰心《繁星》、《春水》)宗白华《流云小诗》为标识的小诗层面,有徐志摩、闻一多为中坚的“新月”层面,有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三诗人构建的小小“汉园”层面,有李金发初始的象征派层面,有近于象征派的以戴望舒为代表且延续至四十年代名曰“九叶”的现代诗层面,有以胡风、绿原、牛汉等为代表的“七月”层面,有跨越三十至四十年代、国统区和解放区,从抗战初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以蒲风、柯仲平为不同代表的大众化层面,有以魏巍、陈辉为代表的晋察冀层面,有以李季、阮章竞为代表的解放区民歌体长篇叙事诗创作层面,有跨越现代派与七月派的杰出诗人艾青,有擂鼓的战斗者田间,有气势如黄河奔腾的光未然,有跨越现当代的杰出现实主义诗人臧克家。

16、摘要戴望舒的诗路大体呈现两条线索:一条为思想线由对政治的亲近到疏远再到投身;另一条为诗艺线由格律到意象象征到超现实再到半格律。

17、戴望舒的诗美和诗论

18、戴望舒: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诗集有《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和现代文学史上许多文学家一样,戴望舒生活在一个历史大动荡的时代。

19、戴望舒的创作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20、《望舒草》是戴望舒1933年出版的诗集。

21、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戴望舒 

22、突地又想起了戴望舒的那条如梦般凄婉迷茫的雨巷了。

23、论戴望舒诗歌中的戏剧性因素

24、戴望舒前期诗歌精神处境浅析戴望舒的诗论

25、文章扼要评述了戴望舒的诗论。

26、戴望舒《霜花》诗:“雾的娇女,来替我簪你素艳的花。

27、论戴望舒诗歌的内在音乐精神

28、《新华文摘》2004年第18期《论点摘编》);《小说文体:在1985年及其以后》(《求是学刊》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二十世纪小说文体的两次革命》(《人文杂志》1999年第2期);《既难舍弃也难归依》(《学术交流》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9期全文转载);《乡土的都会??新感觉派小说综论》(《江汉论坛》2000年第1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在批判与眷怀之间??中国现代家庭小说的叙事品格》,《求索》2001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3期《论点摘要》);《文学研究会与中国传统文化》(《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在爱与欲之间(论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五种情爱书写)》(《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古典式的主情主义写作??创造社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12期全文转载);《寻根小说:精英文化的巨型想象》(《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江汉论坛》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论中国现代新诗的死亡意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京派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在瞻望黄金世界中迷失现在(读解〈洼地上的“战役”〉兼及17年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道家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反异化精神》(《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道家思想与现代文学的个人主义精神》(《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观》(《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1期全文转载);《道家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死亡书写》(《晋阳学刊》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戴望舒与道家文化》(《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真与美的悖论:从〈边城〉到〈长河〉》(《民族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等等。

29、李金发戴望舒诗歌比较论

30、1936年与戴望舒等创办《新诗》月刊。

31、戴望舒诗歌外来影响的多元性

32、诗集主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33、戴望舒前期诗歌的情思特质

34、艾青卞之琳何其芳南星辛笛覃子豪纪弦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林徽因诗集》…戴望舒,1905-1950,1926年创办《璎珞》旬刊,成名作《雨巷》:《望舒草》,《望舒诗稿》…李广田,1906-1968,汉园三诗人之一:《汉园集》《春城集》…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北方》…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汉园三诗人之一:《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汉园三诗人之一:《预言》《夜歌》…南星,1910?1996,原名杜南星:《石象辞》《松堂集》…辛笛,1912-,原名王馨迪:《手掌集》《辛笛诗稿》《印象?花束》…覃子豪,1912-1963,主编《蓝星周刊》《蓝星诗选》和《蓝星季刊》:《自由的旗》《海洋诗抄》…纪弦,1913年-,本名路逾,16岁开始写诗,曾创办《现代诗》月刊及季刊。

35、戴望舒与李商隐的情诗比较

36、但毋庸讳言,这一过程中戴望舒认清了自己并日臻成熟,尽管诗人过早离世为诗坛留下了些许“设若” 。

37、《望舒草》中西交融的象征艺术是通过戴望舒对“淳朴与微妙”的诗歌特质的极力追求而形成的。

38、戴望舒以《望舒草》开创了现代汉语诗歌独特的“忧郁”风格。

39、戴望舒诗歌中女性意象繁多,并有着单纯、善良、温情、忧郁、缅想的精神气质。

40、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金克木、冯文炳、施蛰存、林庚、李白凤、苏金伞、冯至、纪弦、辛笛、徐迟、南星。

41、艾青卞之琳何其芳南星辛笛覃子豪纪弦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林徽因诗集》…戴望舒,1905-1950,1926年创办《璎珞》旬刊,成名作《雨巷》:《望舒草》,《望舒诗稿》…李广田,1906-1968,汉园三诗人之一:《汉园集》《春城集》…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北方》…卞之琳,1910-2000,曾

42、戴望舒之感伤凄清、朦胧婉曲的爱情诗,与李商隐开创的玉溪诗风,特别是他的爱情诗风格非常接近,十分类似。

43、论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性

44、戴望舒是一个感情至上的抒情诗人。

45、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戴望舒 

46、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名著:《雨巷》。

47、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艺术

48、戴望舒诗歌中的分裂现象

49、戴望舒生前出版过四种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50、论戴望舒诗的独特性

51、1941年1月23日穆丽娟与戴望舒正式离婚。

52、四戴望舒的诗论不是体系完备的诗学专著,而是一些零札片论

标签: 戴望舒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戴望舒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0080.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