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车同轨:chē tóng gu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各种车辆的车轨大小相同。亦用于形容统一。《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直到秦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才将笔的各种名称统一称作“笔”。
2、关于「车同轨」,史书上说的是秦始皇修驰道,统一车辆轨道的宽度。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修筑“五尺道”,以便做到“车同轨”。
5、掩唐虞之旧域,班正朔于八荒,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余粮委亩,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6、统一度量衡,定币制,车同轨,书同文。
7、是我国仅存的古道陆路交通道路的实物,是秦始皇车同轨历史的实物佐证。
9、此后,凡大秦重大国事,如议帝号,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等均在此朝堂前殿颁布。
10、秦统一后即消除关隘,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11、原文是“今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12、承河洛之神器兮,车同轨而凤鸣。
13、因为秦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所以车辙是一样宽,天长日久车走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压过的地方千百年了依旧没有长出草来。
14、直到秦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才将笔的各种名称统一称作“笔”。
15、原文是「今天下,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16、车同轨,书同文字。
17、《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18、秦权是秦始皇推行“法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等重大社会变革的证物,说明秦始皇“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政策,影响所及已达秦疆东陲。
20、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21、书同文车同轨”其实是一项使用标准,便于不同地域的人们进行交流。
22、又曰:“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
23、从古到今,许多文人学者都把「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看作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颂词,就连我们敬重的伟大思想家王夫之、鲁迅也是这样讲的。
24、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25、★在两台以上行车同轨运行的场合,防止行车相互碰撞。自古帝王之盛,皆云书同文,车同轨,日月所照,莫不率俾。
26、秦王朝建立后,为了强化专制君主集权统治,秦始皇在采取了“书同文,车同轨”等重要措施之外,实施了统一思想的文化政策,而“焚书”就是其体现之一。
27、《洪武正韵序》载:“车同轨而书同文,凡礼乐文物咸遵往圣,赫然上继唐虞之治。
28、中国古代就有“车同轨、书同文”的思想,反映了人们的这种愿望。
29、今天下车同轨。
30、立郡县,书同文,车同轨,创帝国统一之基;巡四方,封泰山,临碣石,宣功绩于天地沧海;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僚政治空前发达。
31、等多种名称,秦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才统一称作“笔”。
32、[17]书轨新邦:秦统一后,“书同文,车同轨”。
33、搞“书同文,车同轨”。
34、神童被官兵押解路过西洋村,走上新建的大桥,一时兴起,向正在桥上做工的木匠借来墨斗和笔,就在刚建好的桥亭栋梁上题字:“中国有至仁,书同文,车同轨;圣人必得寿,月重轮,星重晖。
35、自古帝王之盛,皆云书同文,车同轨,日月所照,莫不率俾。
36、统一中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使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然而其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灭的贡献。
37、著名书法家沈鹏题的是“车同轨,书同文,始于嬴政”。
38、这叫做“车同轨”。
39、后,进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时也统一了摔跤的名称为“角抵”。
40、那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车同轨也就是统一“轨路”轨道之间的距离了。
41、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的过程中,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基本国策。
42、当今圣人在上车同轨而书同文,凡礼乐文物咸遵往圣,赫然上继唐虞之治,至于韵书亦入宸虑,下诏词臣随音?正以洗千古之陋习猗欤盛哉。
43、他常说:“中华人间虽已车同轨、书同文,却还没有语同声。
44、所以,把「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当作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经典词句,是从古到今一些文人学者很大的误读和误会。
45、出处:《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46、同文”二字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车同轨,书同文”。
47、出处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48、臣闻与覆车同轨者未尝安也,与死人同病者未尝生也,与亡国同法者未尝存也。
49、据《礼记?中庸》第二十八章记载:“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50、文王武王,铸九鼎于丰镐,开井田,重农耕,百工俱兴;千古一帝,扫六合而雄哉,书同文,车同轨,四海一统;大风起兮,未央长乐,汉王豪情雄唱“斗城”②;马踏匈奴,金戈飞将,武帝开疆功耀汗青;张骞出使,旌旗壮行,始通丝绸万里之路;太宗贞观,文治武功,至今犹闻六骏嘶鸣;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大明宫前拜冕旒,文成公主,汉藏联姻,中原雪域喜结盟;玄奘取经西去,空海遣唐东渡,山海难阻交往;七十皇陵帝冢,千载定国安邦,长留几多遐想。
51、教育的事情基本敲定,王汉章还需要车同轨、书同文、同意度量衡,这些东西都是非常繁杂的东西。
52、是:“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
53、参见“书同文,车同轨”。
54、关于「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从《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三传》等文献和地下出土的竹简、金石铭文来看,最迟在西周以后,汉字的符号、文法和文章结构,就是统一的。
55、车同轨、书同文”的先河,与许行的主张相比又是一个进步。
56、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