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合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72
更新于

乡合:xiānghé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使六乡中州党族闾与卒伍相联合,以便互助,联防联保。《周礼·秋官·士师》:“﹝士师﹞掌乡合州、党、族、閭、比之联,与其民人之什伍,使之相安相受,以比追胥之事,以施刑罚庆赏。”贾公彦疏:“‘州党族閭比之联’即是乡合之事。”孙诒让正义:“‘掌乡合州党族閭比之联’者,《族师》云‘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閭为族,八閭为联’即所谓联也。若然,乡合之法,止於二族二百家。其二党十族,二州十党,二乡十州以上,家数太多,居里较远,则皆不为联。”

1、1988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多角区的秋木普、秋木乡合并组成秋木乡,归县人民政府直接领导。

2、1996年,原齐村乡、城关镇、坟台乡合为龙州镇。

3、1995年,与潼溪乡、熊市乡合并为筻口镇。

4、1958年10月,妙西、云巢两乡合并成立“云巢人民公社”。

5、1998年11月,鸿仙乡和漂沙井乡合并,取名仙井乡。

6、于是他们就提出了与芦荡乡合作开发的建议。

7、1992年2乡合并置安谷乡,划原廖基乡部分地入辖。

8、藏语称“噶丹曲科林”,意为“足喜法轮洲”。1999年甘丹曲果乡和朱加乡合并,成立甘丹曲果镇。

9、1956年,五云乡划归诸暨县,其余3乡合并为常绿乡,因境内竹林遍布,四季常绿,故名。

10、1954年属霞石铎区,1958年撤区建霞石铎乡,1959年与直核乡合并成立过马营公社,1963年改为过马营乡,1969年又改为过马营公社,1984年复称过马营乡。

11、该镇于1996年由原五龙乡、筒车湾乡、油房坳乡合并而成。

12、1997年5月,将龙湾乡、大坪乡、岩屋乡合并设立大坪镇。

13、1953年6月成立南边街行政管理机构时,由南箕乡和沙园乡合并而成。

14、1992年雪溪乡、莒根乡、三坑乡3乡合并为巧英乡。

15、民国36年与宝山乡合并称恒宝乡。

16、2002年1月,原小马庄乡、西晒甲坨乡合并组成小马庄镇。

17、解放前属黄湖区里安乡,解放初建鸬鸟乡,1956年由鸬鸟、太平两乡合并为鸬鸟乡,1984年又分建为鸬鸟、太平两乡,1993年两乡合并建立鸬鸟镇。

18、1987年,与白云乡合并,设阳平镇。

19、乡,直到l998年区划调整时才由原瑞塔铺白族乡和新村坪乡合并为现在的瑞塔铺镇。

20、两乡合并而设立,幅员面积120.5平方公里,平板公路贯通后距县城仅13公里。

21、然巴乡(Ranba Xiang)1962年成立然巴乡,1968年改公社,1982年复改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由原属然巴区的然巴、达然、嘎竹3乡合并建立新的然巴乡。

22、1992年东朱乡并入赤岸镇,尚阳乡与毛店乡合并,改称毛店镇,2002年毛店镇并入赤岸镇。

23、1956年,桥西、潜头、仁和3乡合并为桥西乡,雷神、柴源、曹溪、枫潭4乡合并为雷神乡。

24、民国初年,为十甲区的一个保;民国27年(1983年)为第五区靖安乡,辖7保70甲,与新泽乡合并在大铁成立盘潆乡,仍隶第五区;1950年,永靖乡与盘潆乡合并,称盘永区,腻脚为盘永区的一个乡;1951年,由盘永区分出并大铁建立第六区,腻脚为一个乡;1958年10月,称兴无灭资公社;1961年5月,腻脚管理区该为(小)公社;1970年,区改为公社,(小)公社改为生产大队,腻脚区改称腻脚公社;1984年,以公社为基础设区,腻脚公社又改称腻脚区;1987年改区建乡,称腻脚彝族乡,辖腻脚、阿落白、鲁底大铁、腻革龙、地白、架木革7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总面积414.11平方公里。

25、撤销严鸟乡建制,与黄村乡合并。

26、谢坝建制较早,后几经变更,1928年属正安县第六区驻地(第六区包括重开乡、柳发乡、荣升乡、水源乡、安全乡、永宁乡、怀橘乡、鹰巢乡8个乡),1936年并入第四区,称谢坝联保(第四区共6个联保:土坪、落枧台、牛渡河、市坪、谢坝、古城),1942年撤销联保建制,改为乡镇称谢坝乡,1950年全县共设9个区,其中第五区驻谢坝,辖谢坝乡、市坪乡,1953年又将谢坝乡调整为谢坝、马南、中心、上官4个小乡,1955年第5区改称谢坝区,1956年合并小乡时,将谢坝、马南、中心、上官四个小乡合并为马南、中心、上官乡,1958年撤区并社将谢坝区并入流渡人民公社,1962年改为流渡区谢坝人民公社(流渡区共有流渡、和坪、林观、市坪、谢坝、河渡6个公社),1963年又将谢坝人民公社调整为上关、中心、马南人民公社,1965年中心公社更名为谢坝公社,1978年裁上关并入谢坝,1980年恢复上关建制,划出鱼泉、沿河、红光、京东、阳光5个大队组成,1981年恢复谢坝区建制,辖谢坝、上关、马南、市坪、河渡5个公社,区公所驻谢坝,1984年改公社为乡人民政府,1987年撤销谢坝乡。

27、常理乡地处四川盆地中部,1992年8月合乡并镇时由常理、龙头两乡合并而成,东临横山镇,南与观音乡、横山镇接壤,西靠大英县金元乡安居区观音乡,北齐大英县金元乡、隆盛镇,与船山区桂花镇相邻,乡内村村通公路,桂会、横金两条公路穿境而过,距遂宁城区21公里,安居县城42公里,火车西站3公里,成南高速公路桂花入口处10公里;全乡幅员42.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663人,共7132户,耕地25088亩(其中田9124亩,土15964亩)全乡农独特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水果、花生、油菜、大豆、海椒、蔬菜等,养殖主要以生猪、肉兔、肉鸽、七彩山鸡以及其它小家禽为主。

28、民国20年(1931)设乡,属一区,乡保以驻地村名所定,解放后建政城东乡,1956年三乡合并三枝树乡,1958年改建为张村管理区,1961年成立张村人民公社,1984年,改社为张春畲族乡。

29、2005年营盘乡与大侯乡合并,称大侯乡。

30、回首临川归未得,冥中空筑望乡合。

31、粮市”名称由此而来,1952年设立粮市乡,1961年改为粮市人民公社,1985年与石埠乡合并为粮市乡,1995年撤区并乡设粮市镇,全镇辖:梅子、石桥山、刘丫、赤松亭、大益、宝塔、民主、槽马、广积、安家、甘棠、高冲、樟树岭、木子、石埠、灌塘、枫冲、西木、茶塘、藕塘、谭家、粮市、召家、九司、黄金25个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7896人,耕地面积16686亩,其中稻田14938亩,粮食总产量14276吨,2005年镇内生产总值4亿元,农业总产值9468万元,乡镇企业总值4762万元,人平纯收入3147元。

32、建国后隶1区,后隶4区,1956年为护城乡,1958年与万庾、宋市、时家圻等乡合建为护城公社,1961年缩小至现在规模,名护城公社。

33、2001年由原白脑包乡和建设乡合并而成。

34、后才溪乡与通贤乡合并为太平乡,又改名太平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

35、1934年与今花鸟乡合建花洛乡,1950年7月10解放。

36、黄镇东谢绝了宋的挽留,只想回家乡合肥打鬼子,宋也没有勉强。

37、1958年将吴加、换去乎、年乃亥三乡合并为谷芒乡。

38、横石潭镇是与原富有乡合并而成的。

39、自东向西展现为雹神庙北沟?西汉沟?谢杖子,张杖子?老爷庙和小张杖子?前白枣山等三个北北东向的条带。1961年建立蜀山公社,1983年5月,政社分设,划分为蜀山、双溪、渔塘下、白枣、宋宅乡,1985年撤乡建镇,五乡合并称横溪镇。

40、1992年建制调整时又将红路、通城两乡合并为通城乡,驻地高坎子。

41、1946年4月,塘头、邹溪两乡合并为五溪乡,次年10月,又与管江乡合并称赤堇乡,期间两易校名,解放初改称童村小学,校长童玉才,1950年秋改为赤堇乡第一中心小学,校长陈文尧。

42、2001年7月,乡镇建制调整后由原来东泉、五布镇、天赐镇、清和乡合并而成。

43、1958年8月与五烈士乡合并,隶属志强乡。

44、1960年设宁中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8年撤区将堆灵、八灵、麦灵、沙字岗4乡合并为宁中乡。

45、1985年5月与宁家沟乡合并。

46、1956年两乡合并称棠云乡,属溪口区。

47、阿世卡村隶属于凤仪乡合理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半山区。

48、双龙营镇由原双龙营乡和戈寒乡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648.09平方公里,距县城24.5公里,是文山州通往贵州兴义和云南曲靖等地区的必经之地。

49、1929年建大盛乡,1946年改兴盛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大盛公社,1983年改为大盛乡,1993年由大盛、隆仁、东山3乡合并建镇。

50、由原安乐彝族乡、新民彝族乡、白岩彝族仡佬族乡合建。

51、1958年11月3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标签: 乡合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乡合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0274.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