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仄韵:zèyù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凡属上声、去声、入声的韵,皆为仄韵,与“平韵”相对。★字音属于上去入三声者,统称为「仄韵」。

1、清代的董以宁所作的这首《雪江晴月》,顺读时为《卜算子》,倒读时,平仄韵脚改变,则成了《巫山一段云》,可谓奇巧。
2、平韵转仄韵,仄韵转平韵。
3、双调四十五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韵晏几道取次临鸾匀画浅。
4、《词谱》卷一以欧阳炯所作(画舸停桡)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两平韵转换三仄韵。
5、朱夏这首诗不论从平仄韵律,章法结构乃至意境各方面推敲,都是绝妙好诗,开头两句还
6、一百字,前片八仄韵,后片六仄韵。调寄东风第一枝,一百字。
7、《秦楼月》,仄韵调也。
8、其一属‘南吕宫’,凡前段平韵,后仄韵。
9、☆”标平韵,“★”标仄韵。
10、d.平仄交错:在阕内平,仄韵交错使用,如《相见欢》《调笑令》《定风波》等。
11、它与格律严整的七律情趣迥异,其最重要的特征是用“仄韵”和“反对仗”。
12、又名《秦楼月》,四十六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一叠韵,以入声为宜。
13、《踏莎行》五十八字,仄韵。
14、【注】女冠子,双调,四十一字,上片五句两仄韵两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
15、张清凌的《七言排律(变体)?丙戌岁暮十七岁生日寄天狼一百韵》,十句一平韵,十句一仄韵,脱胎于长庆体,属于张清凌的独创诗歌体制。
16、本谱单调、二十九字,八句、七仄韵、一叠韵,后四韵转韵。
17、双调四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四仄韵朱敦儒拂破秋江烟碧。
18、说明: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
19、双调四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韵秦观流莺窗外啼声巧。
20、鹊桥仙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
21、双调四十二字,前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後段四句三平韵毛文锡滴滴铜壶寒漏夜。
22、双片一百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23、⊙●○○▲(协仄韵)梅雨过,⊙●●(句)苹风起。
24、沈文通未知杭州时,有士人任康敖,即作《薄媚及狐狸》者也,粗有才,然轻薄无行,尝与一娼哄,亦墨其面。此词仄韵中入平韵,亦是本部三声叶,与大曲《薄媚》入破第一词大同小异,惟《虚斋乐府》有之,其平仄无别首宋词可校。
25、又一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韵戴复古处处逢花。
26、双调八十四字,仄韵格。
27、别有《千秋岁引》,八十二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28、 从2 0多年前开始,每月的2 0日,伴着黄浦江畔浑厚的晨钟声,好八连官兵身背工具箱,走进南京路,义务为南来北往的行人服务。他还有一种唱法,就是吸收老学究儿背诵古诗词的平仄韵味,这种演唱嗡声嗡气,
29、《乐章集》增两字,后片转用二仄韵,与此不同。
30、它与格律严整的七律情趣迥异,其最重要的特征是用“仄韵”和“反对仗”。
31、金韩玉《感皇恩》词:“尘世利名,於身何有?感皇恩: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32、一百零四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33、我们还是从诗中找,例如:李白《怨歌行》“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前句就是全平句,全平全仄韵律也是来自诗律,我在分析近千副名联时没有发现一副全平对全仄的联,偶有三两副联中出现全平或是全仄分句,但对应分句声律格式要么是律句格式,要么就不合律,所以不提倡使用。
34、平韵见宋史达祖的《梅溪词》,仄韵见宋施岳的《梅川词》。
35、末句平起协仄韵,又与“踏莎行”末句同。
36、香浅春无际,弦歌逶迤。平仄韵律,渐次清晰。唐僧不爱,怎知人间悲喜。那一季,花开荼蘼。章珈琪
37、长调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38、北宋以后,多用不转韵格,三十八字,七仄韵,联章成“转踏”,藉以演唱故事。
39、又有《转调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40、双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41、[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说明:又名《鹊踏枝》,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42、仄韵平韵依次递转,不同部错韵。
43、而一首诗多次转韵,常是平仄韵交替使
44、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45、双调七十字,前後段各七句,五仄韵史达祖涵秋寒渚。
46、大石调用高五?高凡?高工?尺?上?高一?高四?六?合九声;高大石调用下五?下凡?工?尺?上?下一?下四?六?合九声。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
47、倾杯乐是一词牌名,又名《倾杯》《倾杯序》《古倾杯》,推荐一百零四字格,双调,上阕十句,四仄韵;下阕十一句,四仄韵。
48、辛弃疾这首词是仄韵间叶一平韵。
49、(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柏梁诗可分为五类:(一)帝王宴歌类、(二)文人联句类、(三)网络作品类、(四)回文变体类、(五)仄韵变体类(此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柏梁体)。
50、间韵诗,又称平仄两韵诗,一首诗间隔着押两个韵,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
51、○○▲(协仄韵)歌余尘拂扇,⊙○○●●(句)舞罢风掀袂。

52、别有平韵格,附着于后。此调仄韵格使
53、平仄韵递转,难在平韵再转仄韵时,二言叠句必须
54、又有于平韵外兼叶仄韵者,或同部平仄互叶,或平韵同部、仄韵随时变换,并能增强激壮声情,有繁弦急管、五音繁会之妙。
55、《满江红》这个词牌,原调用仄韵,多以柳永格为准,但有融字的麻烦。
56、二十七字,两平韵,三仄韵。
57、末句平起协仄韵,又与?踏莎行?末句同。
58、音节极苍凉激楚,一百零五字,前片五仄韵,后片四仄韵。
59、重兴自幼受香仄韵熏陶,以青山为故识,以绿水作良俦,沐洛畔之清风,时时以丹青自慰。
60、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以仄韵而能整练如此,是何许才力耶?
61、这首词中,柳永首创《满江红》调名,此调全用仄韵,宜抒悲壮情怀。
62、双调六十七字,前段七句五仄韵,後段八句三仄韵吴文英簟波皱纤?。(Fringed type),叶缘裂并且有波皱,裂纹与波纹的变化很大,叶色也有很多种。
63、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
64、其一又不同(团扇单衣杨柳陌),双调,七十三字,上片七句七仄韵,下片十句十仄韵,皆为入声韵,重韵形式同上。
65、双调七十三字,前後段各八句、六仄韵周邦彦新篁摇动翠葆。
66、《乐章集》入“双调”。仄韵体始自北宋,见于柳永《乐章集》。
67、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二体。
68、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孝友词最为谐婉。
69、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薛词之少押一韵,孙词、顾词之摊破句法,李词之换仄韵,皆变体也。
70、《伤春怨》双调四十三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71、双调七十三字,前後段各六句五仄韵张先香钿宝珥。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