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扶老携幼:fúlǎoxiéyòu基本解释:[holdingtheoldbythearmandtheyoungbythehand;helptheagedandyoung;supporttheoldandcarrytheyoung]扶着老人,搀着小孩子。形容所有的人都出动了,老人、小孩也不例外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战国策·齐策》●详细解释:扶着老人,领着小孩。多形容某些欢迎、投奔、逃亡等场合人们成群结队而行的情况。《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宋陈师道《上元致语》:“扶老携幼,乐闻鐘鼓之音;叠足排肩,愿见衣冠之会。”《三国演义》第四一回:“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絶。”亦作“扶老携幼”。巴金《灭亡》第十章:“我亲眼看见每天早晨那些瘦得和死尸一样缠着破布的人,拿着破碗碎罐扶老携幼源源而来。”见“扶老携幼”。★◎扶老携幼fúlǎo-xiéyòu[holdingtheoldbythearmandtheyoungbythehand;helptheagedandyoung;supporttheoldandcarrytheyoung]扶着老人,搀着小孩子。形容所有的人都出动了,老人、小孩也不例外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战国策·齐策》★搀扶着老人,带领着小孩。形容群众结伴而行。【造句】国庆烟火吸引了大批民众扶老携幼,前来观赏。★搀扶着老人,带领着小孩。形容民众成群结队而行。《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儒林外史.第一回》:「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也作「携老扶弱」、「携老扶幼」、「携老挈幼」、「携幼扶老」。★修订本参考资料:搀扶着老人,带领着小孩。形容民众成群结队而行。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儒林外史˙第一回:乡里人听见锣响,一个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亦作携老扶弱、携老扶幼、携老挈幼、携幼扶老。

1、而"扶老携幼"要建立的养老院在经济上则是由这些老人的退休金支撑,而退休金国家是有保障的。
2、扶老携幼,哭声载路”。
3、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早茶”。
4、第六十回:“却说玄德前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
5、【出处】晋?潘岳《马?督诔》:“凡尔同围,心焉摧剥,扶老携幼,街号巷哭。
6、拾金不昧彰美德,扶老携幼显真情。见义勇为正气扬,乐善好施大爱行。人人向上志在胸,神州处处沐春风。文明共建辉煌路,万众携手高歌行。
7、解放前,我的家乡一遇到洪涝灾害,村民们便扶老携幼,四处逃荒。
8、一百三水米未进、极度惊吓的人群,扶老携幼,在一片低低哭泣声里,在沉沉暮色之中,缓缓向各自的家走去。
9、当地汉、彝、苗等各族群众扶老携幼、箪食壶浆迎接红军。
10、它是一匹疯狂的猛兽,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使千百万同胞扶老携幼,流亡他乡,挣扎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在1 94 2至1 94 5年抗战最艰苦的年代,也正是刃锋同志创作最丰产的年代,出现在他的木刻画面上的人物,有码头上的搬运工,有山城轿夫,有街头小贩、乞丐和流浪者……他们都是挣扎在饥饿线上的贫苦人民,也有的是勇于和命运搏斗的战士。
11、这座我国目前唯一的科幻探险演映娱乐宫,里面实际是一个动感影院,观众坐在情节模拟座椅上,在5每逢画作展出,村民们就像赶集市一样,扶老携幼争相观看。
12、每年立秋举行,这天,夯金寨的苗家人,换上节日的盛装,扶老携幼,邀朋结伴,兴致勃勃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庆祝苗族人民自己传统的节日。歌圩原是一种“春秋场歌”,与壮族地区的生产季节和生活节奏有密切的关系,并与许多节日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里举行的歌唱聚会。
13、商品以服饰化妆品首饰为主,且兼容青少年最新流行与欧巴桑品味,高雄人习惯扶老携幼来逛,一次买一家大小需要。
14、晒谷场上扶老携幼,震天撼地的大锣大鼓,敲击牵动着山乡农民的心弦。六亿五千万人商量好了,
15、现在火车刚刚进站,大家快些帮助维持一下秩序,照顾好旅客……”他的话音未落,我们六个人主动找事做,有的扶老携幼,有的帮拿东西,我和另外一个同志是帮助站务员收票。
16、台湾百姓送万民伞、万民旗,扶老携幼,同舟送至鹿耳门,不忍分手。
17、学雷锋,做雷锋,扶老携幼,助人为乐,已在我们的社会里慰情胜无了。
18、宁民扶老携幼走南陵,大富开门纳之。
19、火车到站后,乘务员迎上前去,扶老携幼,帮助旅客出站。
20、据说,当时由于起事仓猝,为复明制还闹出了一些笑话,因为其时服色变易已久,一时找不到明朝的冠带,他们只好从优伶的箱子中找来戏装代替;唱道的威仪一如他日,老百姓都扶老携幼拥上街头观看,但是看见他们帽翅前后都光溜溜的没有一丝鬓发,又都忍不住掩口而笑,金王反正恰好与李成栋在广州反清复明同时,大局频为震动,“俨然有中兴光复之机”,但是,由于他们是凭一时冲动起事,没有政治上的远见和军事上的谋略,一个个都忙于贪功邀赏,九江克复后,他们未能溯江而上,控制长江上游,反而率师攻打赣州,并想拉拢守赣诸将,最后却误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结果清朝的固山额真(旗主)谭泰率大军赶来,金、王二人俱兵败身死。
21、随后50年间,山东等地的移民“担担提篮,扶老携幼,或东出榆关,或东渡渤海,蜂拥蚁聚”,关东大地上人口迅速增至1800万。
22、据《武林旧事》、《仁和悬志》称:“方奉时,乡民扶老携幼,焚香顶礼大士,以祝丰年,香车宝马,络绎于道,更有自远方负担而来者,名曰香客。
23、香主(亦称坛主,即请神儿人家的户主)在秋后冬闲请香,往往既不是因了生病遭灾而祈神还愿,亦不是为了敬祖酬神办置红白喜事,简单地说吧,就是为了一个娱乐和热闹,所以开鼓时,几面大小皮鼓一响,亲朋睦友,街坊邻人,过路的宾客,三屯五里的男男女女,皆扶老携幼赶来凑趣儿。
24、日机随即狂轰滥炸屠杀人民,千千万万的工人、市民扶老携幼拥进租界,余日章一校二校和“山海工学团”的同志们都集中到三校。
25、(《诗经通论》)方说:“伤乱离也……此必桧破民逃……莫不扶老携幼,挈妻抱子,相与号泣路歧,故有家不如无家之好,有知不如无知之安也。
26、解放前,我的家乡一遇到洪涝灾害,村民们便扶老携幼,四处逃荒。
27、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板荡,狼烟又起,时北地民众为避兵火,扶老携幼,颠沛流离,辗转南下,寻求一方净土,詹姓子孙亦概莫能外,随之南迁,这就使得南方原本就多的詹姓家族,队伍更为庞大。
28、灯展期间,许多乡亲扶老携幼,驻足世界会的展场参观。
29、亦作“携幼扶老”、“扶老将幼”、“携老扶幼”、“扶老携幼”、“扶老携弱”、“扶老挟稚”。
30、不过这里的菜依然著名,每逢周末节日,许多市民都扶老携幼来游览,也有人把祖先灵位安放在这里供奉。
31、一百五而"扶老携幼"要建立的养老院在经济上则是由这些老人的退休金支撑,而退休金国家是有保障的。
32、难道你没有学过扶老携幼的传统美德么,这点事都不帮忙。
33、1934年2月他在湘桂列车中所作的《不平等的列车》中说:“不平等的列车,吐着乌黑的煤烟,吼着嘶哑的汽笛,在原野里匆匆奔跑,在那华贵的头等车厢里,有弹力的天鹅绒沙发上坐着高贵的绅士和淑女,穿着长毛虎腿的皮袍,拄着粗大手杖的官僚,戴着高高的濑皮帽子……在精致的二等车厢里,蒙着羊皮垫的沙发上坐着一批发国难财的奸商和一些走私越货的走私贩,他们穿着不合身的西服,有的则披着宽大的长袍……在灰暗的三等车厢里,旅客们挤得水泄不通,有穿着油腻工服的工人,有裹着破棉袄的农民,有披着制服的公务员,有套着拉练皮袄的大学生,还有一些扶老携幼的妇女们,他们在车厢里到处议论纷纷,心怀不满。
34、消息像秋风吹遍大地,方圆五十里乡村民众如潮如涌赶来,扶老携幼赶过来,都来见证不可一世的何大拿一朝覆灭,看望传说中的龙江村长和神兵神将的龙江兵马。
35、听到赵奇少的催促,众人都从迷茫当中行了过来,扶老携幼的趴在向四处分散。
36、漱芳疏陈*民聚众滋事,为饥寒所迫;又言近畿亦有流民扶老携幼,迁徙逃亡,有司监卢沟桥,阻不使北行。漱芳疏陈奸民聚众滋事,为饥寒所迫;又言近畿亦有流民扶老携幼,迁徙逃亡,有司监卢沟桥,阻不使北行。
37、村民扶老携幼,涉水过溪,一路哭声震天。
38、十二月五日正巧是泰皇生日,村民们扶老携幼,大老远赶来广场集合等候。
39、祖先从中原扶老携幼,长途跋涉到南方来定居时,路途上那些长亭短亭给他们带来的种种慰藉,客家人当然是不会忘记的。
40、画展的第一天,正是当地圣人krishnagod的诞辰,全国休假一天,所以当地的人皆扶老携幼和朋友同学一同来观赏师父画展。
41、他们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或走陆路,或走水路,密密麻麻,无穷无竭,就像迁徙洄游的动物一样毫无反顾地向香港涌来。
42、何小玉带着妇救会的一帮人,扶老携幼,快速转移到山上,往大山深处撤离。
43、而“扶老携幼”要建立的养老院在经济上则是由这些老人的退休金支撑,而退休金国家是有保障的。
44、人们并不知道浓重的战云正在向他们压来,值此元宵佳节,照样扶老携幼,在踏雪,在观灯。
45、拖男带女,扶老携幼,踏遍了平原,穿过了高山,冒起了弥漫天际的烟尘……”第六首唱出了人民的希望:“黎明一定要来,黑暗一定要过去。
46、灾民扶老携幼,仓皇西逃,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奋力挣扎的血泪史。
47、医院门口已经是川流不息,有扶老携幼,有垂头丧气的,有行色匆匆的……当然还有满面春风的,喜气洋洋的。
48、然而,我百思不得其解,那“千百为群”的麋鹿大军怎么如今只能在这片土地上挖到它们的化石了?所以一遇山外饥馑之年,逃难的人千百为群,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络绎不绝,顺着山道迤逦而来。
49、画展的第一天,正是当地圣人krishna god的诞辰,全国休假一天,所以当地的人皆扶老携幼和朋友同学一同来观赏师父画展。
50、方春时,乡民扶老携幼,焚香顶礼以祝丰年。
51、他还“开货殖之路,重抚子之身”,使外流人员“扶老携幼,归之如市”,使所治理的区域“既庶且富”。
52、【出处】:《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罗店镇志》:“讹传丁国恩率大兵会剿罗店,盖以吾镇贼曾踞巢穴,人人抱池鱼之虑,一时惊惶无措,各扶老携幼避匿四乡,半皆露宿。
53、要读扶老携幼心,看女人是否恰如其分,知恩图报。
54、七被日本侵略军捣毁家园的无辜百姓被迫扶老携幼逃奔他乡,这是京沪路上的难民。
55、当代学生应该要有扶老携幼的美德。
56、但两观之地,皆百姓之宅,卒然迫逼,令其转移,扶老携幼,投窜无所,发剔椽瓦,呼嗟道路。
57、朱熹在赴浙西提举任上目睹台州灾民扶老携幼逃荒的惨景,遂在未入台州界便先写出了劾唐仲友的第一状,斥道:“知台州唐仲友催督税租,委是刻急……急于星火,民不聊生。
58、后面的联庄会员拿枪掩护着,前面的扶老携幼,牵牛赶猪,把只要有口气的统统都弄走了。
59、不一会儿,几个小孩子悄悄地来看热闹,又一会儿,几个老头老太太也来瞧动静,再往后,村里就热闹了,扶老携幼的,拉着牲口牵着猪羊的,人们纷纷往外逃去。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