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振武学社:zhèn wǔ xué shè基本解释: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10年由群治学社改组成立。以“讲求武学”为名,在新军中进行革命活动。杨王鹏、蒋翊武先后为社长,吸收社员二百四十余人。不久改为文学社。●详细解释:清末湖北革命团体。1910年由群治学社改组成立。以“讲求武学”为名,在新军中进行革命活动。杨王鹏、蒋翊武先后为社长,吸收社员二百四十余人。不久改为文学社。

1、1911年1月由振武学社改组而成,蒋翊武任社长。
2、1911年初,振武学社改组为文学社,被推为评议部长。

3、年,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成立振武学社,其中六人是黎元洪军中之人,事情败露后,黎元洪将这几名士兵开除军籍礼送出营,其他人概不追究。
4、蒋翊武等为掩蔽革命目标,于1911年1月30日借春节团拜名义,邀集各标、营革命士兵代表在武昌黄鹤楼开会,议决将振武学社改组为文学社。
5、随后,振武学社改名“文学社”,以“联合同志研究文学”为名掩护革命活动。
6、初为振武学社成员,文学社成立任联络员。
7、1911年1月30日,振武学社改名为文学社,推举蒋翊武为社长,詹大悲为文书部长,刘复基为评议部长。
8、四十一标,次年考入武昌陆军特别小学堂,后加入振武学社文学社,复入共进会。
9、振武学社组织发展很快,引起官府注意。
10、加入革命团体共进会、振武学社、并为共进会机关部参议。
11、曾先后参加过日知会、群治学社会社、振武学社,1911年转入文学社,不久又加入共进会。
12、蒋翊武等加入后不久,群治学社的活动就受到了挫折,1910年9月改组为振武学社,推杨王鹏为社长。
13、社员杨王鹏等在武昌黄土坡开会,议决将群治学社改组为振武学社,并公推杨为社长。”、“群志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等军队革命组织,为武昌起义积蓄力量。
14、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振武学社之名复为清廷所忌视,公又商之蒋翊武、詹大悲等,改振武学社为文学社。

15、群治学社后改名振武学社继又改名文学社,拥护孙中山推翻清朝专制的革命主张。
16、30日振武学社更名文学社,蒋翊武为社长。
17、正是从这个原则出发,他在主持振武学社和文学社时,便把运动新军作为主要工作,为革命高潮的到来积蓄力量,作好充分的组织准备。
18、成立(前振武学社)于1909年阴历正月初九,武昌黄鹤楼。
19、其间结识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参加反清革命组织??振武学社。
20、等在武昌黄土坡开会,议决将群治学社改组为振武学社,并公推杨为社长。
21、次年,任楚同兵舰正打旗官,1908年投入陆军四十二标二营为正目,与祝制六、胡玉珍等秘密组织益智社,并联合杨王鹏等在武昌组织振武学社,从事革制活动。
22、9月18日杨王鹏等改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
23、1910年,加入振武学社(后改为文学社),同时加入共进会,参与秘密筹划湘鄂两省新军起义。
24、受革命思想激励,投入湖北新军第八镇第二十九标当兵,先后参加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文学社。
25、1908年加入同盟会,先后加入群治学社、振武学社和文学社。
26、团拜名义,邀集各标、营革命士兵代表在武昌黄鹤楼开会,议决将振武学社改组为文学社。
27、后因群治学社目标暴露,遂更名振武学社。
28、1910年6月16日湖北革命党人改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
29、1910年任振武学社社长。
30、但振武学社也为清政府所不容,杨王鹏、李六如等被迫离去,蒋翊武接受了任务。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