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47
更新于

毛诗:máo sh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即今本《诗经》。相传为 汉 初学者 毛亨 和 毛萇 所传。据称其学出于 孔子 弟子 子夏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故称。《毛诗》在 西汉 未立学官,属经古文学派。 东汉 时著名学者 郑众 、 贾逵 、 马融 、 郑玄 等皆治《毛诗》。 郑玄 作《毛诗传笺》。 魏 晋 以后,今文 齐 、 鲁 、 韩 三家《诗》渐散亡或无传者,唯《毛诗》独盛。至 唐 孔颖达 定《五经正义》,于《诗》取 毛 传与 郑 笺,乃更为后世所宗尚。至 宋 ,始有人怀疑出于 子夏 说为伪托。 清 儒治《毛诗》者颇多,以 陈奂 《诗毛氏传疏》为精确详备。

1、毛诗序曰:吟咏情性,以讽其上。

2、汉廷觉得这个本子很好,很重要,便因此授予小毛公以博士职位,专门负责《毛诗》的研究和传授工作。据说毛亨诗学承荀子,于汉初开门授徒,作《诗训故传》,简称《毛传》,传于赵人毛苌,世称“小毛公”。

3、立为官学;毛诗晚出,属古文经学。

4、下联典指唐代国子毛诗博士雍陶,官简州刺史,有德政。

5、赋《车邻》”(丰坊《诗传》);或谓“秦穆公燕饮宾客及群臣,依西山之土音,作歌以侑之”(吴懋清《毛诗复古录》)。

6、然此书一出,《毛诗》日盛,三家诗遂废。

7、公元852年(大中六年),授国子毛诗博士。

8、《毛诗后笺》云:“《集传》公卿之说,不独初祭求神、鼓钟送尸非公卿所有;即如?牛?牡之牲、君妇诸宰之号、奏寝之乐、燕毛之礼、千仓万箱之入、四方八蜡之祭,皆非公卿所宜有也。

9、毛诗序曰:仁如驺虞,则王道成矣。

10、毛诗曰:蟋蟀在堂,岁聿云暮。

11、毛诗曰:王在灵沼。

12、《凡例》说“李、杜、韩诗世多全集”,所以不收李、杜、韩三家诗。书成之后,影响颇大,《毛诗》地位日益稳固,三家诗逐渐走向衰微。

13、著作主要有:《诗疑义释》、《屈骚指掌》、《吴下方言考》、《庄子独见》、《诗疏补遗》、《毛诗通议》等。《毛诗郑笺平议》、《诗疏平议》、《经典释文汇校》三书为作者平生精力所注,

14、《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九引陆玑《毛诗疏义》谓蟋蟀:“幽州人谓之促织,督促之言也。

15、金郭邦彦“读《毛诗》”诗:“至今三百篇,殷殷金石声。

16、有《毛诗解》、《隐秀轩集》、《名媛诗归》诸作。

17、参阅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18、《〈毛诗序〉作者问题辨说》,《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1期。

19、《毛诗序》:《硕人》,闵庄姜也。

20、《毛诗郑笺平议》《诗疏平议》《经典释文汇校》3书为作者生平精力所注,用力颇多,其中多有新见和发现。

21、工书,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曰:“今石刻末云:乾符二年(八七五)毛诗博士孙自牧以家本重校勘定,七月十八日书。

22、又《毛诗传》中引有仲梁子语,而《毛诗》源自子夏,所以这一派可能兼有曾参、子夏二家之学。

23、《毛诗大序》的主要内容则是宣扬封建教化的观点。

24、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寤寐求之”:“又按《小弁》诗‘假寐永叹’,而后汉和帝(按,当作质帝)诏曰:‘寤寐永叹。

25、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

26、陈傅良著作有《周礼说》十三卷、《春秋后传》十二卷、《左氏章指》三十卷、《读书谱》二卷、《建院篇》一卷、《历代兵制》八卷、《止斋文集》五十二卷、《毛诗解诂》以及《论祖》四卷、《奥论》六卷、《永嘉先生八面锋》十三卷。

27、枸杞(《本经》),又名:杞(《诗经》),枸?(《毛诗传》),枸忌(《本经》),羊乳(《吴普本草》),苦杞、地筋(《广雅》),象柴、纯卢、仙人杖、却老、天精(《抱朴子》),却暑(《别录》),地仙(《日华子本草》),枸棘(《本草衍义》),狗地芽(《草木便方》),红榴榴科,石寿树。

28、内容特色、体裁、和表现手法等问题,称为《诗大序》。……相反,《毛诗大序》认为“下以风刺上”是有条件的。

29、《毛诗补传》虽为早年未定稿,但却是最完整的一部治《诗》的著述。

30、书出后,《毛诗》日盛,三家诗渐废。

31、《(毛诗)后笺》云:‘郑谓武王所制者,武王之作象舞,其时似但有舞耳。把听觉形象音乐化,把视觉形象舞蹈化,使歌舞结合,唱白和谐,视听同感。

32、第三,首次把《毛诗》归于古文经典。

33、毛诗序:《桃夭》,后宫所致也。

34、所成者毛诗疏说,阐明李光地之说为多。

35、曾在上党师事屯留王聪,受《毛诗》、《尚书》、《礼记》,又曾师从燕赵张吾贵、范阳孙买德、平原唐迁等学经。

36、大中六年(852),授国子毛诗博士。

37、《毛诗序》说:“《清庙》,祀文王也。

38、今幸逢?罗放佚之时,其祖文所著《瓮牖闲评》,其父燮所著《家塾书钞》、《毛诗讲义》及《?斋集》,并於《永乐大典》中裒辑刊布。

39、今流俗毛诗?故训传为诂字,失其?耳。

40、《毛诗》疏,末附四家诗源流。

41、《毛诗序》云:“《将仲子》,刺庄公也。

42、汉扬雄《法言?五百》:“故?世如夷俟倨肆,羁角之,哺果而?之,奚其??”公子窥其色不愠,中心少安,乃笑曰:“是语奚其至哉,予焉足以讲《毛诗》!

image.png

43、虽然所思念的对象不必如《毛诗序》之泥定为“大夫”,但从诗中所称“君子”来看,则这位行役在外者当是统治阶级中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

44、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宛彼鸣鸠》:“斑鸠,项有绣文斑然。

45、《汉书?艺文志》:“《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46、注:“《毛诗》曰:‘寺人巷伯,作为此诗。

47、参见“毛诗”、“三家诗”。

48、834年(大和八年)中进士,852年(大中六年),授国子毛诗博士。

49、周式潜心研究儒学经典精髓,据记载,周式著有《毛诗笺传辨误》八卷,《论语诸集解辨感》十卷和《拾遗》一卷。

50、原书久佚,亦不见诸家著录。《毛诗》一种久佚,余四种俱存。

51、以晋明帝卫协画《毛诗图》,草木鸟兽贤士忠臣之象,不得其真。

52、’于是折节发愤,取毛诗、三礼、史汉、晋宋间文,杜韩五言诗及中晚唐诗,熟读精思膏以继晷,而又于昆虫草木四时推谢荣枯,历代制度衣冠礼器,细而致于夔蛇凤,调调刁刁,罔不穷厥形状,按其性情,豁然有得于心,应之于手,而后乃今始可心言画矣。

53、又为《毛诗义》,经籍疑滞,多所论释。

54、女已就殓,周遂木坐如呆,不言不笑,惟诵毛诗“谓予不信”二语。

55、高宗、孝宗(1127-1189)两朝,深重其画,高宗尝书《毛诗》三百篇命和之每篇画一图,汇成巨帙,惜仅成50余幅即去世,明时杭人有存其散佚者。

56、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57、恽珠也曾自叙:“余年在龆龀,先大人以为当读书明理,遂命与二兄同学家塾,受四子、孝经、毛诗、尔雅诸书。

58、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硕肤者,心广体胖之象。

59、钧世》:“《毛诗》者,华彩之辞也,然不及《上林》、《羽猎》、《二京》、《三都》之汪?博富也。

60、宋人刘克庄有《杂咏一百首?郑司农》称赞《毛诗笺》说:“新笺传后学,古诗在先儒。

61、《毛诗鲁颂》曰: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

62、《大叔于田》云:“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裼暴虎,献于公所。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

63、四家诗”中,“毛诗”后起,而流传最为久远。

64、(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

65、先生学问渊博,著述丰富,今列于后:《学苑》一百卷,《孝经》、《论语》序注十二卷,《三礼序》一卷,注《尚书》、《毛诗传》一卷,《老子内外集》四卷,《玉匮记》三卷,《三国志赞述》一卷,《抱朴子注》二十卷,《世语阙字》二卷,《古今州郡记》三卷,并造《西域图》一张,《帝王年历》五卷,《续临川康王世说》二卷,《太公孙吴书略注》二卷,《员仪集要》三卷,《七曜新旧术数》二卷,《风雨水旱饥疫占要》一卷,《算术艺术杂事》一卷,《卜筮略要》一卷,《灵奇秘奥》一卷,《举百事吉凶历》一卷,《登真隐诀》二十四卷,《真诰》十卷,《合丹药诸法式节度》一卷,《本草经注》七卷,《肘后百一方》三卷,《梦书》一卷,《效验施

66、尝辑毛诗、楚骚及文选诗并唐人诗。

67、施诗笔法较直,毛诗笔法较曲。

68、北梁人沈重在《毛诗音》中指出:“南:协句,宜乃林反”。

69、准以古音,依四始为毛诗音四卷。

70、著有《毛诗陆疏广要》、《毛诗名物考》、《明诗纪事》、《隐湖题跋》等。

71、本来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表现方法,《毛诗大序》赋予“六义”新的说法。

72、三国时的陆机(公元二六一~三○三年),批注毛诗时有:「……荆杨谓之谷,中州人谓之楮,今江南人绩其皮以为布,又捣以为纸,谓之谷布纸,长数丈,皓白光辉,其里甚好」。

73、茜草(《本经》),又名:茹?(《诗经》),茅?(《毛诗传》),?草,地血、牛蔓(陆玑《诗疏》),红蓝(《史记》徐广注),染绯草(《蜀本草》),西天王草、四岳近阳草、铁塔草、风车草(《土宿本草》),?藤、五叶藤(《履?岩本草》),土茜苗(《救荒本草》),八仙草(《纲目拾遗》),金线草、红丝线,锯子草(《植物名实图考》),红茜、四轮草、穿骨草、红髻巾、麦珠子,铁血藤、活血草、挂拉豆、山龙草、拈拈草、涩涩草、破血草、大仙藤、血茜草、草本入骨丹、红根藤、鸭蛋藤、染蛋草、红内消、红根草、拉拉藤、牛人参、锯锯草、粘蔓草,大锯锯藤、破血丹、小女儿红。

74、著毛诗述闻、毛诗篇名解、毛诗经传考异。

75、三国魏阮籍《乐论》:“故猗靡哀思之音发,愁怨偷薄之乱兴,则人后有纵欲奢侈之意,人后有内顾自奉之心。《毛诗》“猗傩其枝”,《楚辞》“纷旖旎乎都房”,阮籍诗“猗靡情欢爱”,则猗?也,猗傩也,旖旎也,猗靡也,一也。

76、《毛诗序》的“惑”字

标签: 毛诗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毛诗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075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