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繁露:fán l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亦作“ 繁路 ”。古代帝王贵族冕旒上所悬的玉串。《逸周书·王会》:“天子南面立,絻无繁露朝服。”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皮衣朱貉,繁路环珮。”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 牛亨 问曰:‘冕旒以繁露,何也?’答曰:‘缀珠垂下,重如繁露也。’”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节会 咸池 之琯,冕无繁露之旒。”2. 落葵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落葵》。3. 谓露水。 唐 司空曙 《和卢校书文若早入使院书事》:“轩墀湿繁露,琴几拂轻埃。”★露水很多。唐.司空曙〈和卢校书文若早入使院书事〉诗:「轩墀湿繁露,琴几拂轻埃。」冕旒前后下垂的玉饰。《逸周书.卷七.王会解》:「天子南面立,絻无繁露朝服。」

1、出处:董仲舒《春秋繁露.基义》:“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
2、在《春秋繁露?求雨》中说,求雨时须“取死人骨埋之”。
3、【示例】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四祭》:“古者岁四祭。
4、示例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揽名责实,不得虚言。
5、周王于迈:《春秋繁露?四祭》:“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此文王之伐崇也。
6、(《春秋繁露?循王之道》)联系《淮南子?地形训》说“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海外东经》说“君子国……其民好让不争”来看,东夷地区当有敦厚和平、好让不争的民风。
7、《春秋繁露?二端》:“岂非贵微重始、慎终推效者哉!
8、引用: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离合根》:“为人臣常竭情悉力,而见其短长,使主上得而器使之。的β细胞内,在维生素d空竭情况下,可以阻止胰岛素的分泌,也有人证明1,25(oh)2d3对于干细胞的生长与分化有关。
9、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每一选有三人,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参,而事治行矣。
10、贫苦出身的徒弟,在赵本山一部接一部的电视剧中,频繁露脸,身价倍增。
11、著书之难》:“程文简著《演繁露》初成,高文虎炳如尝假观,称其博赡。
12、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主天法商而王,其道佚阳,亲亲而多仁朴。
13、宋程大昌《演繁露?卜教》:“然则自汉至梁,皆未有此‘?’字,知必出於后世意撰也。
14、《春秋繁露?官制象天》:“人之与天,多此类者,而皆微忽,不可不察也。
15、《春秋繁露?考功名》:“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揽名责实,不得虚言。
16、诗无达诂”,作为个性化的赏析,也不妨作如此悬想。“诗无达诂”,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精华》。
17、《春秋繁露?玉英》:“《春秋》理百物,辨品类,别嫌微,修本末者也。
18、撰写或主编书籍30余种,主要有:《中国近代史稿》、《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简明清史》、《乾隆帝及其时代》、《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履霜集》、《繁露集》、《语冰集》。
19、《演繁露?帻》:“冠服古今异制,而苦无明著。
20、宋程大昌《演繁露?秉心塞渊马三千》:“晋郭展为太仆,留心於养生,而厩马充多,征吴得以济事。
21、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五:“今人呼乘与所用扇为掌扇,殊无义,盖障扇之讹也。
22、云,程文简《演繁露》初成,高文虎尝假观之,称其博赡。
23、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24、1931年秋,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双十节填《六州歌头》词一首:“年年国庆,都不是今番。宋人程大昌早就说过:《六州歌头》本是鼓吹曲,音调悲壮,不与艳词同科(《演繁露》)。
25、公羊学家,有《春秋繁露注》、《春秋公羊孔疏》等。

26、《春秋繁露?考功名》:“考试之法,合其爵禄,并其秩,积其日,陈其实,计功量罪,以多除少,以名定实。
27、尝著《质疑》一书,以祛干支五行配合之谬,《白虎通》、《春秋繁露》外,自成一家言。
28、撰写或主编书籍30余种,主要有:《中国近代史稿》、《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简明清史》、《乾隆帝及其时代》、《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履霜集》、《繁露集》、《语冰集》等。
29、种种缪戾,由其高官厚禄之性素已养成,由是引犬羊为同种,奉?尾为鸿宝,向之崇拜《公羊》,诵法《繁露》,以为一字一句皆神圣不可侵犯者,今则并其所谓复九世之仇而亦议之。
30、宋程大昌《演繁露?乐营将弟子》:“开元二年,元宗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优倡杂乐,乃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
31、《演繁露?凡将》:“《艺文类聚》载《凡将》一语曰‘?、磬、竽、笙、筑、坎篌’,与《急就》记乐之言,所谓‘竽、笙、箜篌、琴、筑、筝’者,其语度、规制全同。
32、向之崇拜《公羊》、诵法《繁露》,以为一字一句皆神圣不可侵犯者,今则并其复九世之仇而亦议之。
33、《演繁露?秉心塞渊马三千》:“畜牧至末事,亦遂赖此心以之孳息,故马亦蕃庶也。
34、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离合根》:“为人臣常竭情悉力而见其短长,使主上得而器使之。
35、《春秋繁露?求雨》:“春旱求雨。
36、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考功名》:“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绌陟,命之曰计。
37、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奉本》:“部星三百,卫星三千。
38、《演繁露》卷三云:“辨正世传名物音义,多有归宿。
39、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中“可汗大点兵”语,认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则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
40、《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求天数之微莫若於人,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持而形体立矣。
41、《春秋繁露?阳尊阴卑》:“四肢之答各有处如四时,寒暑不可移若肢体;肢体移易其处谓之壬人,寒暑移易其处谓之败岁。
42、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象》:“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所为兴也。
43、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虽有乱世枉上,莫不欲正人。
44、之文,《大传》、《外传》之作,《繁露》《新序》之篇,今文家奉为圭臬者也。
45、《春秋繁露?郊祭》:“父母之丧,至哀痛悲苦也。
46、行香子,据宋人程大昌《演繁露》考证,“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
47、《春秋繁露?考功名》:“初次再计,谓上弟二也。
48、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雁乃有类於长者,长者在民上,必施然有先后之随,必淑然有行列之治,故大夫以为贽。
49、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讲读官坐立》:“赐坐盖出优礼,祖宗或赐讲臣坐者,以其敷畅经艺也。
50、宋程大昌《演繁露?汉藏书处》:“史迁?金匮石室以成《史记》,岂尝许其稽阅中秘耶。
51、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爱气以生物,严气以成功,乐气以养生,哀气以丧终,天之志也。
52、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至德以受命,豪英高明之人辐辏归之。
53、的“天人三策”中,提出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建议以儒家思想作封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就历史上所指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氏重要的思想见于“天人三策”及《春秋繁露》中,前者主张儒家的德治理念,提出各项关于政治的及社会的设计;后者在哲学思想的发挥中,强调天人相感的宇宙论及历史观。
54、《演繁露》:“今之交床,制本自虏来,始名胡床,桓伊下马据胡床取笛三弄是也。
55、《春秋繁露?官制象天》:“是故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
56、出处:《春秋繁露.楚庄王》:“《诗》云‘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仇匹’此之谓也。
57、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
58、以文名于时,曾主讲繁露书院,燕、齐之士不远数百里进而来学,皆以为得良师。
59、《春秋繁露》言:“谓一元者,大始也。
60、《春秋繁露》单行本是其流传版本的一个最重要的系统,目前尚缺少较为全面的概述。
61、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夫古之畏敬天而重天郊如此甚也。
62、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
63、董氏重要的思想见于“天人三策”及《春秋繁露》中,前者主张儒家的德治理念,提出各项关于政治的及社会的设计;后者在哲学思想的发挥中,强调天人相感的宇宙论及历史观。
64、《春秋繁露?山川颂》:“且积土成山,无损也;成其高,无害也。
65、詹?义证引《春秋繁露?实性》:“《春秋》别物之理。
66、宋程大昌《演繁露?廉察》:“因阅《汉?高帝纪》诏:‘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
67、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为寒则疑冰裂地,为热则焦沙烂石。
68、《春秋繁露?精华》:“《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69、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十指》:“强?弱枝,大本小末,则君臣之分明矣。
70、三者在整体上共同创构出一种天人合一、安逸舒适、富有人文信息的民居环境。摘要汉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主要运
71、公元前134年亚圣董仲舒作《春秋繁露》、《天人三策》,提出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观点。
72、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天以四时之选与十二节相和而成岁,王以四时之选与十二臣相砥砺而致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