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38
更新于

乌纱:wūshā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唐皮日休《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宋王禹偁《<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2.泛指官帽。清洪楝园《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乌纱帽”。3.借指官位。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乌纱帽”。4.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金.史旭〈梨花〉诗:「今日传觞似年少,一枝香雪上乌纱。」也称为「纱帽」、「乌纱帽」。

1、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刘家塬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将在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正确指引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满怀激情,斗志昂扬,齐心协力,与时俱进,在求实中奋力扬帆,在创新中锐意进取,将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蕙兰飘香、群芳吐艳的明天。她们在圣人国邂逅圣贤,一睹庄园梦蝶,诗客国参加诗会,与诗仙词圣举杯吟对;隐士国见姜公梦夺乌纱,呕心沥血;红楼国与宝玉、黛玉、宝钗重结梅花诗社,醉酒当歌;美人国盗符救人,桃花源搬兵增援;名利国目睹利欲薰心,颠倒国嘲讽阿房宫火光烛影,险象环生,太虚境瑶花琪草,暗递真机;宫花会群芳吐艳,柳暗花明,百花苑神姝簇拥,各领风流。

2、明代皇帝常服戴乌纱折上巾、穿盘领、窄袖、绣龙袍的皇帝(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像》)。

3、我(脱)解大布鞋衣,君脱乌纱帽。

4、第八回附录:“小姐一见光蕊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绣球抛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

5、兴发留题攀绝壁,不妨沉醉落乌纱。湖山群哲留题处,莫笑诸生敢雁行。

6、《探梅》诗:“但判插破乌纱帽,莫记吹落黄金船。

7、惊飙从卷乌纱去。

8、足蹬朝靴;头戴乌纱,是颤颤巍巍两朵红花。

9、象简:象牙做的朝笏;乌纱:黑纱制成的官帽。

10、见他每带系乌犀,衣着白?,帽里乌纱,怎生地使手法,待席罢敲他一下。

11、她们在圣人国邂逅圣贤,一睹庄园梦蝶,诗客国参加诗会,与诗仙词圣举杯吟对;隐士国见姜公梦夺乌纱,呕心沥血;红楼国与宝玉、黛玉、宝钗重结梅花诗社,醉酒当歌;美人国盗符救人,桃花源搬兵增援;名利国目睹利欲薰心,颠倒国嘲讽阿房宫火光烛影,险象环生,太虚境瑶花琪草,暗递真机;宫花会群芳吐艳,柳暗花明,百花苑神姝簇拥,各领风流。

12、与其被上级领导摘掉乌纱帽,倒不如与江真余如蚁慕膻,绝大多数的“俘虏”。

13、蓝熙书沿石径奔月亮门刚走到几块嶙峋的假山石旁,就看见周至同举步如飞的赶来,手里托着乌纱帽的帽翅颤微微晃动着。

14、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乌纱帽,这种帽式在隋唐即已出现,唐代杜佑《通典》载:“隋文帝开皇初,尝著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著入朝,后复制白纱高屋帽,接宾客则服之。

15、这位*理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发表了一份非同寻常的声明。

16、他知法犯法,丢了乌纱帽,逃之夭夭了。

17、隋朝帝王贵臣多穿黄色纹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靴。

18、他知法犯法,丢了乌纱帽,逃之夭夭了。

19、后来,不知是哪位民间艺人见此“捕醉仙”煞是喜人,便加以改进,制成了头戴乌纱、身着官袍的不倒翁玩具,并很快受到人们尤其是孩子们的欢迎。

20、官吏戴乌纱帽,穿圆领袍。

21、如,明神宗定陵发掘后证实,神宗的尸体即是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着红七巧云纹缎绣十二章袍式衮服,腰围玉带的装束。

22、这个在乡里为非做歹的二混子,从前仗着他爹当乡长没人敢惹他,如今他爹丢了乌纱帽,他也被抓起来,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23、《双莺传》第七折:“今朝何幸聚多娇,偏称是粒面乌纱年少,记歌娘子,与周郎眉语目笑。

24、没想到1年余乌纱帽不保,再度失?。

image.png

25、《湘妃怨?德清观梅》曲:“泠泠仙曲紫鸾箫,树树寒梅白玉条,飘飘野客乌纱帽,花前相见好,倚春风其乐陶陶。

26、欲酒对黄华,乌纱奚足爱。

27、凶手薛蟠是贾政的外甥,贾雨村为保住“乌纱帽”,徇情枉法,胡乱判处此案,让凶手逍遥法外。

28、因为,蓝庆华当县太爷是用非所才,他对诗歌更是一窍不通,所以要把他的县太爷的乌纱帽摘下来。

29、《三姝媚?次周公谨故京送别韵》词:“彩袖乌纱,解愁人、惟有断歌幽婉。

30、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标签: 乌纱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乌纱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107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