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考索:kǎo suǒ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考查探究。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 王应麟 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攷索殆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卢抱经 学士 文弨 ,精於攷索。”探索研求。《朱子语类》卷九九:“ 横渠 説太和所谓道一段,考索许多,亦好。”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答客问中》:“高明者多独断之学,沉潜者尚考索之功,天下之学术不能不具此二途。”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题记》:“如 盐谷节山 教授之发见 元 刊全相平话残本,及‘三言’并加考索,在小説史上,实为大事。”

1、出处:1,清方履?《河内县志?叙传》:“考索故典,网罗逸闻。
2、汉儒解经,类多臆说:宋儒惟守宰理,至于考索物理时制,不达其实,半依前人。
3、在此基础上,抉发出一批书仪中新兴的词、义,描写其概貌的同时,重点考索了其中新词的产生途径和新义的衍生机制。
4、尽管他意中的离人是谁,已无从考索,但从“此时景物正萧索”的感慨中,可以窥见他的心境是相当苍凉落寞的;又从“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两句,可以看出他确有所思。
5、他曾于乾隆三十五年编订刊行《历代诗话》,卷尾附有他的《历代诗话考索》,议论见解,都有长处。
6、为了不负博山的垂远之遗意,他又“发箧陈册,取先泽之未刊,及师友遗著有待名山者,与其他罕传秘帙有资考索者”,编成若干集传诸墨版,集名曰:《陟冈楼丛书》,并为之作序。
7、在乐学研究方面,继1983年发表论文《清、平、瑟调考辩》之后,又经二十年锲而不舍地潜心研究,遂逐步揭开了千古之秘的汉唐清商三调、楚调、侧调之谜。曾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清商三调音阶调式考索》、《论吟猱》、《琴调溯源》、《论五音调》、《古瑟调弦与旋宫法钩沉》等数十篇;1992年曾主办清商乐研讨会;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古琴独奏及琴瑟合奏音乐会,音清韵雅,广受好评。
8、请您闭目静思,然后介绍自己(请着重分析自身优势及不足) 。并给我们一个理由:为什么“灯塔计划”吸纳您为我们的新义工?在此基础上,抉发出一批书仪中新兴的词、义,描写其概貌的同时,重点考索了其中新词的产生途径和新义的衍生机制。
9、是以退食之余,惟耽怀典籍,老而懒于考索,乃采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
10、他重视资料的搜集,强调“采访之要,心思、耳目、手足一一皆到,方能称职,盖考索之精确,阅见之祥审,手书足履之频烦劳苦,举无可少者,大忌以耳代目,以目代足”。
11、宋章如愚《山堂考索?齐人归田辨》:“夫子虽为大夫,遭定公之孱懦,三家之专肆,未几齐归女乐,即致政而去。
12、(赵世纲《淅川下寺春秋楚墓青铜器铭文考索》)这里的所谓早期当指?钟一类青铜器,而王子午鼎则已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字体“多作波磔而有意求工”,且出现了鸟书。
13、考索经文奥旨,而精思之,穷日夜不厌。
14、翻译中扮装参考索引是为了服务于一个可用的五零一部队服装的标准指南。
15、前有作者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作自序,后有《历代诗话考索》,系作者对前人诗话的评述,较有价值。
16、天部二》:“后世通儒术士,竭其智数心思,考索推步,至无遗力。当时人记载金中都“宫阙壮丽”,“工巧无遗力,所谓穷奢极侈者”。
17、然而以医疗史的视角,从《史记》 、 《汉书》等书对吕后遭遇犬祸记述的异同,袭击吕后仓狗的出没特征,吕后由腋伤、病重到亡故的时间、症状及其在此期间的表现,细加考索和探究,汉人“如意为崇” 、 “妖象犬形”等看似荒诞的记载,实际隐喻着对吕后病状的合理描述,其中透露出的种种迹象表明:吕后腋伤起于撕狗的抓咬,最后的死亡也是因狂犬病的发作所致。
18、《小说考索与文献钩沈》,本书包括黄人《中国文学史?明人章回小说》考论、《东西晋演义》与《东西两晋志传》关系考、《片壁列国志》的来源及其成书时间考等内容。
19、有的图书眼光犀利,独具卓识;有的图书取材宏富,考索赅博;有的图书大题小做,简明精悍。
20、李俊义君是草原学界的一个“另类高手”,长严谨而短飘逸,精考索而疏创设,追绝响而弃俗趣,近古奥而远浅白。
21、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22、既是考证就要有考据的功夫(考索之功)和独特的见解(独拔之学),这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对考据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23、《新发现瞿佑〈妙集吟堂诗话〉考索》,载2004年《南京大学学报》第2期。
24、本文刺取“兄弟”一词,对其独特的兄妹一义的表现、成因及相关情况作考索,为语文辞书编纂提供新材料。
25、北宋隐士词人潘阆生平考索
26、胡传淮、成镜深先生以光大乡邦文化,表彰先贤为己任,爬梳故籍,潜心考索。
27、然如朱鉴《朱子易说》、薛季宣《书古文训》(案原本作薛士龙,即季宣之字也)、郑敷文《书说》、段昌武《毛诗集解》、张?《月令解》、傅崧卿《夏小正解》、余允文《尊孟辨》、杨伯?《九经韵补》(案原本误作杨?,盖偶脱一字)、徐子光《蒙求补注》、胡舜陟《孔子编年》、陈埴《木钟集》(案原本误作陈植)、邱?《牡丹荣辱志》(案此邱?与明大学士邱?同姓名,故侗误以为明人)、陈思《海棠谱》、庞元英《谈薮》、陈郁《藏一话腴》、陈应行《吟窗杂录》、潘用牧《记纂渊海》、萧恭文《锦绣万花谷》、章如愚《山堂考索》,皆灼然宋人。
28、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29、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30、如果对燕乐二十八调的考索,一般学者都认为出于西域曲项琵琶,而本书作者则认为出于中土西传的直项琵琶。
31、其别有一编曰《肇域志》(13),则考索利病这馀,合图经而成者。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