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心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06
更新于

桂心:guì xī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肉桂树皮里层,味辛香,可入药,亦可作调味品。 南朝 梁简文帝 《劝医论》:“略知甘草为甜,桂心为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桂》:“此即肉桂也,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内外皮者,即为桂心。”

1、9g制乳香3g制没药3g五灵脂9g蒲黄9g桂心3g延胡索9g)。

2、可知此药能护荣气而实卫气,则在足太阳经也,桂心入心,则在手少阴也。另外主张动功,以导引致荣气卫气的和畅宣通,使气在体内「升降有叙」。

3、一方肾虚寒加桂心120克,细辛60克,治腰卒然痛。

4、陵鲤1头(取甲爪,炙),桂心3分,当归2分。

5、【组成】楮实1升(水淘去浮者,微炒,捣如泥),牛膝半斤(去苗),干姜3两(炮裂,锉),桂心5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石斛2两(去根,锉),巴戟2两,麋角屑2两(酥拌,微炒)。

6、桂心、干姜之热以破血。据不同的病情而配出不一样的桂心散。

7、在《周礼?天官》中就记载了治疗疮疡常用的外敷药物法、药物腐蚀法等,如“疡医掌肿痛,溃疡、拆疡、金疡、祝药刮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其中“祝药”即敷药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方》中,疮口外敷的有“傅”、“涂”、“封安”之法、春秋战国时期,在《黄帝内经》,还有“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心涂治风中血脉等记载,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

8、配方:桃仁21枚,生地30克,桂心10克,粳米100克。

9、《本草图经》:今岭南所出,则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板桂之名,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者。

10、唐?张文成《游仙窟》:“向来见桂心谈说十娘,天上无双,人间有一。

11、《千金方衍义》:羊肉生地黄汤以治新产腹痛,乃兼取当归生姜羊肉汤、内补当归建中汤二方,除去姜、枣、胶饴,加入人参、芎、地平调血气,桂心行芍、地之寒滞,人参助羊肉之滋益也。

12、一两,桂心一两,苍耳子一两。

13、4分,葳蕤2分,地骨白皮2分,桂心1分。生为汉宫臣,死为胡地骨。

14、【药物组成】猬皮1枚(炙黄焦),魁蛤1枚,蚺蛇头1枚(涂酥,炙微黄),虻虫3枚(炒微黄),蛴螬3枚(炙微黄),鲮鲤甲3片(炙黄),葛上亭长3枚(炙微黄),斑蝥3枚(糯米拌炒令米黄),蜈蚣1枚半(炙微黄,去足),附子2枚(炮裂,去皮脐),蜘蛛3枚(微炙),水蛭3枚(炒微黄),巴豆15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雷丸15枚,水银半两(以枣瓤研令星尽),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朱砂半两(细研),桂心半两,麝肉半两,黄连半两(去须),石膏1两(细研,水飞过),川芒消1两,龙骨半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甘遂1分(与胡麻同炒,胡麻熟为度),白矾灰1分,滑石1分。

15、【药物组成】狸骨、鲮鲤甲、知母、山龟壳、甘草、桂心、雄黄、干姜各等分。

16、粥熟后加入桂心粉、红糖。

17、面半斤,桂心末一分,赤茯苓一分(末)。

18、《外台秘要》:治卒客忤停尸不能言,细辛、桂心等分,内口中。

19、为使续断桂心,入手太阴肺脏。

20、又方、皮(半枚)鲮鲤甲、樗鸡(各四枚)鹤骨(六分)蜥蜴、蜈蚣(各一枚)蜀椒附子、当归、蜂房、桂心、地榆、通草、干漆、牡丹皮、薏苡仁、蒺藜子、漏芦(一作芦)龙胆(一作龙骨)土瓜(各二分)斑蝥(四分)蛇床子、苦参、大黄、蛇蜕皮、雄黄茹细辛上二十八味,为末,酒服五分匕,以知为度,日一服。

21、1两,前胡1两,肉苁蓉半两,玄参半两,百合半两,蜀漆半两,桂心半两,人参半两,知母半两,桃仁81枚。

22、用羊胃一具,装入羊肾四枚,地黄三两,干姜、昆布、地骨皮各二两、白拉丁文、桂心、人参、厚朴、海藻各一两五钱,甘草、秦椒各六钱,均研为末,缝好,蒸熟。

23、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脓

24、麻黄3两,桂心2两,甘草1两,杏仁70粒。

image.png

25、桂心、丹皮、赤芍、牛膝:以行其血。

26、滨崎和同山桂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下来了。

27、他在《四科简要方*安神》篇中说:“生川连五钱,肉桂心五分,研细,白蜜丸,空心淡盐汤下,治心肾不交,怔忡无寐,名交泰丸”。

28、狸骨、知母、桂心、鲮鲤甲、山龟壳、雄黄、甘草、干姜(等分)上八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仍以蜜和纳疮中,无不瘥者。

29、【处方】白薇、车前子,各三分;泽兰、太一余粮、赤石脂、细辛、人参、桃仁(去皮尖.熬)、覆盆子、麦门冬(去心)、白芷,各一两半;紫石英、石膏(研)、蒿本、栀子、卷柏,各五分;蒲黄、桂心,各二两半;当归、川芎、蛇床子,各一两;干姜、蜀椒(汗)、干地黄,各三两;茯苓、远志(去心)、白龙骨,各二两;橘皮(半两)。

30、【组成】桑寄生、杜仲、鹿茸、桂心各等分。

31、春秋战国时期,在《黄帝内经》中的“桂心渍酒,以熨寒痹”,意指

32、【组成】琥珀5钱,玄胡索5钱,降香5钱,五灵脂5钱,莪术5钱,牛膝5钱,桃仁1两,归尾1两,肉桂心3钱,血竭各3钱。

33、在《周礼?天官》中就记载了治疗疮疡常用的外敷药物法、药物腐蚀法等,如“疡医掌肿痛,溃疡、拆疡、金疡、祝药刮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其中“祝药”即敷药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疮口外敷的有“傅”、“涂”、“封安”之法、春秋战国时期,在《黄帝内经》,还有“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心涂治风中血脉等记载,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

34、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错,取其近里,辛而有味。

35、【制备方法】以瓷瓮盛之令半瓮,取降真香少许投油中,厚用油纸封系瓮口;顿甑中,随饭炊两饷,持出顿冷处,3日后去所投香;清晨旋摘半开柚花(俗呼为臭橙者),拣去茎蒂,纳瓮中,令燥湿恰好,如前法密封。药物组成麝香1两(细研),沉香1两,丁香1两,安息香1两,木香1两,降真香1两,藿香1两,甲香1两1,苏合香1两,薰陆香1两,牛黄3分(细研),犀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3分,芎?3分,白茯苓3分,当归3分(微炒),桂心3分。

36、续断、桂心为使。

image.png

37、4分,葳蕤2分,地骨白皮2分,桂心1分。

38、【组成】独活1两,赤箭1两,麻黄1两(去根节),乌犀角屑3分,羌活3分,防风3两(去芦头),天蓼木3两,白附子3分,汉防己半两,桂心半两,芎?半两,白僵蚕半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龙齿1两(研入)。

39、治积聚,胸痛连背,走无常处,或在藏,或肿在腹,或奄奄然而痛:鹳骨三寸,雄黄、莽草、丹砂(一作'丹参')、牡蛎(一作'牡丹')各四分,藜芦、桂心、野葛各二分,斑猫十四枚,巴豆四十枚,蜈蚣一枚,芫菁十四枚,上十二味,末之,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以知为度。

40、我需要10 , 000个肉桂心

41、桂心各钱半,沙糖三钱(炒炭)。

42、5两,蜀椒5两,桂心5两,芎?1两6铢。

43、300克(水淘去浮者,微炒,捣如泥)牛膝250克(去苗)干姜90克(炮裂,锉)桂心150克附子60克(炮裂,去皮、脐)石斛60克(去根,锉)巴戟60克麋角屑60克(酥拌,微炒。

44、羚羊清风热之内炽,防风疏风邪之外淫,羌活疏百节之风,柴胡疏腠理之风,桔梗清咽膈以发声,桂心温营血以发汗,制大黄下阳明之结热以除痉也。

45、酒(一升)干姜(二两半末)酥(一升)通草桂心石菖蒲(各二两末)上六味合和,服一匕,日三。

46、炒黄),白芷半两,滑石一两,桂心半两。

47、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

48、药物组成麝香1两(细研),沉香1两,丁香1两,安息香1两,木香1两,降真香1两,藿香1两,甲香1两1,苏合香1两,薰陆香1两,牛黄3分(细研),犀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3分,芎?3分,白茯苓3分,当归3分(微炒),桂心3分。

49、青筠病奄奄的样子令顺桂心痛如绞。

50、而杨妃的另一种药方,才真个为其修饰肌肤,令六宫粉黛失色的秘诀:用沉香、丁香、降香、乳香、藿香、茴香、砂仁、甘松、山奈、白芷、细辛、川芎、蒿本、桂心、潮脑、当归、百药煎、肉豆蔻、豆粉各二两、麝香一钱、共研为末,再练成蜜丸,形苦弹珠,每天早上用水漱口,便放一丸到知根下,三日口香,五日身香、十日二十日床被香、一月后洗脸皆香、二、三月后脸若童子,身软如绵,同时能滋阴壮阳,祛风去冷。

51、桂心、麻子为使,忌见铅、铁。

52、石南干姜黄芩细辛人参(各一两)桂心麻黄当归芎(各一两半)甘草(二两)干地黄(十八铢)食茱萸(三十铢)上十二味咀,以水六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大汗勿怪。

53、桃仁去皮尖,桂心研成末,粳米研细待用。

54、粥熟加入桂心粉(药店有售)2克,红糖50克。

标签: 桂心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桂心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1910.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