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武事:wǔ s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左传·庄公四年》:“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后汉书·臧宫传》:“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宋书·百官志上》:“大司马,一人,掌武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将帅只剥军餉,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怠於武事,遂至军旅隳敝,不及曩时。”★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夫人自幼好观武事,居常令侍婢击剑为乐。」《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这聂慕政年纪,望上去不过十八九岁,练习得一身好武艺,合了他的朋友彭仲翔、施效全等几位豪杰,专心求武事,结了个秘密社会。」
1、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2、在兵既久,厌武事,尝思息肩。
4、太尉,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5、【出处】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故自三代、秦、汉迄我朝,皆以兵得天下,人主皆亲历行阵,习知武事,知居重驭轻之势。
6、案:光武久在兵间,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欲息肩,文书调度,一切务从简寡。
7、今都邑壮丽,内外苑囿足以优佚皇情,近畿山川飞走充?,足以阅习武事,何必千车万骑,草居露宿,逼介边陲,远烦侦候,以冒不恻之悔哉。
8、四时之隙,从事田猎,春搜索不孕之兽;夏苗除五谷之灾;秋?行杀以顺秋气;冬狩固守以告成功,使民习于武事。
9、自从秦王舍身相救之后,孙梦蝶就对这个男人产生了好感,孙家虽然世代书香,可是到了孙传庭这一代,有点弃文从武的苗头,孙梦蝶更是喜欢武事。
10、筱坞少随父甲三治军,谙练武事,曾先后佐李鸿章,左宗棠军幕二十余年。
11、孙诒让正义:“九旗皆有弧,此独举弧旌者,盖弧矢以象武事……戴震云:‘画矢於?。
12、《书?泰誓中》“侵于之疆”孔传:“言我举武事侵入纣郊疆伐之。
13、祖父刘汉鼎,幼年丧父,“至孝,喜读《易》,兼习文武事,于是遂为瞿上望族。
14、绘虽豪侠,常恶武事,雅善博射,未尝跨马。
15、论宋初兴文教抑武事的形成
16、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17、性勇毅,习武事,尤笃于儒术,筑万卷堂于私第,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
19、古云:“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20、容貌雄壮で武事に通じ騎射を善くした。
21、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
22、贵族的培训、影响,武事亦更娴熟,“侍太子游猎,矢无虚发”,常常受到赞许。
24、《辨释名》曰:“大司马,马,武也,大总武事也。
25、はじめ比叡山横川専心院の修行僧であったが、武事を好み、美濃に下って斎藤道三の食客となっていた。
26、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少好击剑,尚武事。
27、二年,拜安国将军,金印紫绶,徙封故鄣。,“金印紫绶,掌武事”,“为百官之长”。
28、传》:“龄石少好武事,颇轻佻,不治崖检。
29、《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说“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31、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
34、夫提鼓挥?,接兵角刃,居以武事成功者,臣以为非难也。
35、《三国职官表》(《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魏大司马上公一人,第一品,掌武事。夫因其职掌武事而授以武职可也,授以武职而令文武兼全之才士同于引重挽强之粗人不可也。
36、文场刊玉篆,武事掌金铙。
37、金印紫绶,掌武事”,“为百官之长”。
38、譬如世族鄙薄武事,以文雅自傲,认为“屈志戎旅”有损门第,所以他们不乐武事,只愿做文职官。
39、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41、孝武檄至,劭自谓素习武事,谓朝士曰:「卿等助我理文书,勿厝意戎阵。
42、この勇士達は、ラグナロクでの戦いに備えて、世の終わりまで武事に励むという。
43、出处唐?李汉《昌黎先生集序》:“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也。
44、如鬼谷子立数家之学,其曰数学,即天文;兵学即武事;游学为通今博古,即孟子所谓先觉觉后觉,至于万口莫当,俱在“明理审势”四字中出。
45、宋书龄石少好武事,颇轻佻,不治崖检。
46、要之其人自是负气性男子,自其早岁读书,即喜谈兵、习武事,欲以雄奇功迹显见于时。
47、这种年头,真是武事不修,文官得道,关于这一点,有一句拉丁话说得非常深刻。 ”
48、少林僧兵的武事活动不仅扭转了当时明军的被动局面,而且推动了少林武术的发展和传播。
49、宋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州郡因循,武事废弛,凡谋兴葺,则罪其引惹。
50、学剑是一人敌,学兵,乃是万人敌,一人敌万人敌,都是武事,这是推断孙膑通晓拳术的第二因素。
51、说:【“郡主自幼好观武事,严毅刚正,诸将皆惧。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