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愦愦:kuì ku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烦乱;纷乱。《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憒憒欲吐,胃鬲如寒。” 张介宾 注:“憒憒,心乱也。”《庄子·大宗师》:“彼又恶能憒憒然为世俗之礼,以观众人之耳目哉!” 成玄英 疏:“憒憒,犹烦乱也。”《后汉书·何进传》:“天下憒憒,亦非独我曹罪也。”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追念往古事,憒憒千万端。”2. 烦闷貌;忧愁貌。 汉 焦赣 《易林·讼之升》:“憒憒不悦,忧从中出。”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妇女羸弱,疾病之家,懐忧憒憒,皆易恐惧。”《新唐书·杜中立传》:“ 中立 数求自试,憒憒不乐。”3. 昏庸;糊涂。 汉 班固 《咏史》:“百男何憒憒,不如一 緹縈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王导 ﹞自叹曰:‘人言我憒憒,后人当思此憒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人命至重,神奈何遣憒憒之鬼,致有误拘。”★糊涂。《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试看金翠当年事,愦愦将军更可哀。」扰乱。《后汉书.卷六九.何进传》:「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

1、诸君愦愦,[曾]不知防虑[於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
2、医之误人,非特余实被之,世之未读是书,而愦愦焉以人命为尝试者,真实繁有徒也。
3、遣弟代陈送之,血泪孤侗则于襄事后抵谷城,跪而膝席称明思,愦愦不伦,仰惟尊慈照察。
4、清黄遵宪《三哀诗?袁爽秋京卿》:“盲师糊涂相,骄将偃蹇吏,掷国作孤注,作事太愦愦。
5、传】琬曰:事不当理,则愦愦矣。
6、《黑籍冤魂》第二四回:“凡父母吸烟,子孙亦必吃烟,是有夙根,所谓遗传性。《黑籍冤魂》第二四回:“冥律不比阳律愦愦,凡投考不到者,便捉去下刖足狱。
7、汉班固《咏史》:“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8、《再与杨李子书》:“然奖借逾分,又有未甚喻意之处,故复进以相开,惟足下照察。遣弟代陈送之,血泪孤侗则于襄事后抵谷城,跪而膝席称明思,愦愦不伦,仰惟尊慈照察。
9、愦愦,昏惑貌。
10、张介宾注:“愦愦,心乱也。
11、三国魏曹丕《折杨柳行》:“追念往古事,愦愦千万端。
12、《黑籍冤魂》第二四回:“冥律不比阳律愦愦,凡投考不到者,便捉去下刖足狱。
13、《聊斋志异?龙戏珠》:“奈何以循良之吏,罹此惨毒,天公之愦愦,不已多乎!
14、对此,有学者认为“我志未酬人犹苦”的“犹”字是平声,不合律,从《白龙洞题壁》诗看石达开精熟诗律,不会有此错误,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禁止怨天,石达开不会写“只觉苍天方愦愦”,但也有人认为石达开远征军后期已放弃宗教迷信,怨天不足为奇,诗词写作讲究“不以词害意”,很多名家或名篇也有出律现象,仅一字出律并不足以证伪。
15、泉曰:“稽缓王师,甘罪是分,但恐后人更思鲍泉之愦愦耳。
16、苦居失昏旦,愦愦如中酒。
17、诸君愦愦,曾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
18、诸君愦愦,[曾]不知防虑[於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而一代史官,不书皇帝入庙,将何以贻厥孙谋、示来叶邪?
19、《论衡?程材》:“使材士未尝见,巧女未尝为,异事诡手,暂为卒睹,显露易为者,犹愦愦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