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赡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237
更新于

博赡:bóshà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渊博;丰富。《宋书·范晔传》:“班氏最有高名……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南史·刘勔传》:“辞章博赡,玄黄成采。”宋周密《齐东野语·著书之难》:“程文简著《演繁露》初成,高文虎炳如尝假观,称其博赡。”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魏伯阳﹞通贯诗律,文词博赡。”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李氏之《南北史钞》与后之沉炳震《新旧唐书合钞》,皆博赡过人。”★博赡,即渊博的意思。

1、其聪明博赡,一时叹焉。

2、《南史?范泰传》:“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

3、季友著有学古堂诗集六卷,凡南旋集三卷,秋蓬集三卷;又辑?李诗系,以搜搜博赡见称,《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4、每条之下又仿刘孝标例自为之注,亦颇为博赡。

5、徵舆为诸生时,与陈子龙、李雯等倡几社,以古学相砥砺,故所作以博瞻见长,《四库全书提要》云:“徵舆为诸生时,与陈子龙、李雯等以古学相砥砺,所作以博赡见长,其才气睥睨一世,而精练不及子龙,故声誉亦稍亚之云。

6、季友著有学古堂诗集六卷,凡南旋集三卷,秋蓬集三卷;又辑?李诗系,以搜搜博赡见称,《四库总目》并行于世。??以上数句盛赞炎黄欲使天下后世、子孙氓庶、勿罹灾眚、咸归生长的仁德,以及炎黄“博赡群生,资育万类”的巨大功绩。

7、《三国志》世称良史,裴注尤博赡可观。

8、1891年,晚清名臣沈葆桢之子沈瑜庆总办江南水师学堂,同年归乡省墓,在林旭塾师处看到林旭的文章,“异其博赡”,遂以长女沈鹊应适之,并赘于金陵。

9、今观其稽古有征,叙事博赡,凡人物之足以为乡里自豪者,逸事之为世所艳称者,莫不历举而荟萃焉。

10、谓文词博赡才思敏捷。

11、诸公言诗,绝无唐风,其博赡者谓之义山,豁达者谓之乐天而已矣。”《南史?刘遵传》:“文史该富,琬琰为心;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12、侯康说:“陈承祚《三国志》世称良史,裴注尤博赡可观。

13、其所徵引,率博赡有根柢,故陈鉴题记又述汪份之言曰,《汇考》所载诸书,皆取有辨正者,阅之足以益智祛疑。

14、出身名门望族,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墨,涉猎文义,博赡多通。

15、《三国志》,世称良史,裴注尤博赡可观。

16、在《元史学》中说:“其书(指《新元史》)兼具全部改造与详备博赡之二种长处。

17、王?“以文章致位通显”,“其文章博赡瑰丽,自成一家”,“揖让于二宋之间,可无愧色。

18、在许多学者的眼中,乾嘉诸儒似乎专以学业专精闻名,而与顾氏之学的博赡精神很不相符。

19、之伟为文,不尚浮华,而温雅博赡。

20、本丛书收入何新先生的四部著作,分别是《诸神的起源》、《易经新解》、《论语新解》和《老子新解》,其中有对古代经典的全新诠释和简明而又博赡的考注,有自由思想家的独立思考和可贵创见。

21、大抵简核不及赵崇绚之《鸡肋》,而博赡则胜方中德之《古事比》也。

22、勒之空山,期之良史。《三国志》世称良史,裴注尤博赡可观。

image.png

23、倭使话音刚落,司马光向神宗皇帝奏曰:“吾皇万岁,我朝王安石天资聪慧,学问博赡,准能预测倭瓜!

image.png

24、盖访王深宁、顾亭林之意,而援引尤加博赡。

25、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

26、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魏伯阳?通贯诗律,文词博赡。

27、皇太子深悼惜之,与遵从兄阳羡令孝仪书称其“文史该富,辞章博赡”。

28、林旭论诗,以涩体为主,精妍博赡,从后山、涪翁入手,渐近昌黎、临川之间,有《晚翠轩集》行世。

29、《南史?刘?传》:“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30、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附于作品后面的3 0多篇“独白”,谈经验,补背景,阐发新闻理论和技巧,涉笔成趣,新颖独到,不乏简约钩要的博赡精彩之见,有的本身就是精思锐识之佳构,给新闻长河注入了文学的新鲜的水珠。

31、宋世荦赞其志“积十数年参考之功,创千百载遗缺之迹,词旨博赡,笔法精严,称杰构焉”。

32、同乡后学王安石称赞他“文辞博赡,材器恢宏”。

33、《汉书》的典雅古奥、严整醇正、博赡弘丽的文风深受经学的影响。

34、本丛书其中有对古代经典的全新诠释和简明而又博赡的考注,有自由思想家的独立思考和可贵创见。

35、1891年,晚清名臣沈葆桢之子沈瑜庆总办江南水师学堂,同年归乡省墓,在林旭塾师处看到林旭的文章,“异其博赡”,遂以长女沈鹊应适之,并赘于金陵。《可爱的贵州》为其基本陈列,出版有《贵州省墓志选辑》、《贵州古建筑》、《夜郎故地上的探索》、《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稿》、《贵州省博物馆馆刊》等。

36、学务博赡,熟于经传左国,熔铸成文。

37、宋书之伟为文,不尚浮华,而温雅博赡。

38、盖由圣学高深,为千古帝王所未有,故是书博赡,亦千古著述所未有也。

39、《宋书?范晔传》:“班氏最有高名……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

40、不但学力博赡,而且能自出新意,不蹈袭他人陈迹。

41、五代后蜀时,彭晓在《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一书的序言中说,魏伯阳是东汉会稽上虞人,不知师承谁氏,他“博赡文词,通诸纬候”,曾以其所撰《周易参同契》“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乃隐名而注之。

42、云,程文简《演繁露》初成,高文虎尝假观之,称其博赡。

43、涉猎文义,博赡多通,时人以方杨德祖,微将不及。

44、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李氏之《南北史钞》与后之沉炳震《新旧唐书合钞》,皆博赡过人。

45、然有其芜漫,而无其博赡,故置彼取此焉。

标签: 博赡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博赡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3008.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