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偷合:tōuhé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苟且迎合。汉贾谊《惜誓》:“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新唐书·李泌传》:“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摰、高尚等数人,餘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宋曾巩《<陈书>目录序》:“而当时之士,自争夺诈伪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为世戒。”★苟且迎合也。《楚辞·贾谊·惜誓》:「俗流从而不止兮,众枉聚而矫直,或偷合而苟进兮,或隐居而深藏。」;《史记·白起王翦传》赞曰:「偷合取容,以至歾身。」
1、元帝纪》:“偷合苟从,未肯极言,朕甚闵焉。
2、【出自】《荀子?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敬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3、亦称“偷合取容”)。
4、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荀子·臣道》中写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5、《韩诗外传》卷四:“偷合苟同以之持禄养交者,是谓国贼也。
6、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贼。
7、《荀子?臣道》:“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
8、所谓一句:”太容易碎,碎了倒踏实。“念及此,忽然便想到了两个字:苟且。世人总认为偷合为苟,暂时为且。殊不知,男女之间最不堪的苟且不是暂时的偷合,而是得过且过罢了。蔚蓝
9、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即进之,以快主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顾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
10、亦作“偷合取容”。
11、惜位则偷合而不言,爱身则苟容而不谏,此必然之理也。
12、大凡人之情,位高则惜其位,身贵则爱其身;惜位则偷合而不言,爱身则苟容而不谏,此必然之理也。
13、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谏之士,是以道谀偷合苟容,比其德则贤于尧、舜,课其功则贤于汤、武,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
14、何谓“国贼”?《荀子·臣道》中写道,国贼者,“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