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90
更新于

1、有可订旧解之误者:如“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天子”乃成王,郑玄注谓周公,失之;“有朋自远方来”,臧镛据《白虎通》引作“朋友”,洪颐煊据《文选》注引作“友朋”,俱非。

2、证据:《白虎通》(公元79年出版):“舜目重童,是谓玄景。

3、《白虎通?礼乐》:“合观之乐?於堂,四夷之乐陈於右,先王所以得之,顺命重始也。

4、汉班固《白虎通?圣人》:“圣人皆有异表

5、《白虎通?爵篇》:“子者,兹也,兹兹无已也。

6、洪迈尝据此书谓汉儒训释,有通之名〔一0〕,其说是矣而未尽也,应氏此书实已具三通之雏形,而为後代「通书」之初祖,固非白虎通诸书之所可同日而语也。

7、因此,对《白虎通》的引文作一个系统的归类研究就非常有必要。

8、《白虎通?天地》:“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9、汉班固《白虎通?诛伐》:“冬至所以休兵不举事,闭关,商旅不行何?

10、汉班固《白虎通?封公侯》:“以男生内向,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向,有从夫之义。

11、他生活于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儒家的仁义之志、王者之政常被斥为愚儒、讥为矫饰,“世以混浊莫能用”(《史记?儒林列传》)的社会环境中,丝毫不愿改其志,仍“尚三教(即夏教忠、殷教敬、周教文)”,期于“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白虎通?三教》)。

12、汉班固《白虎通?礼乐》:“郑国土地民人山居谷汲,男女错杂,为郑声以相悦怿

13、建初四年(79)参加了在白虎观诸儒讨论《五经》异同的会议,并任记录,撰成《白虎通德论》一书。

14、《白虎通?诛伐》:“哀孝子之思慕,不忍加刑罚。

15、汉班固《白虎通?封禅》:“德至草木,朱草生,木连理。

16、汉班固《白虎通?爵》:“不旷年无君,故逾年乃即位。

17、汉?班固《白虎通?谏诤》:“顺谏者,仁也,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仁之性也。

18、汉班固《白虎通?文质》:“五玉者各何施?

19、汉班固《白虎通?三军》:“祢者,言子辞面之礼,尊亲之义也。

20、汉?班固《白虎通?嫁娶》:“妇事夫有四礼焉。

21、汉班固《白虎通?丧服》:“身体羸病,故杖以扶身。

22、建初四年(79)章帝亲自在白虎观大会诸儒,审议“五经”异同,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编成《白虎通议》一书,作为官方典籍公布。

23、《白虎通?情性》:“六情者何谓也?

24、汉班固《白虎通.宗族》:“诸侯夺宗,明尊者宜之。

25、班固(32~92)《白虎通?诛伐》“佞人当诛何?

26、汉?班固《白虎通?爵》:“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

27、在白虎观,博士、儒生纷纷陈述见解,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后由班固等人整理编撰成《白虎通义》一书。

28、汉班固《白虎通?嫁聚》:“妇事夫有四礼焉……闺阃之内,?席之上,朋友之道也。

29、出自汉朝班固《白虎通?三纲六纪》。

30、’”[12]《白虎通义》则说:“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

31、《白虎通?礼乐》:“弦,离音也;钟,兑音也。

32、尝著《质疑》一书,以祛干支五行配合之谬,《白虎通》、《春秋繁露》外,自成一家言。

33、因此,本文的目的一是想把对《白虎通》的研究引向深入,二是想唤起学人对《白虎通》一书进一步的注意。

34、《白虎通?嫁娶》引《易》:“天地氤氲,万物化淳。

35、《白虎通?圣人》:“圣人皆有异表……武王望羊,是谓摄扬,盱目陈兵,天下富昌。

36、《白虎通义》还接受《易纬?乾凿度》“太初”、“太始”、“太素”之说,认为在元气之前,存在“太初”阶段:“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

37、汉代班固《白虎通?谥》:“卿大夫老归死者,有遂何。

38、汉班固《白虎通?五行》:“火阳,君之象也;水阴,臣之义也。

39、《白虎通》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但并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而且不多的研究成果也有待深入。

40、汉班固《白虎通?五行》:“五行之性,火热水寒,有温水无寒火何?

41、《白虎通》曰:“皮弁者,何谓也?

42、第一部分阐述了白虎观会议与《白虎通义》产生的思想背景。

43、汉?班固《白虎通?绋冕》:“朱赤者,盛色也,是以圣人法之,用为?服,为百王不易也。

44、汉班固《白虎通?诛伐》:“《诗》云:‘毋封靡于尔邦,惟王其崇之。

45、汉?班固《白虎通?考黜》:“多贤乃能进善,进善乃能退恶。

46、汉?班固《白虎通?文质》:“?之为言洁也,上兑,阳也,下方,阴也,阳尊故其礼顺备也。

47、《白虎通.封公侯》:“天道莫不成于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父、师。

48、汉?班固《白虎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

49、对于《周易》的变化之道,《白虎通义》也有所注意、有所取鉴。

50、《白虎通?礼乐》:“大?者,言汤承衰能护民之急也。

51、《白虎通?封禅》:“德至草木,朱草生,木连理。

52、汉班固《白虎通?封禅》:“朱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绛,别尊卑也。

53、《白虎通》认为阴阳五行之气由宇宙中的“浑沌”一气所分,如该书《天地》说:“浑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然后剖判,清浊既分,精曜出布,庶物施生,精者为三光,号者为五行。

54、《白虎通?三教》:“三教一体而分,不可单行。

55、【白虎通】五祀春木主煞上,故以所胜祭之也。

56、汉班固《白虎通?礼乐》:“乐者,所以象德、表功、殊名。

57、汉班固《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

58、《白虎通?绋冕》谓:委貌者,委曲有貌也。

59、《白虎通议》全部为今文经学。

60、《白虎通?封公侯》:“以男生内向,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向,有从夫之义。

61、《白虎通?情性》:“六情者,何谓也?

62、建初四年(79)帝诏诸王、诸儒集合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令班固撰集其事,纂成《白虎通义》。

63、《白虎通?情性》:“魂魄者,何谓也……魄者,犹迫然著人也。

64、汉代白虎观宗教仁义与神学法典《白虎通义》??兼评王充对白虎观神学的批判,发表于《历史研究》1955年第5期。

65、白虎通?谏诤引《孝经》:“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66、【白虎通】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

67、夏制,天子始六马,荀卿言“六马仰秣”,公羊言“天子驾六”,白虎通言天子之马六,示有事于天地四方。

68、《白虎通?情性》:“口能啖尝,舌能知味,亦能出音声,吐滋液。

69、汉班固《白虎通?嫁娶》:“出妇之义必送之,接以宾客之礼。

70、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71、《白虎通》八月之律,谓之南吕何。

72、至石渠论艺,白虎通讲,述圣通经,论家之正体也。

73、汉班固《白虎通?丧服》:“弟子为师服者,弟子有君臣父子朋友之道也,故生则尊敬而亲之,死则哀痛之,恩深义重,故为之隆服。

74、清代陈立写有《白虎通义疏证》。

标签: 白虎通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学生造句

本文标题: 白虎通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3233.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