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援古证今:yá gǔ zhèng jīn基本解释:[cite past and prove today] 引用古事或古书,以证明现在应怎样作。援,援引,引他说以为例证援古证今,极力为之。——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详细解释:引述故事古义以论证今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宋史·韩肖胄传》:“援古证今,切於时用,非世官不能也。” 清 彭绍刊 《陈和叔传》:“ 和叔 所草奏,援古证今,剴切详尽。”★◎ 援古证今 yuángǔ-zhèngjīn[cite past and prove today] 引用古事或古书,以证明现在应怎样作。援,援引,引他说以为例证援古证今,极力为之。——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引用古义以证明今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宋史.卷三七九.韩肖胄传》:「援古证今,切于时用,非世官不能也。」
1、《陈和叔传》:“和叔所草奏,援古证今,剀切详尽。
2、受易于蔡清号文庄之门,刚方遵古,折衷传义,时有所得,即乎识之与交,洞见肺腑,议论世务,援古证今,悬合事宜凡冠婚丧,祭必稽古,礼不随时俯仰,人以太古号焉。
3、提出的科学考证方法,既重视“援古证今”,更重视考察对象的实际,即从客观实际和历史事实中归纳出一般性的认识。
4、随即一段评论,有史实有史观,以史立论,论从史出,探源溯流,援古证今,讲明当代典章文物,以达经世致
5、在这次考试后,刘必成因才华出众,被理宗皇帝两次召见,每一次他都慷慨激昂地陈述恢复大计,议论中更是旁征博引,援古证今,不仅使在场人员为之心动,也受到理宗的褒奖。真宗有时不能记忆,或是有些狐疑的地方,向刘后询问,她竟能原原本本的回答,且能援古证今,滔滔不绝,替真宗解决疑事,真宗凡事都和刘后商酌而行,因此刘后渐渐开始干预外政了。
6、《日下旧闻》的基础上删繁补缺、援古证今、逐一考据而成,是迄今所见清代官修的规模最大、编辑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考据最详实的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
7、随即一段评论,有史实有史观,以史立论,论从史出,探源溯流,援古证今,讲明当代典章文物,以达经世致用之目的。
8、是时天下大定,天子锐意创兴礼乐,王崇简学问淹洽,为上任委任,又身居礼官之长,一切制度沿革必皆援古证今,侃侃建白;虽或廷议纠纷,亦皆俟一言以决,由是圣眷日厚。
9、的形式,通过排比资料,相互参照,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继而广征博引,援古证今,以批驳舛谬,辨正疑误。
10、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
11、援古证今,细细查过这本典籍之后,才知道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12、吏部尚书席益叹曰:“援古证今,切于时
13、书中所纪俱系前言往行,简精扼要,而尤在援古证今,以今鉴古,期能于历史典章制度因革源流,得以明其得失匡其谬误,而后折衷至当,以成定论。
14、乃考载籍,上仪制,援古证今,具有条理。
15、〖出处〗《宦海》第四回:“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个巴字。
16、’”清纳兰性德《与韩元少书》:“钱牧斋腹笥既富,文笔又长,援古证今,每发一端,便如?水泻地,迸注分流。
17、援古证今,昭昭然矣。
18、皆援古证今,凿凿可行。
19、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
20、报刊上经常能看到一些援古证今,借古喻今的精粹短文,读者往往很受启发。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