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弓反张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90
更新于

角弓反张:jiǎogōngfǎnzhāng基本解释:[opisthotonos]背肌的强直性痉挛,使头和下肢后弯而躯干向前成弓形的状态●详细解释:中医学症候名。头和颈僵硬,向后仰,胸部向前挺,下肢弯曲的症状。常见于脑膜炎、破伤风等病。郑观应《盛世危言·医道》:“幼小之童脑气过盛,多有角弓反张之症。”★◎角弓反张jiǎogōngfǎnzhāng[opisthotonos]背肌的强直性痉挛,使头和下肢后弯而躯干向前成弓形的状态

1、又如《北案》第二十九案,太学蒋麓亭病,诸家以为是伤寒,治疗罔效,已备好衣棺,延请案主诊治,按六脉尚有根但虚弱,病者角弓反张,搐搦,面垢不言,望而知之非伤寒乃暑风。

2、热邪亢盛,充斥肌肤,故高热灼手;热传心包,心神愦乱,则神志昏蒙,躁扰不安如发狂;热灼肝经,津液受烁,筋脉拘急,故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热邪内犯营血,则舌色红绛;脉弦数,为肝经火热之征。

3、7躯干运动异常:全身躯干运动不协调,呈古怪的姿势,如耸肩缩背、角弓反张、扭转痉挛,膈肌运动及痉挛产生呼噜声和呼吸困难;有时表现为全身左右摇摆、躯干反复地屈曲与伸展、前后扭动或前倾后仰,称为身体摇晃征(bodyrocking)、。

4、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常与天麻、全蝎、天南星配伍,如五虚追风散;小儿惊风,发热、抽搐者,可与钩藤、僵蚕、黄芩配伍,以清热息风。

5、中毒后表现为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口角流涎、呼吸短促、神志不清、全身痉挛、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及昏迷等。

6、《焦氏喉科枕秘》卷一:“缠喉风,眼白面紫,项肿不言,势如角弓反张。

7、临床表现为面唇青紫,苦笑面容,肌肉阵发性痉挛,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呼吸困难,痰鸣,脉弦数或弦紧等。

8、逐渐发展成侧卧,角弓反张,角膜浑浊而后12小时内死亡。

image.png

9、用于小儿急惊,手足抽搐,角弓反张,食积痞满,内热咳嗽等症。

10、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全身强直、角弓反张、四肢肌肉阵挛性抽动。

11、触觉和听觉的刺激可诱发惊厥和角弓反张。

12、四肢肌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腹直肌痉挛强直如板状,颈项强直呈角弓反张。

13、【主治】治产后中风,四肢麻痹不仁,或角弓反张,并口噤。

14、【主治】痧胀腹痛,霍乱转筋,厥冷脉伏,神昏;温暑瘴疫,头晕痞胀,瞀乱昏狂,或卒倒舌强,遗溺不语,身热痪疚,宛如中风;或时症逆传,神迷狂谵;小儿惊痫,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症。

15、猫弓着背。触觉和听觉的刺激可诱发惊厥和角弓反张。

16、【主治】足厥阴经受风寒暑湿所袭,左瘫右痪,半身不遂,涎潮昏塞,手足顽麻,语言謇涩,牙关紧闭,气喘自汗,心神恍惚,肢体缓弱;荣气凝滞,遍身疼痛;妇人产后中风,角弓反张;或坠车落马,打扑伤损,瘀血在内者。

17、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是痉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危重证候。

18、卧地不起的动物表现角弓反张,头倾斜,斜视,眼球震颤。

19、【病理】热邪亢盛,充斥肌肤,故高热灼手;热传心包,心神愦乱,则神智昏糊,躁扰不安而如同发狂;热灼肝经,津液受烁,筋脉拘急,故手足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

20、触觉和听觉的刺激可诱使病牛惊厥和角弓反张。

21、张口抬肩,喘息不能平卧是喘症,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是痉病;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是危重证候。

image.png

22、临死前出现痉挛、角弓反张和昏迷。

标签: 角弓反张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角弓反张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3708.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