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佛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19
更新于

佞佛:nìngfó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谄媚佛;讨好于佛。后以为迷信佛教之称。《晋书·何充传》:“郗愔及弟曇奉天师道,而充与弟準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郗諂於道,二何佞於佛。’”郁达夫《迟桂花》:“城里的某巨公,的确是一位佞佛的先锋。”★讥人盲目奉佛以求福。唐.王积〈游北山赋〉:「戒非佞佛,斋非媚道。」

1、元刘?《隐居通议?鬼神》:“既丰溢,即思善果,往往捐金佞佛,?寺建像极侈。

2、在此以后,佞佛之风更盛,从中央到地方,瘗藏舍利之风仍然盛行,一些著名的政治家也热衷于此,本文开始时所引李德裕奉献甘露寺的金棺银椁即为突出的例子。

3、电视剧中的梁帝听信谗言,以致赤焰军全军覆没,是因为昏庸,还是因为猜忌不得而知,不过历史上此时的梁武帝猜忌心重、昏庸佞佛倒是事实。

4、居士大都想拿佞佛来换得世间名利恭敬,甚或来生福报。

5、《觚??佞佛》:“魏里丁清惠公之后,有伯仲二人,绩学工文。

6、如使佞佛者尽令出家,谄道者即为道士,则士大夫攻乎异端者息矣。

7、电视剧中的梁帝听信谗言,以致赤焰军全军覆没,是因为昏庸,还是因为猜忌,此时还不得而知,不过历史上此时的梁武帝猜忌心重、昏庸佞佛倒是事实。

8、佞佛如同骤起的狂风迷雾,弛荡不休。

9、徐时栋虽然反对搞迷信,并不拒绝佛道家书籍,曾言:“吾不佞佛而颇喜其文字。⒄”而徐时栋对陈鱼门所购书籍“虽复丛残,然而慰情聊胜无也,故属君一问之。

10、萧衍尽管佞佛,整日沉溺于佛学精神世界,但佛祖并没有保佑他,以致招来“侯景之乱”,他也落得个饿死台城的悲惨结局。

11、佞佛,为圆通?禅师法嗣。

12、高洋尽管“昏邪残暴,近世未有”,却非常佞佛。

13、六在举世滔滔的佞佛大潮中,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

14、武帝佞佛至此,最后在“侯景之乱”中却饿死台城,临终前想必咄咄书空,百思不得其解。 

15、王维佞佛,但也写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雄浑刚健的边塞诗,没有人说王维会贬抑自己的生命的。

16、梁武帝萧衍,著名的“菩萨皇帝”,在位期间宠佞佛道,不顾民生疾苦,昏聩无能,最终酿成“侯景之乱”,被饿死在皇城内。

17、覆车继轨,曾不改途,晋臣以佞佛取讥,梁主以舍身构隙。

18、旋空佞佛,闲从僧侣谈经,娓娓不倦,在赣州、乐昌均从事种植桐林,未及成功而山河变色,殆非始料所及,为军师长时,乘火车不坐花车与头等卡,恒喜乘三等车,又喜葛巾野服与父老话桑麻,人多不知其为部队中之高级将领也。

19、嘉兴有刘蕙阶者,长斋佞佛,来拜吾父。

20、在举世滔滔的佞佛大潮中,障百川而东之,挽狂澜于既倒。

21、既,又追论在山东日佞佛宽盗,命戍伊犁。

22、守忠终身不畜妓妾,而喜佞佛,盖有所惩云。

23、(光绪)《铜仁府志》载梵净山朝拜盛况云:“佞佛者朝谒名山,号称进香,往往结党成群,携老扶幼……或百人,或数十人为一队,导之以旗,每人背黄袱,呜呜唱佛歌,前呼后应,举队若狂。

24、世代为藏书家,有“奕庆楼”藏书四万余卷,藏书印有:“理孙”、“理孙之印”、“奕庆”、“智昙”、“法名智昙”、“奕庆藏书”、“藏书楼经籍记子孙世守”等,晚年佞佛,不大爱惜祖传藏书,“视同土苴”。

标签: 佞佛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佞佛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3727.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