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臭氧层耗竭:chòu yǎng céng hào jié基本解释:臭氧层遭到破坏的现象。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氮氧化物、氟氯烃化合物及其他痕量气体进入臭氧层所造成。臭氧层破坏后,地面将受到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危害人类健康;使平流层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异常,影响植物生长、生态平衡等。●详细解释:臭氧层遭到破坏的现象。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氮氧化物、氟氯烃化合物及其他痕量气体进入臭氧层所造成。臭氧层破坏后,地面将受到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危害人类健康;使平流层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异常,影响植物生长、生态平衡等。★ 又称臭氧层破坏。在同温层(stratosphere)之臭氧浓度随高度而变化,由15公里约0.2ppm至35公里约lOppmv为最高而在50公里又呈低浓度,但如在标状况下将其压缩只有3mm厚度。当无自然界NOx与人为氟氯碳化物等污染源是呈Chapman反应机制保持平衡臭氧量,其反应式如下: (1)O2 2O (2)O+O2-O3 (3)O3 O2+O (4)O+O3-2O2 反应式(1)与(2)为臭氧生成,而反应式(3)与(4)为臭氧消耗,当自然界或人为污染物由对流层昇入同温层时会产生消耗臭氧的反应: (A)X+O3->XO+O2 (B)XO+O->X+O2 而(A)+(B)反应式则为: (5)O+O3->2O2 其中X可为Cl,NO,OH.,H.。如人为污染源之CFC-12(CF2Cl2冷媒)之破坏 (C)CF2Cl2 CF2Cl+Cl (6)Cl+O3->ClO+O2 (7)ClO+O->Cl+O2 而反应式(6)与(7)两式之反应式与(5)式同,故近半世纪以来工业经济高度发展及生活品质需求,大量排放氮氧及氟氯碳化物造成臭氧层消耗,在同温层之臭氧主要可吸收较短波长290-330nm之紫外线,故臭氧层之破坏会造成皮肤晒伤、皮肤癌及白内障。在蒙特利(Montreal)公约已在1995年禁止CFC氟氯碳化物,以期降低对臭氧层之破坏,预期到2010年能恢复到1990年臭氧层之浓度。
1、挪威、加拿大、阿拉斯加、日本、瑞士、中国等北半球的观测结果也证实有明显的臭氧层耗竭。
2、臭氧层耗竭是指高空25千米附近臭氧密集层中臭氧被损耗、破坏而稀薄的现象。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