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风池:fēngchí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指聚风之处。北周庾信《奉报赵王惠酒》诗:“风池还更暖,寒谷遂成暄。”倪璠注:“风池,如风井之类。宋玉《风赋》曰:‘夫风,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宜都狼山县有山,山下有穴,大数尺,为风井。”土囊,当此之类也。’此云‘风池’,亦犹是矣。”清厉鹗《秋日同少穆竹田敦复过报国院》诗:“风池时动树,秋宇欲销云。”2.人体经穴名。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主治眩晕、鼻渊、目赤、耳鸣、夜盲、落枕等症。《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胆经穴歌》:“风池肩井渊液长,輒筋日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瀆。”注:“从脑空下行耳后,下髮际陷中,大筋外廉,按之引於耳中,风池穴也。”
1、在我们的头上,有三道关卡,分别是翳风、风池和风府穴,寒流来临时请记得打开这三道“抗寒防线”。
2、如刺激风池穴有利于疏通脑部神经,减少疲劳;刺激头窍阴穴可起到淋巴排毒功效;刺激玉枕穴有利于给大脑补充氧分,减轻压力等。
3、风池手足指诸间,右痪偏风左曰瘫。
4、④起于对侧地仓→承浆→颊车→翳风→风池。
6、位于风池穴直上,与枕骨粗隆上缘相平处。
7、风池穴针灸的神经径路研究
8、风池生栾生、海生、捷臣、四运。
9、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
10、目的评价高压氧和康复训练联合风池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效果。
11、配丝竹空、太阳、风池,有疏风明目的作用,主治目外眦痛。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12、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穴对高血压病的降压疗效。
13、结论针刺风池穴对高血压病降压疗效显著。
14、⑤起于对侧承泣穴→迎香→人中→迎香→颧?→下关→翳风穴→止风池穴。
15、清风池馆:《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16、第一组,主穴:球后、睛明、健明、承泣等;配穴:太阳、四白、翳明、风池等。
17、与风池、血海、太冲等相配治疗行痹,是取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18、摇风池畔柳,向日路边葵。
19、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穴,位于头部髓海之下,与阳维脉相连,既可以疏风解表,清头明目,又可充溢髓海,和解少阳。我到访各属会时,所见的都是这无私的一群;他她们的意志,燃点希望,充溢整个会场。
20、春季养阳正当季,头部养生好处多;手指梳头多按摩,疏通血脉是良方;牛角玉梳木梳好,配合按揉风池穴;披头散发莫扎紧,舒活筋骨身体棒。愿快乐安康!
21、针刺风池穴对高血压病降压疗效临床观察
22、风池穴治疗偏头痛应用广泛,疗效肯定,已得到了古今文献的普遍支持。
23、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24、(1932-)福建德化县城关风池人。
25、④起于对侧地仓→承浆→颊车→翳风→风池。(1)定位:在面部承浆穴外侧约1寸之凹陷中。
26、[配伍]配太阳、太冲、阳白、风池、头临泣治眩晕、偏头痛、耳鸣耳聋、目外眦痛。
27、针灸可取风池、承泣、合谷穴,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
28、五行之气都化水,归黄庭,升上风池,透出两耳,则为风;升上山岳,透出神庐,则为云;以雷局作用,升上顶门,吸喝出,则为雷;升上泥丸,入华池,运神水喷?,则为雨;升上绛宫,闪目出,则为电。
29、风池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内。
30、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
31、电兴奋头部穴位(阳白、太白、头维、风池穴)、内关穴,圆形极,感应电,弱刺激,共5分钟,每日一次,3-6次。
32、观察风池穴封闭结合温针灸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33、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
34、一百三前言:笔者在跟随导师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风池穴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灵活,临床疗效显著。
35、西莲峡谷自天梯停车场起至原圃、水帘洞,自然景观如九莲潭、青龙瀑布、天壶、通惠河、天孕潭、看风池、演水瀑布、古栈道、三将棺、水帘洞等。
36、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穴,位于头部髓海之下,与阳维脉相连,既可以疏风解表,清头明目,又可充溢髓海,和解少阳。
37、闽王王审知于唐同光3年(926年)病逝,初葬“闽县灵岫(山)乡怀贤里风池山”。
38、针刺患侧承泣、目外眦、眉中、四白、下关、翳风、风池、百会、合谷。
39、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
40、针刺疗法可用攒竹、承泣、四白、丝竹空、风池、地仓、颊车、足三里、昆仑等穴。
41、运用风池穴按揉术治疗颈性头痛,同时建立诊断规范化、疼痛指数量化、手法量化的方案。
42、睛明、上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新明、风池、百会、内关等,以疏通经络,恢复泪腺功能。
43、目的:观察针刺风池穴、供血穴(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44、清风池、桃花溪、松雪涧、印月潭??长春湖下的全部峡谷叫长春谷,由于地质、植被、水流的不同,形成了四段稍有区分的景致,于是人们便用“风、花、雪、月”来命名。
45、风池穴,针尖向对侧目内眦刺入,深1.5寸左右,细心探寻,使针感扩散至同侧头颞部,以上法运针1~2分留针。
46、方法在传统眼保健操的基础上加项背部的阿是穴( t1 、 t2 、 t3棘突下) 、风池穴、合谷穴等,以推拿手法治疗为主,并配合耳穴贴压。
47、配风池、商阳,有退热解表的作
48、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49、增补16节:55、干洗脸56、十指梳头57、揉风池58揉太阳59、转眼珠60、两掌慰目61、鸣天鼓62、搓耳63、搓降压沟64、揉耳垂65、叩齿66、转舌67、搓颈总动脉68、按揉内关69、推揉涌泉70、复式呼吸法。
50、眩晕加头维、风池;夜眠不安加四神聪、神门;烦躁者加太冲、合谷。
51、风池穴进针时,针尖对准对侧眼球,强刺激促使针感达到眼部。
52、风池、风府、四神聪、神庭、内关、神门。
53、保护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中孕含着大量的具有经济意义的植物,初步统计有药用植物294种,占保护区全部维管植物68%,常见的种类有:甘草、麻黄、防风、柴胡、益母草、黄芩、香蒲、芦根、穿龙薯蓣、黄精、一叶秋、肋柱花、香青兰、兰盆花等。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艾灸治疗蛇串疮的临床研究》、《关于骑竹马灸穴定位的初步认识》、《针炳上燃艾治疗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170例疗效观察》、《苇管器灸耳道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硝酸一叶秋碱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28例疗效观察》、《针刺风池等穴“气至病所”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观?察》、《针刺经络感传与气至病所的临床观察》等30余篇。
54、前言:笔者在跟随导师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风池穴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灵活,临床疗效显著。
55、主穴:天牖、风池、瞳子?、攒竹、睛明、臂?、四白、承泣。
56、诸病于内,必形于外”,准确点击百会、风池、太阳、玉枕穴位,调动头部神经系统,主治偏头痛、失眠、眩晕、颈项强痛、鼻塞等症状。
57、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