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慨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66
更新于

悲慨:bēi kǎ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悲伤感慨。 晋 王羲之 《又与殷浩书》:“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何能不痛心悲慨也!”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游蒲涧追和崔菊坡韵》词序:“后二十五年,奉使 岭 外,拜公祠像,俯仰今昔,輒和公所作《水调歌头》,以寓悲慨云。” 何其芳 《画梦录·独语》:“绝顶登高,谁不悲慨的一长啸呢?”★悲慨(bēi kǎi)意为:悲伤感慨。多在古代诗歌中出现。如: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一名字就是《悲慨》。

1、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笔端饱和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激情,在字里行间涌流。

2、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

3、今横议妄生,成此贝锦,使垂灭之贼复获苏息,所以痛心绝气,悲慨弥深。

4、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5、留下了“空怀济世安民略,未展酹恩报国身”、“兔裘常把丹青照,遗草还留奕祀吟”、“归骨故原存气脉,朝廷为我恨生平”等悲慨激壮的名句。

6、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二句,表面上写“雪浪石”以后僵卧枯榆树根旁,不能再抗敌的遭遇,从而表达了诗人报国不得的悲慨。

7、其艺术风格,或潜气内转,或纵横捭阖,或悲慨淋漓,或超尘高蹈,从而使滇词具备了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相当的文化品位。 

8、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天才”。

9、这曲子笔大如椽,音调悲慨,总结了全书,我说是“结局”,全书的结局就是“人散’。

10、花落鸟啼的暮春景色总易触发流光易逝的悲慨,尤其是青年女子,更易产生青春虚度的痛苦和叹息。

11、质朴率直,自然朗畅,多沉郁悲慨之气。

12、其艺术风格,或潜气内转,或纵横捭阖,或悲慨淋漓,或超尘高蹈,从而使滇词具备了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相当的文化品位。

13、诗中赞仰唱叹,低徊流连之致,发抒悲慨,而又亦庄亦谐,亦足可回翔玩味。

14、《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5、渊明此诗,将素月辉景荡荡万里之奇境,与日月掷人有志未骋之悲慨,打成一片。

16、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但从人格力量和美学角度看过去,项羽因了虞姬,因了在最后一搏的生死关头竟然对虞姬“泣数行下”,让后人,至少是让我觉得,这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大将军更有人情味,更具个性光彩,比起刘邦来也就显得更真更善更美。

17、(羽有美人名虞,骏马名骓)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之士穷途末路的悲慨,“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宋朱熹语)。

18、其有父子同在圣门而均预贤人之列者,则颜无繇之於颜子,曾子?之於曾子:无繇垂首弓身,谨厚可念,启人子丧而无以营葬之想,更有以明夫子“短命”之悲慨;子?春服临风,浴沂风雩,或有得於参之善养,而宜乎夫子“与点”之叹美。

19、一百七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

20、摘要《诗经》中的征戍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先秦时期华夏族内部及其与“四夷”之间的军事冲突及社会各阶层民众在烽火遍野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展现出一幅幅情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先秦历史社会画卷,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徵:雄壮激昂的英雄战歌场面宏大,气势雄壮,感情激昂,有一种阳刚之美;悲慨苍凉的徵夫心曲格调低徊哀伤,沉郁悲壮。

21、由于有颔联饱含悲慨的抒情在前,这一联所透露的便不是单纯的沉醉享乐,而是透出了无可奈何的悲凉颓放情绪。

22、《对照记》中没有张爱玲与父亲或母亲的合影,也没有她父母亲的合影,这些照片的缺失使《对照记》创设了一股幼时的失落感或被遗弃的情境,呈现出“褪了色”的苍凉。摘要《诗经》中的征戍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先秦时期华夏族内部及其与“四夷”之间的军事冲突及社会各阶层民众在烽火遍野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展现出一幅幅情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先秦历史社会画卷,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徵:雄壮激昂的英雄战歌场面宏大,气势雄壮,感情激昂,有一种阳刚之美;悲慨苍凉的徵夫心曲格调低徊哀伤,沉郁悲壮。

23、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24、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枨触,不尽悲慨。

25、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笔端饱含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激情,在字里行间涌流。

26、这是一首雄浑悲慨的吊古抒怀词。

27、严秋”十二句,写边塞战场情景,激壮苍凉悲慨,使人神魂飞越。

28、下片从序言兴尽悲来四字翻出,写出追远怀人的深深悲慨。

29、而写的诗句“精忠报遗恨,濡笔还挥涕”更是深深寄寓了他对时世家国的悲慨。当代佛门之人一心,积数年辛劳,遍寻弘一法师各个时期的珍贵遗墨,濡笔摹写。

30、吊古伤今,咏物抒怀是兼济不达的悲慨;寄青山水是独善其身的写照;凭藉老庄思想

31、鲍照这组《拟行路难十八首》的基本主题之一就是悲慨人生无常,这首诗就属于这类作品。所作乐府《拟行路难》十九首(一作十八首)以及《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均较有名。

标签: 悲慨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悲慨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4616.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