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农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58
更新于

司农:sī nó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吕氏春秋·季冬》:“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器械既成,以给司农,司农者,田官也。”《汉书·东方朔传》:“ 后稷 为司农。” 颜师古 注:“主播种。”2. 官名。 汉 始置,掌钱谷之事。亦称大司农,为九卿之一。 汉 建安 改为大农,由 魏 至 明 ,历代相沿,或称司农,或称大司农。 清 代以户部司漕粮田赋,故别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农。 清 光绪 年间, 常熟 人 翁同龢 为户部尚书,世有以“司农常熟世间荒”讥之者。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1、兼权司农卿,寻直龙图阁,因任。

2、郑玄注引郑司农云:“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质。

3、郑司农云:一州之牧。

image.png

4、数岁,拜为宕渠令,显拔乡佐玄贺,贺后为九江、沛二郡守,以清洁称,所在化行,终于大司农。

5、唐代在司农寺设有上林署置令及丞,掌管苑囿及藏冰等事。

6、唐王朝在殿中省的尚乘局、太常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司农寺、太府寺等寺内,以及将作监、少府监、都水监等监内,均设置典事官,属于流外番官。

7、郑玄注引郑司农说,以为六典即产六官之典。(《唐六典》)。

8、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司农少卿杨敬之小女,年十三,以六韵诗题此寺。

9、未几,改授塔世帖木儿为大司农。

10、司农注:“读如?哓之哓。

11、唐代司农卿、少卿的一般职掌包括负责接收地方税收、管理本司下属、经管京畿屯田、参与修国史、荐贤举能、衔命出使等方面

12、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

13、少司农吕天池按粤西,括俸金为成祠宇,置祀田。每家水田中也有小块祭祀田,插秧均从祭田开始。

14、高宗绍兴三年(1133)守司农寺丞。

15、四月归大司农印,复致士。

16、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三司察市易,司农发常平仓,三卫具熙河所

17、天监七年,以太常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农为司农卿,三卿是为春卿。

18、郑注:“郑司农云:?,脯也。

19、垲为司农时,尝上疏请“进恬退,斥容悦,以励士大夫廉耻,养难进易退之风。

20、八年,立司农司,授山东东西道巡行劝农使。

21、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设常平仓,以给北边,省转漕。

22、以公事左迁黄门侍郎、司农卿。

23、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

24、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

25、郑司农云:‘营国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後市,野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之属是也。九夫多扮演老年妇女,在表演风格上有贫富之分,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钓金龟》中的康氏等。

26、籍田,则供耒于司农卿,卿以授侍中;籍田所收以供粢盛、五齐、三酒之

27、举劾永昌太守刘君世以金蛇遗梁冀,事发觉,以蛇输司农。

28、山东省定陶县棉麻公司农艺师。

29、郑玄注:“郑司农云:劝防,引六绋。

30、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

31、’郑注:‘郑司农云:“皇,羽覆上。

32、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礼部有修明典礼、?正文风之责,故秩宗清要,非儒臣有宿望者,不得滥竽其间。大司农改为羲和,后更为纳言;大理改为作士;太常改为秩宗;大鸿胪改为典乐;少府改为共工;还有,“光禄勋”等改为六监。

33、大司农”职掌谷货,统领太仓、籍田、导官三令。

34、《古文苑?扬雄<百官箴?大司农箴>》:“厥僚后稷,有无迁易。

35、有太府出纳使、司农出纳使、含嘉仓出纳使。

36、上以为才,召拜司农卿,迁京兆尹。

37、郑玄注引郑司农曰:“百家为族。

38、及后宫的过失,官至大司农。

39、查中国历代“玄”姓名人,都出生于宋代以前:西汉有玄俗,名医,传说他有形无影,得到河间王赏识,欲以爱女相配,他逃婚至恒山东汉有玄贺,得到名臣第五伦的推荐,历任九江太守等职,以清正严谨著称,累官大司农;南齐有玄览,是当时有名的政论家。

40、司空张济罢,大司农张温为司空。

41、傅党官任司农寺丞,被授为汀州知府(今福建省长汀县)。

42、门上一联是“守道还如周柱史,著书曾学郑司农”这一联中的周柱史是指老子,他的《道德经》流传至今,而郑司农是指郑玄,他是以著书出名的。

43、汉郑司农云:“谓行停水,沟形当如磬,直行三,折行五。

44、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衽席,单席也。

45、226年,秦宓病逝,官至大司农。

46、而今中尚方敛诸郡之宝,中御府积天下之缯,西园引司农之臧,中厩聚太仆之马,而所输之府,辄有导行之财。

47、《周礼.天官.阍人》“阍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

48、凡纲运受纳及封桩支用,月具数以报司农。

49、天兴元年正月,起复为大司农。

50、摘要“指事字”于“六书”中之次第,许慎列为“六书”第一,班固次于第二,郑司农位置于第四,后世学者皆依班固。

51、蒙逊所灭,又虑奇镇克岭南,乃迁于乐都,留大司农成公绪守姑臧。

52、将使汝为司农袖中笏,击逆竖首舒愤郁。

53、盐铁乃百姓生活、生产之必需,故秦、汉大司农属官有斡官、铁市长丞,专管盐铁诸事。

54、二年三月,授京西司农卿,俄改司农大卿,转御史中丞。

55、国王命淳于棼接任南柯太守,又让周弁、田子华分别为南柯司宪、司农,协理南柯。

56、以天锡为中都山北道巡行劝农使,兼司农丞。

57、故大司农楼玄、散骑中常侍王蕃、少府李勖,皆当世秀颖,一时显器,既蒙初宠,从容列位,而并旋受诛殛,或圮族替祀,或投弃荒裔

58、《郑司农注》恤谓相忧也。

image.png

59、选授右司都事、南京路司农丞。

60、当时同僚惊恐,劝他到省署谢罪,石不从,抚宪素闻石清正,并且杖之有理,对他的正直无私极为赞赏,于是保举他升为代理知府,当时人称誉他有“段司农遗风”。

61、唐宋元,名人辈出,其中进士49人,知县以上的官员24人,在国史、方志和《中国人名大辞典》中立传的13人,其中唐毛诗博士、金州刺史林嵩,宋直龙图阁学士、司农卿林?和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王伯大,元昭文馆大学士、行省参政王都中,堪称佼佼者;境内有天然避风港,《福宁府志》称其“阻山带海,夷船乘风,一帆数点,烟峦缥缈之间,瞬息及岸,洵?濡重镇,闽浙门户”,有道是“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

62、时方行手实法,使民自疏财产以定户等,又使人得告其不实,司农寺又下诸路,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63、郑司农云:‘蒸而献功。

64、出处:宋?叶适《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已而遍观诸书,博求百家,融会通浃,天文、地理、象数、异书,无不该极。

65、国家每岁阅司农户,容仪端正者归太乐,与前代乐户总名“音声人”。

66、秦汉通常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即中央各机关的总称。

67、注引郑司农曰:“谓坐为盗贼而为奴者输于罪隶、舂人、槁人之官也。

68、郑玄注:“郑司农云:‘展衣白衣也。

69、稹仲兄司农少卿积,营护丧事。

70、光和七年,征拜尚书,迁大司农。

71、秦、汉大司农位列九卿,为国家农业管理最高行政长官,举凡国家钱谷租税收支均归其掌管。

标签: 司农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司农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4656.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