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戎:xiǎo ró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周 代兵车的一种。《诗·秦风·小戎》:“小戎俴收。” 郑玄 笺:“此羣臣之兵车,故曰小戎。” 孔颖达 疏:“先启行之车谓之大戎,从后者谓之小戎。”《国语·齐语》:“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 韦昭 注:“小戎、兵车也。此有司之所乘,故曰小戎……古者戎车一乘,步卒七十二人,今 齐 五十人。”★《诗经.秦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小戎,美襄公也。备其兵甲以讨西戎,西戎方强而征伐不休,国人则矜其车甲,妇人能闵其君子焉。」或亦指为武人出征,其妇念之之诗。首章二句为:「小戎俴收,五楘梁輈。」小戎,兵车。
1、1933年11月省委秘书处由马家沟河沟街搬到小戎街2号。《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2、“小戎,允姓之戎子女也”。
3、’《诗?小戎》笺‘赤身黑鬣曰骝。
4、另外,秦风中的《小戎》、《无衣》等,也是表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斗志昂扬,情绪乐观的战争诗。
5、《诗?秦风?小戎序》“国人则矜其车甲”汉郑玄笺:“矜,夸大也。
6、1933年夏,满洲省委机关转移到小戎街2号,即满洲省委机关秘书长冯仲云的家,后改为省委秘书处。
7、五人为伍,轨长率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率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率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率之;十五乡出三万人,以为三军。
8、《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9、(见《国风?秦风?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10、南岗区光芒街40号(原小戎街2号),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在哈尔滨保存下来的唯一旧址。
11、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小戎。
12、有个小戎知兵女,逐马褰裙飞矢。
13、倪?注引《诗?秦风?小戎》:“温其如玉。
14、再为申大义,长驱歌小戎。
15、《诗?秦风?小戎》“阴?鋈续”唐孔颖达疏:“阴板之前,又有皮?,以白金饰其相续之处。
16、姬夷吾之母为小戎子,她与其姊大戎狐姬同嫁晋献公。
17、小戎:兵车。
18、《小戎》所写内容,虽与上面所说史实有关,但不等于说此诗就是直接赞美秦襄公,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19、本监以《周礼?考工记》及《小戎》诗考定:车轮崇六尺,轵崇三尺三寸。
20、小戎章,诮其昧于车制,乃削木为小戎,市绢作人马御轮执辔,欲观者出示之。
21、1933年夏,机关转移至小戎街2号。
22、每里五十人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领。
23、乃御小戎,抚轻轩,中畋四牡,既佶且闲。
24、《诗经?秦风?小戎》云:“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25、小戎?收,五?梁?。
26、《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27、然失之太峻,有《秦风?小戎》之遗,非《颂》诗比也。
28、《诗?秦风?小戎》作“板屋”。
29、因车厢较小,故称小戎。
30、而当时晋国,戎与狄不分,驱戎、大戎、小戎又都称之为狄。
31、三联最有文化的同事不是朱伟,也不是苗炜,是贝小戎,平时我们都叫他小贝,有时候他长得跟贝克汉姆一样帅。
32、诡诸,狐季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
33、夷吾之母为小戎子,她与其姊大戎狐姬同嫁晋献公。
34、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生文公重耳,小戎生晋惠公夷吾,故为晋舅氏,及“文襄之世”狐氏极盛。叙说公元前八世纪秦襄公“备兵甲、讨西戎”故事的《诗?秦风?小戎》日:“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35、乃御小戎,抚轻轩。
36、《诗经?秦风?小戎》曰:“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37、乃御小戎,抚轻轩。
38、晋献公时,有“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杀,狐突的两个外孙,狐季姬生的夷吾,小戎子生的重耳都出逃在外。
39、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生文公重耳,小戎生晋惠公夷吾,故为晋舅氏,及“文襄之世”狐氏极盛。
40、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
41、如《小戎》之‘参’与‘中’。
42、《诗?秦风?小戎》:“龙盾之合,鋈以??。
43、羌来源于若人、羌人,与春秋时入居中原的陆浑戎、阴戎、小戎等同族同允姓。
44、在史籍《左传》中称,晋献公“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
45、唐元稹《奏制试乐为御赋》:“大道既移,则舞行象成於倒载;小戎或驾,则琴音决胜於驺歌。
46、军队与之合?,亦按伍、小戎,连、旅四级编组,每家出战士一人,一乡二千人为一旅,五旅组为一军,全国共三军。
47、薛巍,笔名小贝、贝小戎,200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三联生活周刊》、《第一财经日报》专栏作者。
48、《汝坟》之与《小戎》同为念君子也。
49、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姬姓,小戎允姓,《史记?晋世家》却说:“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