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摩崖:mó yá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 摩厓 ”。山崖。多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诗文、佛像等。《宣和书谱·正书一》:“ 遂良(褚遂良 )喜作正书,其摩崖碑在 西洛 龙门 。” 清 冯云鹏 《金石索·石索五》:“ 北齐王 子椿徂来山 摩崖,在 泰安县 徂来山 映佛巖 。”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我陆续曾收得 汉 石画像一箧,初拟全印,不问完或残,使其如图目,分类为:一、摩厓;二、阙,门;三、石室,堂;四、残杂。”★刻在山崖石壁上的碑文、经文、佛像、诗赋等。因崖壁凹凸不平,所刻文字无法整齐统一,反而形成雄伟豪放的独特风格。由于崖壁粗糙,经年暴露于外,受风雨侵蚀,所以今所见的摩崖书笔致多圆劲浑厚而少方峻,如〈汉石门颂〉、〈唐舜庙碑〉便是。
1、近旁有听诗叟、洗砚池,摩崖石刻“雁荡第一泉”等景点。
2、错高湖,家乡的湖,你是你的儿女们的骄傲,你是你的儿女们的光荣。你的今天无限美好,你的明天将会更加光辉灿烂。151异性友情的发展,就象双曲线,无限接近担永不触及。卢梭152俯瞰南完寺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还有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使我感到如坐云端,遨游于仙境,无限快活。
3、西南麓的“驾鹤书院”、“小桃源”等古代摩崖石刻,且规模稍小,影响了景观效果。
4、松林坡距圣寿寺约1公里,摩崖龛,刻佛、菩萨等像。
5、另外,贤明山脚葛溪旁,旧有“登云钓月”四个摩崖大字,相传也出于苏东坡的如椽大笔。
6、岵嵝山是历代将官贤俊莅铜山视海观风之胜地,留有诸多吟咏题镌,其五姥石崖壁上现仍存有明代以来周德兴、蔡潮、罗万里等人所镌“天开文运”、“学海文澜”、“登山观海”、“山海巨观”、“结山水缘”、“丈夫襟度”、“小蓬莱”等大小不一,楷、隶、行、草不同,风格迥异的摩崖石刻。
7、云南石窟与摩崖造像艺术
8、寺左石壁上有摩崖石剑“石泉”及清光绪元年(1875)云霄抚民厅同知欧阳骏题诗一道:“螺环碧护万峰,万笏朝天象不凡。
9、又分别题写了“红楼别浦”和“碧海红楼”摩崖石刻。
10、元年(1102年)邓御夫在洞之东壁摩崖刻《清凉洞记》云:此洞古老,相传秦皇....自北宋崇宁年间邓御夫力驳昌邑造之说,力主秦皇避暑宫之见,谬传八百余载。
11、馆藏主要内容共分宝墨轩、摩崖石刻、古炮台三个部分。
12、摩崖正在江流转弯处的上一侧南岸,流水贴着摩崖石壁转过弯来,慢了许多,江面开阔一倍,江水漶漫开去,不深,可以涉水而过。
13、济南玉函山隋代摩崖龛窟造像
14、为纪念这一盛景,有文字记载的石刻有多处,最早属明朝万历七年,临淄县令黄策的摩崖石刻之“温泉”;其次是毛维驺的诗碑,碑南山岩上镌有“温泉修禊”,未著年代。
15、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在甘肃成县天井山摩崖。
16、现存摩崖题刻的一半,行、草、隶、篆诸体俱备,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誉为“东南碑林”。
17、宗工布摩崖造像年代最晚下限大约是在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
18、河谷中涓流如带,怪石嶙峋,更有1743年清帝乾隆幸临提诗及摩崖石刻闻名遐迩。
19、乐山小道士观摩崖造像
20、昨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中南龛摩崖造像1300余年来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综合整治工程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21、此外山上还有长达260米的摩崖石刻群和碑林,石刻岸面整齐,岸石完整,是难得的石刻艺术。
22、牛首山森林公园内除原有的牛首山古塔、南唐二陵、郑和墓、摩崖石刻、岳飞抗金故垒、观音洞、观音阁等古迹外,近年来又发展建设了祖堂山的宏觉寺、李瑞清墓、南京市苗圃基地、国际马术俱乐部等新的观光点。
23、此诗刻在祁阳浯溪摩崖三绝堂中兴颂左侧。
24、之后,他于《龙门二十品》、《张猛龙》、《郑文公》、《石门铭》、《瘗鹤铭》等造像、碑刻、摩崖无所不习,深得北碑三昧。
25、三角山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景点“笔架飞瀑”,壮观奇特,载入《中国名胜辞典》;“三角云开”被列为黄州府浠川八景之一;“白甫堡”为李白杜甫饮酒赋诗之处,至今遗址尚存;“西陵崖”有苏东坡、郑板桥题留的手迹;“采药石”、“疗虎沟”是李时珍当年采药留下的痕迹;“六一登高”传为欧阳修晚年登临三角山留下的石刻;北宋大文毫苏东坡在黄州为官时,春日登上三角山后,返程小憩于绿阳桥,曾填出著名词句《西江月》野弥弥浅浪,横空暖暖微宵,障泥未解玉骢骄,我醉欲眠芳草。
26、洞中摩崖分布在两壁最上层。
27、儒、释、逍三教遗址四布,历代摩崖石刻碑记林立。
28、啸台崖壁还有唐宋摩崖造像,西方极乐世界,十八罗汉。”唐包融《阮公啸台》诗:“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
29、其中“大空王佛”四字佛名,全高9.6米,为我国北朝摩崖刻经之最,堪称“榜书之宗”。
30、与石纽山隔江相望的崖壁上有摩崖阴刻楷书“甘泉”二字。
31、《山河堰落成记》此摩崖原在褒河石门南数十步河西侧山崖间,通高226?,上沿宽510?,下沿宽506?,四周鼓出约15?的边子,崖面两端内收、中部外鼓呈曲形。
32、悬崖下山泉滴漏,形成有“秋棠”“甘露”二泉,开元寺遗址周围崖壁上有“山高水长”“逍遥游”“德岩犹龙”等历代摩崖刻石,雄浑遒劲,清晰可见。
33、其主要景点有赤壁摩崖、拜风台、凤雏庵和翼江亭等。
34、云摩洞座落在海拔800米的山腰处坐北朝南,背风向阳,因在夏季常有云雾升起并有白云摩崖相过得其名。
35、西窟为袁锦道祠,宽5米、高4米、进深1.5米,成石龛状,龛内摩崖有袁锦道及其妻妾坐像。
36、青芝山摩崖题刻位于连江县?头镇青芝山。
37、文艺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如何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成为当时延安文艺界朱寿龄奇云摩崖风采欲飞张力向阳的一侧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8、汉光武帝刘秀曾在山上筑坛祭天,并谥封为“青坛山”,曹丕、刘桢、杨巨源、王阳明等名人大家竞相登临题诗作赋,摩崖刻石。
39、徂徕山重峦叠嶂,秀水萦绕,古松翠柏,苍劲飘逸,碑碣林立,摩崖石刻布满其中,徂徕夕照系泰山八大景观之一。
40、还有远古生物化石、古人类活动遗址、摩崖石刻和古代宝塔、瑶族村寨、客家围屋等古建筑物可供游客观赏。
41、步出一洞天,前面是两块“雄峙南天”的巨壁摩崖;右边一块镌刻着“海南第一山”,左边一块镌刻着“南天斗宿”。
42、其上的自然生态保护林区和七一水库,环境优美,景色秀丽,还有始建于宋的科山寺及科山书院,明清时建造于山腰的“甘雨”、“青雨”、“登云”、“志灵”诸石亭,寺房有庄先生祠、刘望海祠、魁星造像,并有解放后兴建于山麓的“治山治水纪念碑”,现代兴建的惠女广场、惠安革命烈士纪念碑、百狮园等大型建筑,更有宋明以来文人学士的20多处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
43、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弥勒佛前后经过九十多年建造而诞生。
44、子午谷摩崖石刻记录了这些事情。
45、巴蜀摩崖石刻建筑营造技术
46、经查,其时在镇海任水师统制戍守在镇海的正是名叫冯枋者,至此,摩崖石刻“惩忿窒欲”是谁写的问题终于搞清了。
47、横山接引寺摩崖菩萨立像高5.5米,作与愿印状,头戴高宝冠,双垂宝缯,面相丰圆,方颐薄唇,直鼻深目。
48、过石门,至登云梯顶,有摩崖阴刻,楷书直下“第一山”三字,每字高1.5米,宽0.8米,字迹清晰。
49、一期整治后的烟霞洞景区,形成一条更清晰的游览路线:游客从满觉陇路口的大门进入后,一路沿着石阶而上,过烟霞洞,再往洞旁的小路上去,过舒啸亭、陟屺亭和吸江亭,到达“啖云”,最后到达南高峰,沿途可欣赏40多处摩崖石刻。
50、据光绪《永嘉县志》、《东瓯金石志》等记载,此山摩崖题刻多达五十余处,但在“文革”期间遭受严重破坏。
51、香头鼎盛(摩崖石刻“白云深处”四个大字相传为寺中得道高僧迥道人
52、青龙背西石壁上有“龙华三会”、“登峰造极”、“东方极乐”及“高哉九华与天接,我来目爽心胸扩”等摩崖石刻。
53、叶向高在青芝山的诗刻在青芝寺大门右下侧的猿公洞中,摩崖高227厘米,宽152厘米,行草,纵12行,字径10厘米(图一)。
54、简介字墨之,号摩崖山人,室称“午夜斋”,1945年生于山东省阳谷县。
55、畔的苍山翠峰中,有一处宋代摩崖石刻,这就是为记录和赞颂青泥岭道路改建工程而制作的《新修白水路记》,俗称“大石碑”。
56、对一个人,巨大的安宁与幸福,往往来自于对“献身”行为的享受和自我欣赏,而不是来源于索取。蒋方舟194古人遗风,云南安宁温泉摩崖石刻群
57、在海拔450米一750米的山腰是藤龙山最壮美的藤海森林,铺天盖地的山藤,攀树摩崖,迭宕起伏,如大海风涛波澜壮阔,远望如千座绿色蓬帐之云集,近看如万条飞龙凌波腾起,千军万马不能比其壮美,千山万水方可比其雄奇,观藤海人生一大幸事,不攀藤龙山人生一大遗憾!
58、(千佛塔)、明代华阳洞诗碑和半山摩崖题刻等。
59、李白、王安石、汤显祖、阮元、袁枚、朱彝尊、郭沫若等历代名人墨客和当代文豪都纷纷赞颂石门洞并留下优美诗文,形成摩崖碑刻117处、正、篆、隶、行、草各体书法佳作纷呈异彩,使石门洞成为浙江省摩崖题刻密度最高的景区之一,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千古之迷摩崖石刻蝌蚪文所在的蝌蚪岩等景区正在开发中。
61、痛则大哭,喜则大笑,只要是从心底流露出的对世界的真情感,都是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经得起岁月风雨的推敲,值得我们久久珍爱。
62、在《东岩壁纪》刻石对面平整的“廉石”上有一块宋祖无择三言诗碑和唐东岩壁纪互映生辉,堪称花果山摩崖题刻中的双璧。
63、丹棱摩崖造像艺术已先后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道教、佛教石窟艺术》、《四川隋唐时期的摩崖造像》和《四川摩崖造像调查与分析》等书刊画册,发行海内外,在国际宗教考古研究中产生了较大的景响,仅1998年就有来自日本、印度、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名专家学者到实地考察研究。
64、预应力锚杆技术加固涞滩摩崖造像危岩体
65、俯瞰南完寺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花草簇拥,还有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使我感到如坐云端,遨游于仙境,无限快活。
66、在田坑村南白马山上,有摩崖阴刻楷书,字径28厘米见方,三行竖写,中间为“张祖师位”,左右两行为“栖耕童子”、“采矿郎君”。
67、有摩崖阴刻楷书,字径28厘米见方,三行竖写,中间为“张祖师位”,左右两行为“栖耕童子”“采矿郎君”。
68、对照摩崖石刻“惩忿窒欲”的不羁风格,似乎不乏某种相似之处,这就容易使人相信摩崖石刻“惩忿窒欲”的书家便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了。
69、《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
70、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开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历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
71、庙后有一勒于1274年详述建庙由来的摩崖石刻,叙述建庙历史:福建莆田人林松坚林柏坚兄弟随做官的父亲落籍现新浦,某日二人遇飓风翻船,飘流至东龙岛,认为是天后所救,遂在东龙岛建天后庙。
72、阳城县润城镇上庄古村东北方向可乐山腹地,晋城市考古学者裴池善发现一块刻有“五丁手辟”的巨型榜书摩崖石刻,初步推断与上古神话“五丁开山”有关。
73、摩崖石刻,玉字金简之书;天然灵芝,玄霜绛雪之补。
74、沙滩的尽头还可以看到复制的大浪湾摩崖石刻,香港境内共发现了八组这类石刻,可能是先民社会原始宗教之遗迹,如图腾崇拜、天神崇拜等。
75、主要包括山体、瀑布、溶洞、天齐阁、天齐池、摩崖石刻、天齐湖及沿湖齐都码头、花架廊、水榭观瀑、太公钓鱼台、子石矶、草房水车、龙池秋月、矮槐夏日等艺术小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