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魏阙:wèi quē 基本解释:[gate of the imperial palace] 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详细解释: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魏闕何由到, 荆州 且共依。” 清 金农 《吴江朱志广下第后闻作粤西山水之游》诗之一:“席帽奚伤落羽悲,晓辤魏闕又天涯。”★◎ 魏阙 wèiquè[gate of the imperial palace] 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古代宫门外的阙门,为悬示法令的地方。后亦作为朝廷的代称。《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幼学琼林.卷三.宫室类》:「书室曰芸窗,朝廷曰魏阙。」
1、二百三这些人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不一定非得身居庙堂之高,心存魏阙之上,但他们具体真实,亲切可感。
2、【事例】:余独坐一隅,孤愤五蠹,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
3、同“心在魏阙”。
4、自商道否闭,周德陵夷,历藏史以同尘,弃柱史以隐远,东离魏阙,西度函关。
5、所以我们有“穷年思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肺腑感叹,所以我们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气质,所以我们有“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文化人格。
6、第二、“江湖”除了前面所讲的意义之外,还有与京城相对的意义,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就是明显的例证。
7、分,指日月分离数:气数;命运资:禀受高明:指日所禀受的物琪既高且明卑浊:指日蚀婴:遭遇倾离:指崩坏回天:使天回转倒日:使日倒行形骸之内:指生命济:救助夷:平息魏阙:天子之宫阙格:至;达上下:指天地区区:小的意思木:指棺光:通「广」四表:四方之外翳:掩蔽蕞尔:小貌土:墓弱情:病中之情哀志:将死之志长?:长远的谋划短日:生命将尽远迹:远大的功业促路:短促的人生之路岂特:岂只瞽史:此指掌日蚀之史官异:感到奇异阙景:失缺日光黔黎:百姓怪:感到奇怪颓:塌坏其:指魏武帝顾命:顾托遗命冢嗣:指长子文帝曹丕贻:遗留四子:指曹丕、曹植、曹彪、曹彰略:谋略隆:兴隆训:训戒弘:大是:对持:抱持姬女:姬妾所生的小女季:古以排行小为季豹:武帝小儿名。
8、其取象于大隐即朝隐,虽处魏阙紫闼而无异林泉丘壑,是不言而喻的。
9、《飞丸记?发迹锄强》:“欲把丹心悬魏阙,且将白简奏朝廷。《飞丸记?代女捐生》:“痛心如割,焦愤如焚,霹雳从空起。
10、’”,成玄英疏:“魏阙,象魏观阙,人君门也,言心存荣贵。
11、地列周封,心驰魏阙。
12、此外象魏收《魏书》,在记事方面亦有其长处。也因此,魏阙或者象魏,就成了朝廷的代名词。
13、山遮魏阙路,日隐洛阳云。
14、鸾凤标魏阙,熊武负崇牙。
15、《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升降文陛,逶?魏阙。
17、戏楼前抱柱悬有一联,长约3.6米,联曰: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
18、唐张说《蜀路》诗:“秦京开朱第,魏阙垂紫缨。
19、高诱注:“魏阙,象魏也,悬教象之法,浃日而收之,魏魏高大,故曰魏阙。
20、书室曰芸窗,朝廷曰魏阙。
21、魏阙下面两边,是悬挂政令的地方,所以又叫“象魏”。
22、如鲍照的《芜城赋》,通过对比广陵昔盛今衰的兴亡变化,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豪华奢侈,抒发了华屋丘山、人生无常的感慨;孔稚?的《北山移文》辛辣地嘲讽了身在江湖、心在魏阙的假隐士;庾信的《哀江南赋》描写了自己的身世之悲,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23、诚孝既至,则归梓宫于陵寝,奉两宫于魏阙,绍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24、第八回:“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心怀魏阙,岂知平地风波,生此异事。
25、戏台两侧立柱上有这样一副对联: 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 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 凝望着这副对联,我联想到这建于1 80 7年的湖广会馆曾是京都人文荟萃之地,京剧艺术大师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等都曾在此演出……不禁感慨地对李世英说:你已经在此主持了三百场演出,今天的三百零一场是一个新的开端。
26、方浪?神京,腾装魏阙,徘徊经过留憩。
27、《吕氏春秋?审为》:“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一说是著名艺人詹子范之父,光绪年间曾任贵州遵义知府,因喜爱琴棋书画,故从黔带回扬琴。
28、总是老先生身在江湖,心悬魏阙,故尔忧愁抑郁,现出此症。
29、但读者从诗人以雪自喻这一点来体会,至少会感到鲍照虽“心存魏阙”,却还没有低声下气到对权贵豪门摧眉折腰的地步。
30、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由于他们妨碍了非法分子牟取暴利,结果成了非法集团的眼中钉。
31、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32、舞台为方形开放式,正中挂有“霓裳同咏”的匾额,两侧对联是:“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格调高雅,不落世俗,既呈现出堂正之气,正人君子之风,又从文静中感受到平和、宁静、幽雅、柔和的境界之美,白雪阳春成绝调,高山流水有知音!
33、宋朝宰相王十朋路经此地曾写下“魏阙回头远,蓬门去路长。
34、虽复南瞻魏阙,山川悠远,北面之礼,不敢废失。
35、路经此地曾写下“魏阙回头远,蓬门去路长。
36、《黍官引》:“公车诣魏阙,天子垂清问。
37、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38、相逢且尽嘉鱼乐,魏阙能忘湿紫泥。
39、唐李勉为州刺史(江西观察史),登台北望,慨然曰:‘余虽有不及子牟,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名乎?
40、王琦注:“即身在江湖,心存魏阙之意。
41、辛弃疾在带湖闲居,提出“平戎万里”这样严肃的政治问题,既是对韩南涧的期望,更表现出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对国事的关怀。
42、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济世夷难之智,而受困魏阙之下。
43、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这只是不绝如缕的先秦遗响,更多的是“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之辈:“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的假隐士和“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伪道学满坑满谷。
44、昔国步初屯,兵缠魏阙,群后释位,投袂勤王。
45、上联写“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下联配“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
46、唐李勉为刺史,登台北望,慨然曰:‘予虽不及子牟,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乎?
47、臣迹遐陬,心驰魏阙。
48、自醍醐山陵,云愁水咽,永辞魏阙之月,不拂秦筝之尘,时时慰幽闲者,书画之戏而已。
49、魏阙或者象魏,既正当大路又高大魁伟,岂非不折不扣地“当途高”?
50、为州刺史(江西观察史),登台北望,慨然曰:‘余虽有不及子牟,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名乎?
51、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儒道互补,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传统文人多“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
52、魏阙共朝宗气象万千宛在洞庭云梦;康衢偕舞蹈宫商一片依然白雪阳春。
53、可见,司空曙写自己厌倦仕途是出于本性,劝李端坚守初衷是出于真情,他们都不是那种“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或想走“终南捷径”的人,正因有如此襟怀,才写出此笔文字,方达到此种境界。
54、《飞丸记?盟寻泉石》:“心瞻魏阙常意悬,游鱼恋饵吞线。
55、计习训淹年,听受累纪,然俊造之流应问于魏阙,不革之辈宜返于齐民,使就郡练考,核其最殿。
56、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吕氏春秋?审为》: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
57、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58、《群公集毕氏林亭》诗:“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