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吴装:wú zhuā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亦作“吴粧”。1.指中国画的一种淡着色风格,相传始于 唐 吴道子 的人物画,故名。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论吴生设色》:“尝观( 吴道子 )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澹……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 吴 装。”2. 形容色彩淡雅者。 宋 洪适 《海棠花二绝》之一:“雨濯吴粧腻,风催 蜀 锦裁。”★亦作吴妆。
1、其画喜用焦墨钩线,然后略施淡彩于墨痕中,意态丛生,又称“吴装”。
2、《少宝山房笔丛》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
3、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夹注:雕塑之像,亦有吴装)。
4、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吴生设色》:“尝观(吴道子)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澹……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
5、后来引伸其义称浅绛山水画为“吴装”。
6、吴装:苏扬两地装裱历经明清数百年,承前启后,名池全国,号称吴装。
7、便在这人流如织的坊市上,一个面白脸方,下颌留有几缕数落胡须的男子,身着宽大乾吴装,将一个大大的布幅卷在手里,朝着人流拥挤处招摇而来。
8、吴装亦称“吴家样”。
9、赋彩淡雅,色不隐墨,娴静幽远,近于“吴装”。
10、其傅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
11、《少宝山房笔丛》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高度评价。
12、明代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
13、苏扬两地装裱历经明清数百年,承前启后,名池全国,号称吴装。
14、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15、人物,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
16、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
17、两地装裱历经明清数百年,承前启后,名池全国,号称吴装。
18、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
19、苏州又称“吴装”,我国裱画的主要派别之一。
20、亦称“吴装”山水。
21、清陈维崧《苏武慢?梁溪舟中对雪》词:“忽飞?雪,暗洒吴装,极目空明相混。又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工笔人物,简笔人物,泼墨人物,白描人物和吴装人物。
22、嘉靖、万历年间为盛期,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佳评(见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23、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24、仿“吴装”创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