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思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11
更新于

敛思:liǎnsī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犹凝思。南朝梁陶弘景《答释昙鸾书》:“正尔整拂藤蒲,具陈花水,端襟敛思,竚聆警锡也。”明皇甫汸《感别赋》:“情生文以叙离,词因情而敛思。”

1、所以,我们可以推断:以跳跃联想、发散思考为主要形式的创新思维与以因果联想、收敛思考为主要形式的推理思维遵循着两套截然不同的逻辑体系。

2、没有发散思维的广泛收集,多方搜索,收敛思维就没有了加工对象,就无从进行;反过来,没有收敛思维的认真整理,精心加工,发散思维的结果再多,也不能形成有意义的创新结果,也就成了废料

3、CPS的5个阶段首先都要进行发散思维,随后进行收敛思维。

4、如果说发散思维的思考方向是以问题为原点指向四面八方的,具有开放性,那么,收敛思维则是把许多发散思维的结果由四面八方集合起来,选择一个合理的答案,具有封闭性。

5、这样,收敛思维就表现了很强的求实性。

6、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就是为随后的收敛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

7、当然,这种凝神敛思、保持清静的养生方法,并不是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不是人为地过于压抑思想和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因而它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汉思想绝不相同。

8、或聚敛思维,就是从已知的种种信息中产生一个结论,从现成的众多材料中寻找一个答案。【出处】南朝?梁?陶弘景《答释昙鸾书》:“正尔整拂藤蒲,具陈花水,端襟敛思,?聆警锡也。

9、思维训练原理、发散思维训练、收敛思维训练、创造思维训练、还原思维训练、换元思维训练等内容。

10、收敛思维是由四面八方指向问题的中心,发散思维是由问题的中心指向四面八方。

11、揭竿扶丈尽赤子,休兵薄敛思须终。

12、思维体验通常有两种方式,即收敛思维体验和发散思维体验。

13、而收敛思维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众多的现象、线索、信息中,向着问题一个方向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或发散思维中针对问题得出最好的结论和最好的解决办法。

14、(《庄子?知北游》)既要啮缺端正形体,集中视线,又要他收敛思想,统一姿态,让自然的和气与天界的神明降临。

15、对发散思维的结果,必须进行筛选,收敛思维就可以起这种筛选作用。

16、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是一种辨证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

17、创新思维方法的种类,主要有发散思维法、收敛思维法、逆向思维法、统象思维法、美象思维法、移值思维法和辩证思维法。

18、收敛思维是一种求同思维,要集中各种想法的精华,达到对问题的系统全面的考察,为寻求一种最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结果而把多种想法理顺、筛选、综合、统一。

19、范青稞慌忙收敛思绪

20、收敛思维(ConvergentThinking)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集思维”或“集中思维”。

21、收敛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其思维观察结构严谨细密,在占有相同的信息量的情况下,对信息的提取率比较高。

22、在思考运作中,吉尔福特所列的聚敛思考与扩散思考两个概念引起此后心理学家们广泛的注意,因此启动很多研究。

23、收敛思维也叫做“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集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

24、收敛思维的另一种情况是先进行发散思维,越充分越好,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中,从若干种方案中选出一种最佳方案,同时注意将其他方案中的优点补充进来,加以完善,围绕这个最佳方案进行创造,效果自然会好。

25、本书为开发思维的书,有关于思维训练、思维训练原理、发散思维训练、收敛思维训练、创造思维训练、还原思维训练、换元思维训练等内容。

26、指的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关系。

image.png

27、收敛思维的进行方式则相反,是一环扣一环的,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28、而收敛思维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众多的现象、线索、信息中,向着问题一个方向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或发散思维中针对问题的最好办法去得出最好的结论和最好的解决办法。

image.png

29、通过“行”(go)??发散思维(提出创造性设想)与“停”(stop)??聚敛思维(对创造性设想进行冷静分析)的反复交叉进行,注重程序,逐步接近所需解决的问题。

30、姿势摆好后,即全身放松,收敛思维,排除一切杂念

31、第一部分对创造性思维的概念进行界说,分析了创造性思维中的两种主要思维模式即聚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关系;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分别介绍了国内外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四种模式、教学实验的效果与评估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三、四部分是论文的重点。

32、收敛思维体验是指消费者将思路逐渐集中,直至找到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体验过程。

33、《新文学史研究:选择式收敛思维的优势》,《东方论坛》1995年第5期。

标签: 敛思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敛思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7684.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