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显父:xiǎnfù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德高望重的长者。《诗·大雅·韩奕》:“显父饯之,清酒百壶。”毛传:“显父,有显德者也。”孔颖达疏:“父者,丈夫之称,以有显德,故称显父。”《逸周书·成开》:“显父登德,德降为则,则信民寧。”★称有德者。《诗经.大雅.韩奕》:「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1、〖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2、《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3、立身行道⑾,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⑿,孝之终也⒀。
4、显亲扬名是中华传统美德(至今有些富豪捐资造学校犹以父母之名命名教学楼孝经?开宗明义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董黯因孝成名,却并不居功自傲(举孝廉不就),而是归功于父母(以慈名溪,以显父母),因此,他的孝行可说是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古人以诵君孝行全(宋?王休过董叔达故居)称他,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如果直接以孝名溪,倒称不上孝行全了。
5、所谓孝道,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世也,以彰显父母之名,此之谓大孝。
6、上联典指唐代洛阳人独孤郁,字古风,幼年时,父亲独孤及曾问他志向,他答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经》又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7、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8、《词林人物考》曰:王尚?五岁读《孝经》,至立身扬名以显父母,乃谓其父曰:“儿长当如此。
9、《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10、幽幽灯光凸显父亲日夜奔波的劳累与艰辛,岁月的痕迹无情地赖在父亲的额头;幽深的灯光见证我的成长;见证父亲对我一点一滴的呵护;见证我茁壮成长的背后父亲付出的艰辛。灯光如一条纽带将我和父亲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11、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12、这的便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13、声诗勒金石,以显父母誉。
14、“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15、网友评价:刘牢之是军人不假,可是他首先是人,而且,在王恭所谓兴晋阳之甲的时候,刘牢之不是不清楚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的倒行逆施,以当时的封建论理道德和正统的观念,清君侧是很受拥护的,为什么刘牢之出现了首次的背叛呢?
16、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17、儒家的教育理念,主张学习要勤勉积累有恒严格反对嬉戏价值观念上,倾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扬声名,显父母。
18、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则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19、遵孝道以致养,显父母而扬名。
20、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21、成仙成佛先成人,立身行道,彰显父母,令祖先皆感光荣,即孝经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2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23、今按《孝经》云:”立身行道,则扬名於後世,以显父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