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阁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30
更新于

台阁:táigé 基本解释:[officialresidence?]官府。本指尚书台,此指大官府仕宦于台阁。——《广东军务记》●详细解释:1.台与阁的并称。亦泛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汉刘向《说苑·反质》:“今陛下奢侈失本,淫泆趋末,宫室臺阁,连属增累。”唐罗邺《旧侯家》诗:“臺阁层层倚半空,遶轩澄碧御沟通。”2.汉时指尚书台。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后汉书·仲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彊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臺阁。”李贤注:“臺阁,谓尚书也。”宋王安石《送李宣叔倅漳州》诗:“朝廷尚贤俊,磊砢充臺阁。”3.宋代酒库于每年迎引新酒时所举行的游艺活动。宋周密《武林旧事·迎新》:“户部点检所十三酒库,例於四月初开煮,九月初开清,先至提领所呈样品尝,然后迎引至诸所隶官府而散。每库各用匹布书库名高品,以长竿悬之,谓之‘布牌’;以木牀铁擎为仙佛鬼神之类,驾空飞动,谓之‘臺阁’。”★◎台阁táigé[officialresidence?]官府。本指尚书台,此指大官府仕宦于台阁。——《广东军务记》★汉代尚书的称呼,后世亦称阁臣为「台阁」。《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台榭与高阁。唐.罗邺〈旧侯家〉诗:「台阁层层倚半空,遶轩澄碧御沟通。」

1、从大中祥符以后的二十余年间,应天府书院的学生“相继登科,而魁甲英雄,仪羽台阁,盖翩翩焉,未见其止”。

2、明何景明《甘露颂》:“湛湛??,既涂既溽。、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起来反对“台阁体”。

3、沈度此件书法作品清秀端庄,是其“台阁体”楷书的代表作。

4、作为台阁体创始者的杨士奇历任四朝内阁大臣,为太平时期宰相。但也有人认为台阁体书法结体缺少变化,意趣不足,而持批评态度。

5、希望你任藩镇时和气不要衰退,让台阁中的清风时常存在,应该升任宰职,用作群僚表率。

6、沈藻此作点划圆润平正,风格婉美端秀,为典型的“台阁体”。

7、偶至槎溪,适逢胜会,创新奇于台阁,采故典于诗章。

8、内容比较芜杂,并多台阁体风韵,颇能反映明初文风。茶陵诗派诗作典雅工丽,但内容贫乏,近似“台阁体”。

9、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怨怒》:“公久在西掖,声华满路,一昨迁拜中宪,台阁生风。

10、在此之前,明代盛行台阁体,讲究粉饰太平、华贵等,注重形式。

11、三杨均是台阁重臣,官高爵显,备受宠信。

12、故铨衡专於台阁,上之分也;孝行存乎闾巷,优劣任之乡人,下之叙也。

13、傅玄传论》:“位居三独,弹击是司,遂能使台阁生风,贵戚敛手。

14、再向北便是昊天宝殿,青石结构,飞梁斗拱。台阁周通,更相临望;飞梁石蹬,陵跨水道。

15、魏世事统台阁,重内轻外,故八座尚书。

16、他和其他人一起,在打击“台阁体”文风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17、李东阳的散文追求典雅,与台阁体相差无几。

18、明德门原有台阁式门楼建筑,唐末被朱全忠焚毁。

19、台阁之戏在苏州太湖农村乡村至今流传,庙会吉日,都有巡街出演,而船尾的水上表演近乎划水冲浪,惊险异常。

20、后有命特授监察御史,台阁生风,克嗣前烈矣。

21、雍容平正的台阁文风盛行于明代前期。

22、例如,“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23、年来台阁多新鲜,都插宫花粉杏园。

24、站在山门之前,南望古城,尽在眼底,殿宇参差,台阁相望,百雉之楼,锦册漫卷,云间天街,碧瓦滴翠,苍苍烟雨,座座楼台,尽入画轴,使人不能不想起明人傅君锡《寿阳烟雨》所赞:“几回凭眺难收拾,仿佛王维画里诗”。

25、高悬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线地奔驰而来;江畔华美的平台阁楼上,隐约可见有人穿梭、呼指着。

image.png

26、( 4 )在对台阁花型的研究中新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花瓣一筒状花瓣,它具有筒状结构,外形类似于一些合瓣花类植物的花冠,但筒的基部更细,向上变粗,口部边缘变化较大,具形状和大小各异的裂片,有的呈喇叭形,有的呈钟形,筒内壁上有时具一顶部游离的芒状物。

27、张瑞图为了科举应试,在台阁体上下过很深的功夫。

28、台阁倾,殇歌落,良辰美景都看遍。来路长,前尘湮,待从头拨断琴弦。凌乱柠殇 

29、《续文献通考?选举七》:“后世?补法行,或曰显官必公卿子弟为之,以幼习其业,熟朝廷台阁之议;或曰骄骜不通古今,无益於民,宜明选求贤,除任子之令,皆偏见耳。

30、古之台阁竦峙,古之服饰容曳。

31、高悬的明月下,浪潮卷涌成一直线地奔驰而来;江畔华美的平台阁楼上,隐约可见有人穿梭、呼指著。

32、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

33、与下同疾,纲网纵,莫相举察,公府台阁亦复默然。

image.png

34、其下方花中的房衣与非台阁花中的房衣相似,彼此联合成杯状或盘状,围绕心皮形成一圈,但由于受上方花的影响,房衣常常多处开裂,不形成闭合的房衣环;在上方花中各心皮的房衣彼此分离,与各自的心皮伴生,且随心皮的异形化发育也发育成各种形态结构。

35、台阁体书家因有书典册的职事,亦都擅小楷。

36、在一个景观设计师的方案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元素,比如喷泉、小溪、水池;比如雕塑小品和座椅;比如围墙、步道、坡地;还有亭台阁这样的小型构筑物。

37、成化以后,明王朝的社会弊病日见严重,台阁体的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的创作倾向与它的萎弱冗沓、肤浅工巧的文风,越来越不适应文学的发展。

38、在台阁任内,史书评论他是“守职而已,不能有所裁断直绳。

39、御史词臣,所以居宠台阁;郡守县令,不应回避乡邦。

40、台阁莫不叹其公勤,服其明察。

41、为文章有台阁体,工书、画,游戏翰墨,笔法?逸可玩。

42、练熟台阁故事,凡祖宗谥议册文,皆所撰定。

43、谷际岐为官期间清正坦荡,不畏强权,被史家称为“廉公有威、捧简待业;不避强御,峻操贞行,台阁生风”,列为清朝“谏臣”之五。议者以公不避强御,有昭子之政事;不为皎厉,有康子之隐德;虚已尚贤,有文侯之乐善;重诺分急,有信陵之高义:人鲜有一,况兼四乎!

44、主体建筑中岳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挑檐抹角,四龙吞脊,顶覆黄色琉璃瓦,庑殿式建筑,朱墙黄瓦,气势雄伟,素有“台阁连天,甍瓦映日”之称,是庙内最大的建筑,殿内正中供奉崇圣大帝中天王,两侧配祀以使臣和侍者及镇殿将军方弼、方相,陈列有清代乾隆皇帝所赐铜铸香案、香炉、蜡合和明代铁钟、大鼓等珍品,殿前两侧各立有亭,一曰御香亭,一曰御制亭,两亭均为重檐八角,结构精良,造型优美。

45、在长安城东南部的覆盎门内,本是秦时的兴乐宫,汉高帝五年(西元前202年)至七年划扩建,由前殿、宣德殿、高明殿、临华殿、温室殿、鸿台、钟室等十四座宫殿台阁组成,周长十公里。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吕后让萧何诱韩信至长乐宫的钟室,以谋反罪名杀之,也因此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说,其实萧何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据说萧何还留下了韩信的后代。

46、后来,唐玄宗为了整顿吏治,多次挑选有声望的台阁名臣去地方担任刺史,又从地方官吏中选拔才能到中央任职,并下制:“选京官有才识者除都督、刺史,都督、刺史有政迹者除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

47、若贾浪仙之山林,则野矣;白乐天之台阁,则近乎俗矣。

48、清赵执信《平度州道中望东北诸山》诗:“台阁嵯峨布空曲,浮金炫碧生??。

49、陈吏部尚书姚察曰:世称继体守文,宗枝承统,得失之间,盖亦祥矣。制曰:“谏议大夫李景俭,擢自宗枝,尝探儒术,荐历台阁,亦分郡符。

50、示例《独有为贵大臣告者,台阁之上,~,龙行虎步,高下在心。

51、发轸台阁,风流荣问。

52、等人倡导“复古”的文学运动,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反对虚浮、萎弱的“台阁体”。

53、明代江西文人与台阁文学

54、这在打击明代前期盛行的台阁体诗文及八股文上,有一定积极作

55、刘秀任他为偏将军,打败王郎部将,建武年间封栎阳侯,图像画于云台阁。

56、从永乐至成化年间,明代文坛几乎为台阁体垄断。

57、萼含珠露绽,叶衬石苔肥”,其咏牡丹诗,不但显示了他雍容华贵、高艳秀丽的台阁体诗的特点,而且还体现了他稳细的诗律与横溢的才华。

58、20世纪以来明代台阁体研究述评

标签: 台阁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常用造句

本文标题: 台阁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8235.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