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拓本:tuòběn 基本解释:1.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传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唐初拓《温泉铭》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为最早。都有影印本。2.指打拓文字或图形。●详细解释:1.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传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唐初拓《温泉铭》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为最早。都有影印本。2.指打拓文字或图形。★ 拓本,又称拓片,揩以笺纸在金石文物上打拓其上文字或图画所取得的复制品。其中打拓石刻所得者,又称石本,以示有别于木刻本。 打拓的起源,王国维在〔宋代之金石学〕一文说:「拓墨之法,始于六朝,始用之以拓汉魏石经,继以拓秦刻石。至于唐代,此法大行,宋初遂用之以拓古器文字。」 打拓时,首先将碑版或古器清洗乾净。然后取宣纸一张平贴其上,谓之上纸。再以海绵或刷子将宣纸浸湿,使宣纸与碑面或器面密合,谓之上水。其后用绵纸一张覆于湿宣纸上,以打刷敲打,使着字之纸略凹或略凸,依打拓工具及方式之不同,有砑蜡、毡拓、椎拓、扑拓、擦拓等术语。待内层宣纸将乾未乾之际,揭去绵纸,用拓包沾墨轻拍纸面,使凸者现黑、凹者呈白,即成拓本。 拓本如墨色轻淡,如淡云笼月,称为蝉翼拓、蝉翅拓或蜕拓;如墨色乌黑,光可监人,称为乌金拓;如用朱砂打拓,则称为朱拓或朱拓。--作者:叶国良★指从石碑上拓印下来的纸本。拓印时先将纸张浸湿,敷在碑刻或金石文物上,用毛刷刷平,此时凹刻的字迹、图案处便会凹下去。等纸晾乾后,再以布包拍打碑面上墨,平坦的地方乌黑一片,有字迹的地方则是空白。墨乾后将纸揭起,整平,即完成摹印的工作。如曹全碑拓本、玄秘塔碑拓本。 ◎★指从石碑上拓印下来的纸本。拓印时先将纸张浸湿,敷在碑刻或金石文物上,用毛刷刷平,此时凹刻的字迹、图案处便会凹下去。等纸晾乾后,再以毛包拍打碑面上墨,平坦的地方乌黑一片,有字迹的地方则是空白。墨乾后将纸揭起,整平,即完成摹印的工作。如曹全碑拓本、玄秘塔碑拓本。

1、如我市地方文史专家杨瑞彬老先生藏有米贴拓本,收藏家张希波先生收藏明碑“米元章墓记”清拓本、明崇贞年米芾“城市山林”拓本,葛先生收藏的“玉洁冰清”匾额等。
2、55 .我们在制订公共政策时,开拓本地就业机会是重要考虑。
3、此元拓本毡蜡精湛,纸墨淳古。
4、元代以后,中国许多鸿篇巨著、名贵典籍多采用连四纸,许多字画、印谱、拓本等也都依托它得以传世。连四纸的原产地在铅山县,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把“铅山纸”列为元代“妍妙辉光,皆世称也”的精品。
5、原石拓本希少,历来为世所重,此拓?蜡精良,楮墨淳古,虽为残本,却属凤毛麟角,值得珍爱。《乞相度开石门河状》:“自温、台、明、越往来者,皆由西兴径渡,不涉浮山之?,时有覆舟,然尚希少。
6、翁方纲笑道:“子为村夫子之言误矣。拓本有翁方纲、吴云、蔡文陛等跋16段。
7、《定武兰亭》有3个著名的原石拓本。
8、清代冯晏海《金石索》据《古刻丛钞》记载有《何君阁道碑》拓本。
9、纪功碑前半部分依据拓本还可以辨认,后半部分则受损严重,难以辨认
10、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大云寺弥勒重阁碑>校记》:“胡氏言,今拓本多磨泐,故所?全文颇有阙误,首一行书撰人尤甚。

11、《跋汪季路所藏<修禊序>》:“焚膏继短晷,拓本手不停。
12、第一次看到这件作品的拓片,我感到仿佛是在一个晴空万里的夜晚,躺在一张竹凉床上,在习习微风的吹拂下,仰望星光闪烁的天空??《虢季子白盘》那经过年代久远的自然泐损而形成的大小斑点,再加上字距的疏朗以及其拓本黑底白字的特点,无不给人以遨游于星际的联想。
13、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秋,赵孟?由湖州乘船去北京,时至吴兴南浔镇,独孤和尚送给他一卷五字已损本的《定武兰亭》拓本,喜之不尽,途次舟中不断展阅此卷,多有书学心得体会,皆跋记于卷尾,计十三段,并自临《兰亭》一过。
14、樾丞擅为名家作品雕镂,各体法书,山水花乌,余与原作不爽毫发,所作梁启超、姚华合作书画铜屏十二幅拓本,今尚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又精自制印泥,为艺林推重。
15、《乞桩管钱氏地利房钱修表忠观及坟庙状》:“右奉圣旨宜令杭州每年特支钱五百贯与表忠观,置簿拘管,只得修葺坟庙,不得别将支用。祠内收藏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表忠观碑”和“罗池庙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陈列有数以千计的匾联书画等文物。
16、余得拓本,珍┑久之,栓付装池,为赋浣溪沙云:“捧砚亭亭列十眉。
17、书店里恰有一本黄山谷的《大唐中兴颂碑》拓本,书价一元。
18、此壶其形制铭文书法皆与张拓本极为相似。
19、运动以来民间语言研究的传统与新时期语言民俗学的开拓本文认识到,通过民俗学理论所得出的结论并不适宜法学的土壤。
20、所以学书不临真迹,而临拓本,真迹有折钗、乌丝栏等,你被它拘住了。
21、内藏《大云无想经》和碑碣墓志、金石拓本、法帖、书画等50余万册。
22、砚两面刻过枝梅花,构图秀丽,拓本犹如一幅墨梅图。
23、(同前)“道光十七年小除夕,观(《华山庙碑》拓本)于燕庭观察厦门官斋。
24、此四欧堂本是唐刻原石拓本,海内孤本。
25、出版著作有:冯俊杰《郑光祖集》校注、黄竹三《石君宝戏曲集》、景李虎《李寿卿狄君厚集》校注、张继红《吴昌龄刘唐卿于伯渊集》校注、延保全《李行道孔文卿罗贯中集》校注、研究所集体编著《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黄竹三、王福才著《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扇鼓神谱调查报告》、王福才《山西师师大戏曲博物馆馆藏拓本目录》、黄竹三著《戏曲文物散论》、王廷信参编《20世纪的中国?文学艺术卷》、冯俊杰、黄竹三、延保全、窦楷参编《全元曲》点校、冯俊杰、黄竹三、延保全、窦楷参编《全元曲》校注、冯俊杰主编《太行神庙及赛社演剧研究》、冯俊杰著《戏剧与考古》、《山西神庙剧场考》、冯俊杰编著《山西戏曲碑刻辑考》、车文明著《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中国神庙剧场》、《蒲州梆子志》(黄竹三、车文明副主编)、李强著《塔塔尔风情录》、《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民族戏剧学》、《中外剧诗比较通论》,李强与他人合著《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李强与他人合著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黄竹三、冯俊杰主编《六十种曲评注》、王星荣《地方戏集锦》、《蒲剧散论》等。
26、从拓本看,此帖书写自然,全无矫揉造作之态。
27、第三是四明本,为浙江丰熙(道生)所藏的明拓本,后归宁波天一阁范氏所藏,但残字又增,在清代曾被端方收藏过,也作过藏记,现也藏于故宫博物院。
28、《秦泰山刻石》的二十二个字行在四个主面上的分配,也符合“数以六为纪”的制度。的『绍兴本气这些拓本的字迹与现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略有差异,别添一番情趣。
29、故凡没有石花和棋格痕迹的拓本,皆非原石拓本。
30、另外一种是拉萨唐蕃会盟碑拓本前4种材料根据发现地点和写本字体可以推定为唐五代写本,反映了当时在西北流行的一部分方音第5种汉字注音只供作旁证。
31、惟陛下有万国之富,而同庶人之贫,天府妙书,宝惜何用?若恐损污真迹,拓本亦可师模。
32、椎与拓都是打碑的工序,而椎的目的是为了拓,拓本这个名词便由此而成立。
33、摩:“君曾西迁为拓本,濡麝割蜜亲~揩。
34、此本碑额“太守”的“守”字完好,碑文第12行“为妇载”等字完好,第20行“弘多仍罹”的“仍罹”2字不损,为乾隆年出土后初拓本。
35、《霞外?屑??书?砚史》:“戊午四月,惜?子子凫待诏赠予拓本十二纸,即吴刻枣本。
36、因为背光的优美形状、丰富构图和率真的书法,其拓本常被用于《中国美术全集》等大型图书的封面,是半个世纪以来新出碑刻拓本的大名誉品,每张拓本价值千元左右。
37、辑校《全秦文》卷一所收申屠?重刻会稽碑拓本改。
38、拓本:“善为诗,在童子已句出惊人,久之益工,得开元、大历间丰格。
39、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
40、这批古代文献总数在五万件以上,多数为手写本,也有极少量雕版印刷品和拓本;其形态有卷子、折本(包括褶叶装、旋风装、蝴蝶装)、册叶本和单片纸叶等;其文字多为汉文,但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梵文和突厥文等其他文字的文献亦为数不少;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宗教、历史、地理、语言、文学、美术、音乐、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但以佛教典籍和寺院文书为主。
41、九十三年之後,当年被列为元?党人之一梁焘的曾孙梁律,根据家藏碑刻拓本重新刻制了一块碑,它是现存唯一的一块元?党籍碑,对於研究宋代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42、家藏金石拓本甚丰,为搜集、保护石刻资料殚精竭虑。
43、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
44、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藏瓦当拓本近千纸,其中最全的一部为《陈?斋藏瓦当文字》。
45、馆存古旧书及乡邦文献计共4000余册,碑拓本400余册。
46、龙门十二品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
47、根据原石拓本翻刻立石,碑阴有郑文宝题记。
48、曾私淑于林清卿的西门派传人王雷霆,也有大师薄意作品的拓本。
49、不仪如此,他对拓本的精确与否也十分关注,如他认为《国学本定武兰亭》“极圆润,而未免轻弱。至正四年(公元1344)题李唐《关山行旅图》,故宫博物院藏有其二十年(公元1360)於黄冈之康园所临定武兰亭。
50、著有《小校经阁金石拓本》、《善斋吉金图录》、《善斋彝器录》等。
51、题跋有《题张镜轩所改熹平石经春秋残石拓本》,《题庞镜塘藏汉刘熊碑》,《跋枯树赋》。

52、宋拓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半开纵209cm,横13.9cm。
53、《漫画STAR》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4?1088/C,刊物宗旨为:开拓本土原创,满足阅读兴趣,陶冶生活情趣,塑造优良品格。
54、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墙盘的出土与形质,第二部分评述了有关墙盘的年代问题,支持墙盘为共王时器的观点,第三部分主要说明墙盘拓本问题,作了简单的校勘,并评定各本的优劣。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是将墙盘铭文与传世文献互相印证,纠正传世文献及其注释的错误。
55、汉庭酒店集团首席运营官张拓告诉我们,选择朱德庸的漫画作为汉庭首家客栈的特色,是因为朱德庸作品中透露的都市幽默文化契合了汉庭客栈目标人群的定位??年轻且对出差、旅行有预算的客人。二十一、碑帖拓本元代以前的碑帖拓本;明代整张拓片和罕见的拓本;初拓精本;原物重要且已佚失,拓本流传极少的清代或近代拓本;明清时期精拓套帖;清代及清代以前有历代名家重要题跋的拓本。
56、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敦煌石室曾发现唐拓本,为法国人伯希和携往国外,分存于法国巴黎图书馆、英国伦敦博物馆。
57、熹平石经残石,拓本纵:29.2cm,横:11.8cm、22.4cm、12.5cm。
58、此帖为北宋书画家米芾的曾孙米巨以家传法书摹刻上石拓印而成。他前后收集了汉唐以来的金石拓本千余种,以与经义史志相印证。
59、二幸故土是源,三曹三子(庄、荀、管子)英风雨露浸润秀地,晋时又留下了镇地之宝王羲之的《颍上帖》,兼于元祜留下了苏东坡“两醉帖”~~一应滁州太守王诏之请,苏子以大字楷书写就《醉翁亭记》;另应开封刘季孙之请,苏子以真行草三体写成《醉翁亭记》长卷,密藏五百余年后,留下鄢石、新郑石拓本传世。
60、《跋<张司直从申元靖先生碑>》:“今日石亡,更为拓本增价矣。
61、传拓用料,均为宫廷特制的《三草墨》和清水连四纸,三草墨系由御书处墨作制造,其用料为桐油、猪油、猪胆、灯草、紫草、排草、广胶、松香,再加冰片、麝香等香料合成,故宫所藏乾隆拓本,至今仍乌黑光亮,神彩夺目,开卷生香。
62、翁方纲、李丙署端。所书碑记拓本翻刻,上有翁方纲的考记题跋。
63、余曾见明初拓本《碧落碑》装裱成册,凡残损处均以白粉描补,图成完璧,乃所见此碑之最旧拓者。后人不仅把这个有趣的故事钤镌刻在碑侧,还依照原样重刊了一石,与唐碧落碑并列一处,称之为新碑。
64、【解释】:用枣木翻刻法帖,再予捶拓,所得的拓本称“枣本”。
65、《隋龙藏寺碑》编辑推荐:流传的龙藏寺碑拓本,大多是清乾隆时所拓。
66、(见《九成宫醴泉铭》册(宋拓本))。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