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期

作者:造句网
围观群众:117
更新于

吉期:jíqī 基本解释:[weddingday]指结婚的日子;好日子,举行喜庆活动的日子●详细解释:指婚期。《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吉期将到,梁大伯假説某日与儿子完婚,特迎取姐夫一家到家中去接亲。”明叶宪祖《鸾鎞记·圆成》:“今何夕,是吉期,称良会。”★◎吉期jíqī[weddingday]指结婚的日子;好日子,举行喜庆活动的日子

1、清蒲松龄《为沉燕及请岳祖同订吉期小启》:“三沐卜良辰,吉无过於迩月;双瓢合瑞卺,期犹待於同订。

2、在吉期间陪同山本孝幸先生与吉林市红十字协会高飞秘书长进行了友好洽谈。

3、问刘公道:“当初你儿于既是病重,自然该另换吉期。

4、至此,对象已算搞定,大都只待吉期良辰了。

5、一百五他这番话先将众人的口堵住了,声明在先,今日乃寿诞吉期,倘若有人提起谢逊和龙门镖局之事,便是存心和武当派为敌。

6、生肖相合,便由家长作主,相约吉期,通启定婚。

7、难道是因为吉期未到,以致此迟留,请将军再去问问。

8、王老太笑道:“生儿,今日是你合房吉期,不可卤莽。

9、且好合在迩,俟过吉期乃可行。

10、(生命型态的快速分化与数量增加),导致伯吉期动物群(Burgess fauna)的出现。

11、第十回:“陈和甫选在十二月初八日不将大吉,送过吉期去。

12、示例:忙了几时,到了重阳吉期,小峰同红蕖成了~。

13、已愈,误了吉期。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

image.png

14、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15、实际是怕女家打麻缠,误了吉期。

16、加冠礼的程序有:1、布席告祖、筮卜吉期。

17、大姓宗族则择定吉期,合族至祖茔、祠堂祀。

18、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

19、亲事议定后,首先请活佛或喇嘛打卦,择吉期、出重礼。

20、王允即与吕布约定迎亲的吉期。

21、那老者不住向张三哀求放人,以免误了拜天地的吉期。

22、适逢今日黄道吉期,特备冠服迎接牛将军到衙完婚。

23、纳吉期待着匈牙利事件能有一个“波兰式”的解决结果。

24、定彩”也要选择吉期,并付给大木师傅双份工钱和“红包”。应立为皇贵妃,尔部即查照典礼,于十二月初六日吉期,行册封礼。

25、皇帝大婚事关国家盛典,更加重视吉期的选择。

26、会王氏来议吉期,女前症又作,数月寻死。

27、凡大阅吉期,由钦天监选择。

28、王爷也是吉期未到便一命呜呼!

29、利华澳洲公司和吉期公司很快成了唱响台湾对外贸易的主角。

30、大启建驸马府一座,令钦天监选择吉期,择定明日迎娶。

31、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叫合日子。

32、善者有天恩、五合、三合、宝日、义日、鸣吠日、鸣吠对日、王日、相日、守日、民日、天巫、天医、福德、四相、阳德、时阳、生气、六仪、时阴、临日、不将、福生、母仓、天喜、吉期等等。

33、清?吴?《飞龙全传》第五回:“喜得今日正遇不将黄道吉期,正是天遂人愿,夙世奇缘也。

34、二人遂订立婚约,择定吉期成婚。

35、决议登极大礼,选定吉期,先命礼政府定仪制,颁示群臣演礼。

36、若复远择吉期,或竟乘我良辰,伏兵半路以夺之,如之奈何?

37、了八盒羹果礼物并吉期送到孙家。

38、孙寡妇受了吉期,忙忙的制办出嫁东西。

39、将婚,男家送吉期于女家,届期前一日男家备礼柬妆衣送女家。

40、清孔尚任《桃花扇?访翠》:“既蒙不弃,择定吉期,贱妾就要奉攀了。

41、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期前一两天举行。

42、吉期佳日,偕情侣以泛舟,佳节良辰,会高朋而开宴,则逸兴遄飞,留连忘返。

43、心月狐得了此信,欢喜非常,日盼下凡吉期。

44、明汤显祖《牡丹亭?肃苑》:“?小姐?方?取过历书选看,说明日不佳,后日欠好,除大后日,是个小游神吉期。

45、那日已是迎娶吉期,袭人本不是那一种泼辣人,委委屈屈的上轿而去,心里另想到那里再作打算。

46、那边收了,发过庚帖来.牛老请阴阳徐先生择定十月二十七日吉期过门。

47、张员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当下托媒人定了婚事,选了吉期。

48、明?叶宪祖《鸾?记?圆成》:“今何夕,是吉期,称良会。

image.png

49、于是老鼠择定吉期,又偷了一只小孩的虎头鞋充花轿,把女儿送至猫窝。

50、奠雁礼成以后,静等吉期。

51、到初六日吉期,宋江,卢俊义准备起兵。

52、尔部详察应行典礼,选择吉期具奏。

53、门,又恐误了你家吉期。

标签: 吉期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 诗社文学网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分类: 造句大全

本文标题: 吉期

本文网址: http://www.moushishe.com/post/48500.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