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传胪:chuán lú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科举时代,殿试揭晓唱名的一种仪式。殿试公布名次之日,皇帝至殿宣布,由阁门承接,传于阶下,卫士齐声传名高呼,谓之传胪。 明 沉受先 《三元记·及第》:“金殿传臚第一声,三元连中占魁名。”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二:“四月初四日殿试,初七日传臚。”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武殿试》:“ 武举 止有会试,无廷试传臚之例。”参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唱名》。2. 明 代称科举第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至 清 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明史·选举志二》:“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臚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二甲首名传臚,职同将军。”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二章四:“ 川 汉 铁路驻 宜昌 总理,传胪出身,四品京堂。”★科举时代殿试后宣读皇帝诏命唱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黄、何、方、乐四人自去传胪,何澄是二甲,选了兵部主事。」《儒林外史.第七回》:「传胪那日,荀玫殿在二甲,王惠殿在三甲,都授了工部主事。」称科举会试二甲、三甲第一名的进士。
1、生产香料以博山堂最著名;金传胪的纸扎闻名闽南。
2、金殿,太和殿;传胪,高声宣唱。
3、传胪:本指替皇帝的传言。
4、至清则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5、从万历年间第八世到光绪年间第二十世,代代甲乙榜上有名,共出状元1名(庄培因,第十二世)、榜眼1名(庄存与,第十二世)、传胪1名(庄应会,第九世),进士35名,举人82名,贡生54名,太学生难以计数。
6、六根红石大柱立于宫中,其中前廊石柱上原镌刻兴邑传胪学士钟启峋以“兴国”撰写的嵌字联一幅:“兴我小邦,示其文德;国之善士,简在帝心”。
7、传胪后即病归,末及授官而卒。
8、龙虎传胪唱,太和晓日暾。
9、同在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中进士的应该是曹一本(状元)与曹一筵(二甲传胪,当科第四名),一本年长于一筵,两人为房兄弟(为曹氏宗族之另一支,非堂兄弟)关系,更非亲兄弟。
10、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11、若作二蟹与一芦苇,则为“二甲传胪”。
12、这就是“金殿传胪”。
13、在“新进士赴国子监拜谢”一节中有“泰定丁卯八月十二日,崇天门传胪赐进士右榜第一人阿察赤、左榜第一人李黼……导二状元入学谢师,拜余明伦堂,榜眼刘思诚,探花郎徐容,尝因同年黄晋卿、彭幼元从余游,亦拜其侧,其余进士以门生礼来拜谢者,不计其数……”此节亦可佐证刘思诚为榜眼、徐容为探花。
14、金殿唱名曰传胪,乡会放榜曰撤棘。
15、后多以螃蟹两只衔芦苇寓意“二甲传胪”。
16、但世多称二甲一名为传胪。
17、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传胪,官大学士。
18、芹宫脱迹,忝登虎榜之名;枫陛传胪,曾沐凤池之宠。
19、康熙四十五年(一七o六)传胪,官内阁学士。
20、维祺堂(传胪第)亦庄起元所建,其四子庄应会居住。
21、文武传胪则奉榜。
22、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
23、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传胪。
24、科举时代,对于录取“三鼎甲”的礼仪是十分隆重的,皇上亲点,金殿传胪,“紫荷捧橐,红杏簪香”,贫篓之子的汪鸣相,直上青云,天衢奋迅,其春风得意之状,是不难想像的。
25、状元服殿试传胪典礼十分隆重。
26、道光九年(一八二九)传胪。
28、的临海王宗沐篆额,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状元临海秦鸣雷撰文,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传胪陈锡书丹。
29、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
30、古代,上传语告下称为胪,传胪即唱名之意。
31、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32、榜联捷传胪进士。
33、同治十年(1871)传胪,累官至工部右侍郎。
34、嘉庆六年(一八o一)传胪,人词垣。
35、传胪,后世科举,殿试后,宣制唱名,曰传胪。
36、殿试传胪,果然高中第一名。
37、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传胪,官邮传部参议。
38、三甲第一名为传胪。卞思敏,弘治壬戌传胪,官户部郎中。
39、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
40、按传胪唱名,其制始于宋代。
41、明代称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
42、天安门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
43、乙亥,先是上御殿,传胪,诸进士皆集阙门,一序班谬传令儒服,首名林大钦及诸进士不服进士巾袍者百余人,次名孔天胤以更服止掖门外,诏问状。
44、明代称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传胪,官礼部侍郎。
45、选举志》:“会试第一位会元,二甲第一为传胪。
46、清同治四年,钦点金殿传胪(二甲第一名)。
47、明成化八年进士(传胪)邵贤,自山东提学副宪告老还乡后,在周孝侯祠崇邱建造了“东邱娱晚堂”,作为宴饮和欣赏良辰美景诸老聚会的地方。
48、变为二甲一名(也叫传胪)。
49、二三甲第一为传胪。
50、二甲第一名传胪彭瑞毓,字子嘉,号芝泉。
51、廿五日在太和殿公布全部名次,称传胪。
52、唱时以次接传至丹墀下,所以是日称为传胪。
53、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54、麒麟玉马,争待漏于金门;释褐状头,拟传胪于紫殿。
55、李东阳怜其才,同一甲传胪,即授翰林院检讨。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